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南区民宗局推进民族团结工作纪实
来源:孝感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记者汪开海 梁一冰 通讯员彭连成 陶探微     

    孝南,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区,居住着汉族、回族、维吾尔族等30个民族的居民,常住人口2698人。在这里,各民族群众亲如一家。今年3月,在全省第三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表彰大会上,孝南区民族宗教事务局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模范集体。

    要问这里民族团结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记者走近孝南区民宗局寻找答案。

    创新机制促和谐

    孝南区广场街一宫社区,是个多民族杂处而居的社区。

    穿行在一宫社区主干道——文化西路,一面150米长的社区宣传画廊格外显眼,56个民族的形象跃然于墙,栩栩如生。

    今年5月,一宫社区成为孝南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创建试点单位。他们以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为契机,通过板报、宣传栏等形式,多方位、多渠道地普及党的民族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增强居民的政策法律意识。

    把民族工作向社区延伸,是孝南区民宗局创新管理机制的一项举措。

    建立社区民族工作联络点,挑选热心且有能力的居民小组长或少数民族居民担任联络员,及时了解少数民族群众的思想、工作、生活等情况,帮助其解决困难和问题。

    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建立少数民族群众综合信息数据库,并及时更新,实现了对少数民族群众的动态管理和及时服务。建立学习制度、交友制度、帮扶制度等,加强沟通了解,使外来少数民族群众变流入为融入。

    青海回民虎世雄来到一宫社区经营拉面馆已经有10年,对于社区的变化,他深有感触,“虽然社区里的居民来自不同地域,但大家都把这里当做自己真正的家了。哪个民族过年,大家都要互相串串门、拜个年,聚在一起聊聊天。就像一家人一样。”

  排忧解难办实事

    寒风中,在孝感城区西门壕沟边的回族居民马洪庆的新房里,一片欢声笑语:邻居们正在帮他张罗布置家具。

    马洪庆曾是一名下岗工人,生活困难,一家四口人挤在一间不足40平方米的小屋里。区民宗局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派人上门走访,并迅速联系相关部门,为他申请了廉租房,面积60多平方米。今年,他如愿搬进新房。“如今的居住环境是家里几代人都不敢想的。”马洪庆感慨地说。

    这样的事例,在孝南区还有很多。多年来,孝南区民宗局为少数民族群众排忧解难,搭建起民族团结连心桥。

    设立少数民族群众服务窗口,为少数民族群众在计生、低保、医疗、代办证照等方面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开展“1+1”帮扶活动,组织街道、派出所等辖区所在地部门,与困难少数民族家庭结对子,帮助解决困难,出谋划策。

    过去,由于“放心牛羊肉”供应不足,孝南区清真食品企业规模小,产品质量令人担忧。今年,区民宗局引导穆斯林积极开展创建清真三食供应示范点活动,建成示范定点清真肉食屠宰场1个、清真肉食供应点2个、羊肉串摊和馕饼摊2个、清真拉面馆3家、民族饭店2家,使少数民族群众吃上放心食品。

    今年来,孝南区民宗局为少数民族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69件,落实最低生活保障106户169人,落实廉租房9户500平方米。

    化解纠纷传佳话

    “党是阳光我是花,民族团结是一家。”

    在少数民族传统重大节日,孝南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亲自到场参加庆祝活动,邀请民族代表召开座谈会,共商构建和谐家园的发展大计。

    区民宗局与信访、公安、维稳办、610等部门协调联动,互通情况、互相配合,解决矛盾纠纷。仅今年以来,先后有效处理涉及民族方面的矛盾纠纷47起,为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去年11月,回族人李某和马某同在孝南区严桥社区开拉面馆,因历史积怨,李某在经营中干扰了马某的生意。无奈之下,马某到孝南区民宗局求助。

    听到反映后,局长王军立即赶到拉面馆,同两位当事人促膝谈心,细心了解事情原委。针对积怨,区民宗局给予马某安抚,帮助其寻找到了新的生意。如今,马某的生意红红火火。

    这一段插曲,在当地一直被传为佳话,也成为推进民族团结的一个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