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晓平
摘要:阐述了电子政务标准的含义及其重要性;分析了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发展的现状;论述了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制定的基本要求;详述了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构成的基本框架。
关键词:电子政务;标准化;标准体系;应用层次
一、电子政务标准的含义
电子政务涉及面广、历时较长、系统构成复杂,面对诸如软硬件供应商、系统集成商等众多参与者,如何使电子政务发展演绎成一曲和谐的"大合唱",是个很棘手的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采用一定的标准,用标准来统一行动,从而使电子政务有序发展。
所谓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过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1]。电子政务标准是以电子政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为基础,经政府相关部门与合作厂商协商一致,由政府主管部门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电子政务发展中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它是针对电子政务实施和应用的标准,是电子政务应用的技术、工程和相关管理工作的规范。
二、电子政务标准的重要性
电子政务标准化是电子政务运行实施的基础性工作,必须走在电子政务项目的前面,至少也要同步,决不能滞后。标准化是电子政务发展的必由之路,如果不实现电子政务技术工作的标准化,电子政务系统与系统之间的连接互通几乎不可能实现;如果不实现政府管理工作的标准化,电子政务的效益将很难得到充分发挥。电子政务标准化旨在有目的、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起联系紧密、相互协调、层次分明、构成合理、相互支持、满足需求的标准体系并贯彻实施,以支持电子政务的顶层设计和工程建设。主要体现在下面3个方面:
(一)电子政务标准是实现电子政务数据共享和业务协作的有效途径
中央部委和国内各级地方政府每年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其中网络平台和业务系统建设比较成功,而由于政府部门之间缺少一致的数据共享手段和有效的业务协作机制,导致信息资源利用率差,办公效率低。通过电子政务相关标准的统一,可以推动上述问题的解决。
(二)电子政务标准是电子政务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
"统一标准,保障安全"是我国电子政务建设重要的工作原则之一。标准化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它将各个业务环节有机地连接起来,并为彼此间的协同工作提供技术准则。通过统一技术要求、业务要求和管理要求等标准化手段,可以使整个工程在全国范围内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而规范和促进电子政务有序、高效、健康发展。
(三)电子政务标准是信息化发展的推动力
我国的电子政务必须走"工业化的信息化"道路,而不是"手工作坊式的信息化"。在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不是每个政府部门都去开发各自的系统,而是将每一个同类系统的"要素"标准化、规范化,从而使这类应用系统可以大规模地批量生产,以标准化、商品化的形式推向市场[2]。这将给软件、硬件和系统集成厂商创造出巨大的市场空间。通过标准化的手段进一步规范电子政务相关产品的开发,对提高我国信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
三、我国电子政务标准现状
随着电子政务在中国的兴起,中国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也在同步进行。政府较早地认识到了电子政务标准在电子政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统一标准,保障安全"的电子政务发展原则。为了有效支撑中国电子政务工程的建设,加快电子政务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工作,2002年1月,原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北京成立了"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这标志着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全面启动。目前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先后制定了《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和《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这两部重要文献阐述了电子政务标准化的意义、电子政务标准化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思路,以及近期开展的标准项目,并给出了电子政务标准项目的管理办法。
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框架和实施计划逐步成熟,许多标准化开始走向完备。《电子政务标准体系》的制定,初步建立了我国电子政务标准体系;《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从工程管理、网络建设、信息共享、支撑技术和信息安全5个方面指导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促进其健康发展。不过,存在的问题亦不容小觑,如电子政务标准化程度不足;标准设置没有根据时间、地域进行合理完善;现行的一些标准只是大的指标,在实际应用中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很多地方上的电子政务建设,由于缺乏相应的电子政务标准,使得政府在建设和实施电子政务的过程中无章可循,只能在大的标准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来摸索设计电子政务模式。这势必会造成地方政府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缺乏相应的指标约束,随意性增加,出现资金充足、设备齐全但水平很低的情况,不能很好地发挥电子政务功能。
