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14市州要建“无线数字城”
来源:鑫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10月27日,以加强新技术、新媒体与新政务的融合,促进甘肃新发展为主题,为政界、媒界、学界、业界之间架设沟通、互动桥梁的“新技术、新媒体、新政务、新发展兰州论坛”圆满落幕。在26日聆听了董关鹏、黄文等专家、学者的精彩主题演讲后,昨日,大家再次通过中国移动甘肃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颜永庆和上海大学影视学院副院长戴元光的主题演讲,从技术层面和文化层面上对“新技术、新媒体、新政务、新发展”有了全新和深层次的认知。

  记者在论坛现场获悉,中国移动甘肃分公司已与兰州、白银等全省14个市州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在政务、农业、交通、教育、城市管理、产业、居民生活等八大领域开展“TD无线数字城市”建设。◇记者 俞晨元/文 施梓庆/图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落实“中心带动”战略

  兰白经济圈

  打造数字石化示范园

  新闻延伸

  颜永庆

  运用信息技术打造智慧城市

  ◇记者 吴永隆

  鑫报讯 我省将依托兰州石化公司、白银公司等企业,建设数字石化有色示范园区,形成“两化”融合“中心带动”示范工程。日前,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工信委《关于甘肃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明确,我省将按照地区抓特色、行业抓重点、以点带面、逐步深入的思路,积极推进地区、行业、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兰(州)白(银)都市经济圈要进一步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打造数字城市,重点利用信息技术提升产业层次,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工业做优做强,带动区域协同发展。

  在电子信息产业,我省将重点支持武威市加快发展多晶硅、碳化硅等电子材料产业;重点支持兰州动漫软件园区建设,突出发展软件产业(嵌入式软件、行业应用软件、软件服务外包和动漫产业),提升软件企业服务“两化”融合的能力。

  在医药行业,建立基于信息技术的试药系统,加快新药研发进程,加快医药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建设,提高企业管理和质量控制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在轻工食品行业,重点支持啤酒、乳品、面粉加工等行业骨干企业,提升生产环节、生产工艺中的信息化和控制数字化水平,增强企业质量安全控制能力。以信息化推进企业诚信体系、产品质量控制系统与可追溯系统的建设。

  通知要求,要发挥兰州、白银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大中型企业相对密集优势,依托甘肃省机械科学研究院整合相关数字制造研发资源,构建全省装备制造业数字化设计公共服务平台。依托兰州石化公司、白银公司等企业,建设数字石化有色示范园区,形成“两化”融合“中心带动”示范工程。

  依托华煤集团、庆阳石化公司、华能平凉电厂等企业,建设煤电化工、石油化工“两化”融合示范园区;依托酒钢集团和武威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区等企业和园区,整合中核四○四有限公司、中航惠腾风电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业优势资源,引进国内外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建设河西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示范园区,形成“两化”融合“两翼齐飞”示范引导工程。

  依托天水华天微电子公司,整合天光半导体公司、天水庆华电子公司等优势资源,建设天水华天电子产业示范园区;依托长风科技有限公司,整合兰州飞控仪器总厂、兰州万里航空机电有限公司等优势资源,建设国防军工产品研发设计示范园区;依托金川集团公司,整合金化集团、金泥集团和民勤红沙岗煤电化工集聚区等企业和园区优势资源,建设金武一体化循环经济“两化”融合示范园区;依托兰州铁路局、中川机场,整合省物流协会、省物流及运输装备信息化工程中心等单位优势资源,建立兰州现代物流数字化示范园区。从而形成“两化”融合“组团发展”示范引导工程。

  颜永庆,1965年生于江苏无锡,1989年南京邮电学院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2004年获得东南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甘肃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颜永庆以其丰富的理论知识、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在学界和业界被誉为——通信理论学者、博士总经理,工作成绩和专业贡献显著。先后在各类各级刊物发表中、英文学术专著10余部(篇),主持重大通信技术科研项目、工程建设项目和业务开发项目数十项,多次受到表彰奖励。曾获南京市设备管理成果一等奖、江苏省邮电管理局局级拔尖人才奖、南京市劳动模范、南京市“十佳”城建青年提名奖等多项奖励和荣誉称号,1998年被江苏省政府批准为江苏省“333工程”第三梯队培养对象。

  “新发展催生新媒体,新媒体孕育新技术,新应用推动新发展。”昨日上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甘肃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颜永庆通过这样一段话开始了他题为《新发展 新技术新媒体新应用》的专题演讲。

  颜永庆说,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以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为代表的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对接越来越紧密,又不断超越传统媒体的局限,体现出强大的政府需求、产业需求、用户需求及发展潜力。对于新媒体的界定,至今尚无定论。但是毋庸置疑,“新媒体”是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之上,延伸出来的各种媒体形式。“新”最根本体现在技术上,也同时会体现在形式上,有些新媒体是崭新的,比如互联网;而有些是在旧媒体的基础上引进新技术后,新旧结合的媒体形式,比如电子报纸、手机报、手机阅读等。因此,原生的新传媒形态不断涌现和基于新信息网络技术与传统媒体融合而产生的新媒体形态日益丰富,成为了新媒体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两个重要特征。新媒体的“新”不仅体现在形式上,新媒体最根本还是体现在技术上,如,增强画面实景的“裸眼3D”视频技术。而未来的新媒体会有更新的形式,甚至是我们目前想像不到的,但可以肯定的是,不断涌现的新技术将令新媒体更精彩、更加令人期待。

