一、潜江市卫生疫情防控信息服务系统建设的背景
潜江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又是四湖( 长湖 、三湖、白露湖、 洪湖 )流域源头,历来是血吸虫病流行的重疫区,素有“全国血防看两湖(湖南、湖北),两湖重点在四湖”之说。长期以来,血吸虫病疫情指标一直居高不下,主要原因是四湖流域江河纵横,河、湖、渠相通,地理和气候环境非常适合钉螺的孳生与扩散,而且具有流行区域广、疫区人口多、钉螺面积大、人畜感染重、疫情控制难的特点;另一方面也暴露出疫情信息服务滞后,在疫情的分析、预警和防治上缺乏有效的科学手段作支撑。2005年以前,潜江27个区镇场处299个村中流行血吸虫病,钉螺面积1992.8万平方米,血吸虫病人53406人(其中晚期血吸虫病人277人),血吸虫病牛606头,人畜血吸虫病感染率分别为6.71%和4.02%。近几年,血吸虫病疫情防控一直是我市卫生部门的重点工作,特别是“数字潜江”建设后,为有效控制血吸虫病的蔓延,促进疫区经济社会发展,我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加大投入、整合资源,在基于“数字潜江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的基础上,建立了潜江市卫生疫情防控信息服务系统,为我市的血吸虫病综合治理、卫生资源的组织调度以及重大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置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手段,特别是在血吸虫病防治中已经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二、潜江市卫生疫情防控信息服务系统的功能及应用
潜江市卫生疫情防控信息服务系统作为“数字潜江”示范应用系统之一,由卫生部门负责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地理环境信息、疫情信息查询、疫情统计分析、疫情防控预案、互联互通等五大功能。
潜江市卫生疫情防控信息服务系统运行在潜江市政务网上,地理信息数据存放在市地理信息中心,由应用服务器对各部门提供服务;卫生专题数据和应用系统部署于我市卫生部门服务器;卫生局部门在使用系统时,实时地从多台服务器中同时调取数据,通过政务网调用地理数据,通过局域网调用专题数据,共同辅助业务办理。
系统中包含了两类数据,一类是基础底图数据,可以从潜江市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中实时获取,平台提供了二维地图和数字影像两种形式的数据服务;另一类是卫生部门最为关注的血吸虫病防治机构、医药机构、疾病分布、传染病控制等相关数据,从系统上可以看出,市、镇、村三级防治网络健全,市血防所和市血防专科医院分别是全市血吸虫病防治的业务指导机构,疫区各镇、管理区均设有血防组,疫区299个流行村均有高标准的农村卫生室。同时,通过系统,可以准确掌握我市血吸虫病流行动态,包括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我市南部地区地势相对较低,属于典型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流行程度相对较重,而北部地势较高,疫情相对较轻;近几年,通过认真落实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我市疫情逐年减轻,2007年病人数为40157人,人群感染率为5.76%,2008年病人数为30705人,人群感染率为2.44%,2009年病人数为17687人,人群感染率1.71%。这些内容的表达以前都是通过文字档案实现的,现在通过本系统实现了基于空间位置的图形表达,各类数据能够直观、形象地反映在地图上,从而为我市卫生疫情防控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通过近几年的应用,我们有以下亲身感受。
一是工作决策更加科学。过去,我们在中长期规划和年度防治计划上大多采用“撒胡椒面”的形式,防治效益比较低下。现在我们借助“数字潜江”公共平台提供的基础地理信息,在血吸虫病疫情的分析上更加客观、也更加直观,为防治工作的决策提供了翔实的科学依据。近年来,我们通过数字潜江提供的地理信息,对我市的钉螺孳生环境、主要传染源有了更加全面系统地了解和准确把握,对疫情的发生规律和方向做出深层次分析。在此基础上我们认真制定了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方案,并针对不同区域的流行特点,采取了有针对性的防制措施,合理安排全市血防项目。
我们根据系统中的数据分析,市域南部的疫情流行较重,在防治工作上我们重点突出了人畜同步查治、人畜粪便管理、改造钉螺孳生环境、流域治理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根据市域北部疫情较轻的特点,在防治工作上我们把查螺灭螺、查病治病、健康教育等常规防治作为工作重点;
在中度流行区域突出了疫区改厕结合、人畜同步查治的防治措施。
近三年来,我们在重疫区共完成土地整理9万亩,以机代牛1463头,改厕59000户,兴林抑螺27000亩,疏挖有螺沟渠326公里,修建沉螺池10座,建设疫区通村公里631公里。在全市所有血吸虫病流行村每年开展人群查病达16万人次,耕牛查病15000头次。
二是疫情定位更加准确。从2007年开始,我们利用公共平台提供的地理信息在全市开展查螺灭螺、查病治病,根据普查结果,每年对血吸虫病流行区的疫情与控制情况作出准确定位,做到钉螺分布定位到点,病情分布定位到村,结合历年疫情对比,准确掌握了解疫情变化和防治效果。在全市299个血吸虫病流行村中,过去人畜感染率大多是在10%以上高位徘徊的一类村,通过近些年实施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流行村的流行程度不断呈下降趋势,到2009年,所有流行村均已处于三类流行控制水平,人畜感染率已降至3%以下,其中降至1%以下的四类村已达106个。
三是信息统计更加快捷。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涉及农业、水利、林业、国土、交通等部门,信息统计量大,由于过去的信息来源渠道不畅,给血防部门的信息统计带来了一定难度,加大了统计成本。现在我们借助数字潜江地理信息和卫生疫情防控信息系统,坐在办公室就能掌握各有关部门的血防综合治理项目执行情况与执行效果,大大降低了统计工作的成本,保证了信息采集与上报的时效性,这与卫生疫情防控信息服务系统的开发、建设与应用是密不可分的,有力推动和促进了我市血防信息统计工作。
四是应急反应更加迅速。虽然近几年来我市没有出现突发血吸虫病疫情,但我们对一旦出现的突发疫情应急反应一刻也没有放松过,卫生疫情防控信息服务系统的应用,使我市的应急反应与处置能力更加快捷。2009年,我们在浩口镇组织开展了突发疫情应急演练,从疫情报告、流行病学调查、疫源地现场处置、病人救治、人群预防性服药等环节上提高血防专业人员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现在,我们通过地理信息能及时将突发疫情进行准确定位到村,及时调用周边区域的地理环境信息和疫情常态信息,合理调配周边区镇卫生资源实施上下联动,确保在第一时间遏制突发疫情,及时消除隐患。
五是防治效果更加明显。在潜江市卫生疫情防控信息服务系统的支撑下,我们充分发挥地理信息作用,在血防工作上立足科学规划、科学决策、科学防治,取得了明显成效。2009年与2007年相比,全市钉螺面积由1783.24万平方米减少到1597.17万平方米,下降10.4%;血吸虫病人由40157人减少到17687人,下降56%;血吸虫病牛由585头减少到298头,下降49%;人畜血吸虫病感染率分别由3.8%和3.25%下降到1.71%和1.9%,下降了55%和41.5%。
近年来,通过数字潜江成果和卫生疫情防控信息系统的应用,整体推进了我市血防工作的综合治理,血吸虫病疫情明显下降,危害程度进一步减轻。2009年,我市被国家卫生部、水利部、农业部授予“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先进单位”,多次受到省主管部门的表彰。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充分发挥地理信息在血吸虫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完善卫生疫情防控信息服务系统;进一步坚持综合治理、科学防治,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民生,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潜江市卫生局 2010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