就我国的现状来说,我国行政地域广阔,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信息化程度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在制定标准体系的过程中应该充分注意这些因素,根据时间、地域来完善标准体系,让标准更加合理[3]。2009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政务法(专家建议稿)》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准备用法律手段来推进电子政务标准化,这将有助于政府机构间资源的共享和业务的协同。
四、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制定的基本要求
电子政务标准是电子政务建设实施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合理完善的标准会为电子政务的良好发展提供明确的方向和途径。电子政务标准的设置应当分层次来设计制定,一方面根据电子政务的基本要求设计一些急需的标准,包括电子政务标准的总方向和基本框架;另一方面应当根据电子政务发展的阶段目标和路径,逐步改进电子政务标准。
综合来说,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是随着电子政务的不断深入发展,经过专家、政府、使用者等多方不断修改、反馈,才最终确立的,是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因此,构建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是解决电子政务标准化建设的首要问题。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是电子政务标准化的核心,是电子政务建设中涉及的所有标准的有序集合,包括现有、应有和预计发展的电子政务设计的所有标准和规定。电子政务标准体系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学合理性
科学性是标准化的最基本原则,是采用所述标准的系统安全、可靠、稳定运行的根本保障。标准体系的制定要充分体现电子政务的发展方向,根据电子政务的规划来合理制定标准,保持与电子政务发展阶段的一致性和兼容性。
(二)全面灵活性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应当将电子政务发展中所涉及的所有标准分类纳入相应的分体系中,使这些标准之间协调一致、相互融通,构成一个全面完整的体系,保证标准的通用性。同时,还应适当兼顾国内电子政务的发展情况和不同阶段,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在考虑电子政务现状设置标准的同时,在"标准体系"中预留恰当的空间和位置,有利于未来的调整,确保适应电子政务的发展。
(三)系统整体性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是一个系统,将有关标准恰当地安排在体系的不同层次上,使体系中各个标准之间的内部联系和区别得到充分体现,做到层次合理分明、相互联系协调。作为一个整体,体系的横向联系应该分类合理,纵向结构应该完整、系统,避免相互间的交叉和重复。
(四)发展预见性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是随着电子政务的发展而发展的,需要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在制定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时,一方面要依据目前的电子政务水平,另一方面又要对电子政务发展方向有所预见。结合国外的电子政务发展情况,充分考虑未来可能会涉及到的电子政务应用,使电子政务标准体系能够规范和指导未来的电子政务活动。
五、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分析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是将电子政务建设中涉及的所有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有序集合和科学整体。在分析电子政务标准体系之前必须对电子政务标准进行分类介绍。
电子政务标准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分类也很多,不同的分类方法就会产生不同的具体标准。由于电子政务标准跨领域、跨行业、跨信息系统,因此本文选择按电子政务标准的业务和标准的应用层次来划分电子政务标准。通过对电子政务划分得出标准体系的组成因素,再将具体标准整合起来最终形成电子政务标准体系。
(一)按电子政务标准的业务分类
根据电子政务标准的业务,本文把电子政务标准分为五大类:基础标准、技术标准、应用标准、安全标准、管理标准。
电子政务基础标准是指在电子政务范围内作为其他标准应用的基础,并被普遍使用的标准。它主要为电子政务效益的充分发挥提供基础性标准,在电子政务标准体系中起着基础性平台的作用。电子政务基础标准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标准、基础通信标准和网络标准3个方面。虽然计算机基础标准主要是信息技术方面的标准,与电子政务本身并无直接的联系,但它对电子政务的实现起到很大的作用;基础通信标准是电子政务中通信的基准性指标,是保证电子政务系统相互连通、协调一致的核心标准;网络标准是电子政务中必不可少的计算机网络的标准,网络标准的制定保证了电子政务应用中所有网络的互联互通[4]。
电子政务技术标准是指电子政务应用方面一些技术支持所需的标准,没有电子政务技术标准的支持,电子政务的应用将难以实现。技术标准主要包括数据类和业务处理类两大块。数据类标准主要有数据表达与处理、数据格式、数据访问、数据交换4类;业务处理类标准分为服务调用标准、事务处理标准、业务访问标准和流程控制标准[5]。
电子政务应用标准是指电子政务具体应用方面的标准,是为规范电子政务应用而设计制定的一系列标准,主要包括基础信息、信息元及其代码、电子公文格式、业务流程等标准。这些标准的制定对规范系统开发,提高系统运作的兼容性和通用性有很大帮助。
电子政务安全标准主要是为电子政务数据的保密性和安全性而制定的标准,它对电子政务的实施提供安全保障,维护公众的个人信息和系统的安全稳定。安全标准主要包括信息安全标准、物理安全标准、系统安全标准和应用工程标准等。