  随后,颜永庆也谈到了新媒体、新技术为甘肃地方经济建设的服务。他说,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全国试点循环经济建设以及新技术的推动下,甘肃经济将再次腾飞。中国移动甘肃公司紧抓契机,与兰州、白银等14个市、州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政务、农业、交通、教育、城市管理、产业、居民生活等八大领域开展“TD无线数字城市”建设。一是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为各级政府搭建移动电子政务平台。通过手机进行政务办公,提高政务效率;政民互动,拉近与民众距离,提升政府形象。二是将物联网技术,融入交通、农业、教育、城市物流管理等行业,以及居民日常生活,实现车辆定位、电子城管、农业生产监控、家庭安防等多种应用,极大提高全社会运行效率,改善人们生活。三是为全省中小企业提供,方便、快捷、低成本的云计算服务,中小企业通过云计算平台,即可享用企业自己的,网站、邮箱、办公、客户关系管理、生产过程控制等信息化服务。四是积极参与循环经济试点工程,助推企业加大信息化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提高效率,实现节能减排。同时,运用先进通信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温室监控、养殖种植、动植物溯源等信息服务,为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提供通信服务,给广大农民朋友带来新的产业模式。

  “运用信息技术,打造智慧城市。”最后,颜永庆用这句话结束了此次演讲。

  “数字兰州”重要空间基础设施投入使用

  卫星定位系统服务秦王川

  戴元光,上海大学影视学院副院长,上海市重点学科带头人,教育部新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传播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传播学理论、传播思想史、传播学研究方法、文化传播等。先后承担国家社科项目4项,国家教委、省部项目14项,先后出版专著(主编)14部,发表论文(译文)50余篇,获国家高校人文社科奖2项,国家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奖1项、省市优秀图书奖2项。

  戴元光

  传媒改革步伐需要加快

  昨日上午,曾在甘肃工作生活过30年的上海大学影视学院副院长戴元光教授作了题为《超越与创新——新技术、新媒体、新政务时代中国传媒发展战略》,他认为中国传媒的改革步伐还需要加快。

  戴元光教授表示,当代中国是世界上传媒最多的国家之一,传媒在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结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中国的传媒与国际上的传媒相比,地位落后很多。他认为,中国有强大的传媒资源,但是与国外相比中国在传媒议题生产能力上相当落后。以《纽约时报》为例,他们在一个月的报道中,自己生产了10多个议题,而中国的传媒很少有自己的议题。

  同时,戴教授还认为,如今改革开放的力度越来越大,媒体的责任也越来越重。在这期间,媒体不能只是单纯的迎合受众需要,而是应该学会引导受众,而提供的内容应该是复合型的内容。

  戴教授继续说,从1998年开始,中国传媒业的利润总额首次超过了烟草行业,中国的传媒确实是发展很快。但是,我国传媒的基本组织形态,它的变动和改革非常落后,不太适应现代化的需要。这就需要进行内容创新,需要变革,要提高传媒的国际化水平。

  如何变革呢?谈到这一问题,戴教授认为中国传媒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大力的改革。首先就是理论改革。“我们确实不能持传统的新闻观念,必须一方面发展我们的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理论;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发现和研究全世界普适的新闻传播理论。”其次,传媒制度要有重大的调整,要建立多元化的传媒体系。“需要谨慎的发展民间媒体。”最后就是媒体需要走产业化之路。“中国传媒的数量很多,但产量较低,这就需要传媒完全进行市场化运作,走产业化之路。”戴教授说:“总体讲,我们中国传媒发展已经到了非常关键的时期,如果我们改革太慢,会大大落后西方,对我们是非常有危害的。”

  ◇记者 张小燕

  鑫报讯 兰州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全面建成,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兰州新区建设、污水全收集、北绕城路规划设计、和平地区控详规划修编等重点工程。

  10月27日,兰州市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与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项目鉴定会召开,作为“数字兰州”建设重要空间基础设施的兰州市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当日得到了与会专家的首肯。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规划的不断扩大和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兰州市原有的测绘基础控制网覆盖范围小、控制点损坏严重,尤其是近郊县多年来未进行过水准复测而缺少统一的高精度高程基准,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化城市发展的要求。因此,启动实施集全球导航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与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于一体、覆盖兰州市三县五区范围的“兰州市基础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已迫在眉睫。

  于2008年初正式启动的“兰州市城市基础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是充分利用现代卫星导航定位技术、计算机技术、数字网络通讯技术和现代地球重力场确定理论和方法,建立一项符合国家测绘发展战略、集全球导航卫星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与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于一体的创造性成果,是兰州市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也是“数字兰州”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之一。项目包括兰州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建设、数据处理、系统及其应用测试等内容。

  已建成的兰州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当日正式通过鉴定。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家许厚泽为主任的鉴定委员会认为,该系统采用大量测量技术、全球卫星导航技术、计算机网络与通讯技术,将大地测量基准与高程基准基础设施进行有机结合,构建具有空间位置和高程等属性为一体的全市统一、高精度、实时的现代测绘基准体系,极大地提升了兰州城市建设的测绘保障服务能力,对城乡规划的信息化、精细化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项目组负责人魏忠邦表示,今后将按照鉴定委员会的意见进一步扩展系统,使之能够覆盖兰白经济圈区域,服务于兰白经济一体化建设。同时,重点研究系统在城市智能交通、数字城管、规划国土执法、地质灾害监测等方面的综合应用能力,力争将其打造成全国城市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参考站应用的示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