电子政务管理标准是指为确保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管理顺利实施所需的标准,主要包括电子政务软件工程、项目验收与监管、系统测试与评估等涉及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管理的标准,它贯穿于电子政务建设整个实施过程,为电子政务的监管和评估提供基本依据,确保电子政务建设质量和实施水平。
(二)按电子政务标准的应用层次分类
按应用层次分类,电子政务标准主要分为三大类:网络基础设施层标准、应用支持层标准、应用层标准。
⒈网络基础设施层标准
电子政务网络基础设施层标准是为电子政务提供基础通信平台的标准,该标准处于整个电子政务标准体系结构的底层,为以后的电子政务应用提供基础设施和通信平台,方便信息有效、可靠地传输。网络基础设施层标准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和网络安全管理标准。
⒉应用支持层标准
电子政务应用支持层标准是为确保电子政务应用顺利实施而制定的标准,它为电子政务应用提供支撑和服务,主要包括信息交换、数据处理和电子政务服务等标准。
⒊应用层标准
应用层标准是指电子政务应用方面的标准,以确保电子政务能够规范应用。应用层包括在应用支撑层上构造的各种电子政务应用,是整个电子政务面向最终用户的层面,所以其标准的制定可以方便用户对电子政务的具体使用。此类标准主要包括基础信息、信息元及其代码、电子公文格式、业务流程等标准。
(三)电子政务标准体系
国家先后制定了《电子政务标准体系》、《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和《电子政务相关标准》,这些文件为电子政务标准化的有序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根据电子政务标准技术参考模型与标准体系的定位体系之间的纵横关系,可确定电子政务标准体系结构。电子政务标准体系结构由两个层面的6个部分组成:总体标准、应用标准、应用支撑标准、信息安全标准、网络基础设施标准和管理标准。在此框架的基础上,结合以上电子政务标准的分类,可以构建如图1所示的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图1的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是在电子政务标准分类的基础上构建的。电子政务标准的业务分类和应用层次分类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一些标准既属于业务范畴也属于大的层次范围。
首先将该体系在层次上分为网络基础设施层、应用支持层、应用层3个层次。由于管理标准和安全标准贯穿于整个电子政务的建设实施过程,所以亦将其纳入标准体系。因此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分为上述5大部分,然后进行细分:网络基础设施层,包括网络基础设施标准和基础标准;应用支持层主要是技术标准,分为数据类和业务处理类;应用层就是应用标准,分为基础信息、信息元及其代码、电子公文格式、业务流程等;管理和安全标准按照各自的标准分类进行划分。
六、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政务正在成为当代信息化的最重要领域之一,得到国家越来越多的重视。电子政务的推进有利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增强政府服务能力,促进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电子政务标准对于电子政务发展起到规范、引导的作用,以支持电子政务的顶层设计和工程建设。标准的统一有助于大规模电子政务应用、系统接轨和不同网络系统间互联互通,有助于避免重复建设,减少浪费,是公民与政府之间、政府与政府之间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姚国章.电子政务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59.
[2]江源富,赵经纬,程德林.电子政务[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5:174.
[3]李传军,赵佳佳.优化我国电子政务标准的基本路径[J].科技资讯,2008(14):176.
[4]苏新宁,孔敏.电子政务理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197.
[5]金江军.电子政务高级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87.
[6]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一部分:总则(征求意见稿)[S].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2005.
[7]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二部分:工程管理(征求意见稿)[S].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2005.
[8]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三部分:网络建设(征求意见稿)[S].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2005.
[9]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四部分:信息共享(征求意见稿)[S].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国务院信息化
[10]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五部分:支撑技术(征求意见稿)[S].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2005.
[11]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六部分:信息安全(征求意见稿)[S].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2005.
[12]电子政务法研究课题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政务法(专家建议稿)[J].电子政务,2009(6):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