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临沂:大势所趋 势在必行
来源:新华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张少军:数字城市,让政府工作更快捷

  9月14日上午,临沂市市长张少军在参加“数字城市中国行”宣传报道活动启动仪式后,接受本报记者的采访,回答了关于数字临沂建设的意义、在城市管理中发挥的作用等问题。

  张少军说,城市越发展,社会经济活动越活跃,城市的运营管理就越需要信息化技术手段的支撑,对地理信息的需求也就越迫切。数字城市代表城市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近年来,临沂市委市政府适时提出了建设“大美临沂、大新临沂”的战略目标,努力建设经济文化强市。在这个加快发展的特殊阶段,临沂市地理信息比较分散、内容标准不统一的现状,制约了信息共享、集成和充分利用,对城市信息化发展非常不利。由于没有统一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造成地理信息资源的多源异构,形成“信息孤岛”,难以实现地理信息的共享、集成和利用,影响了全市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实施“数字临沂”地理信息空间框架建设,为临沂市建立统一的、权威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实现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提供了重大机遇,对于落实市委、市政府建设“大美临沂、大新临沂”战略目标,实现城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谈到数字临沂在城市运行中发挥的作用,他以市长的独特视角,结合切身体会进行了概括:一是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大量的城市地理信息为政府工作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依据,遇到突发事件,可迅速查清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及时制定有效措施快速解决问题;二是降低了政府的行政成本,过去信息大量分散在各部门,用时不知在何处,容易造成走弯路、重复劳动,现在可以非常简便地享受到现成的信息服务,及早发现并制止问题的发生;三是促进了政府服务水平的提高,对于临沂这样一个加速发展的城市,建设任务、管理任务越来越繁重,运用数字临沂的建设成果,可以在不过多增加成本的同时,显著提高效率、提高决策、管理及服务水平。

  张少军表示,下一步,临沂市要确保地理信息公共平台能用、好用、用好,还要以需求和应用为导向,更加积极主动地推进信息化与城市化的融合,积极稳妥地推动数字城市建设。一要科学制定具有本地区特色发展战略,坚持以应用促发展,努力把平台打造成为信息内容更多、科技含量更高、应用范围更广的公共服务平台;二要采用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模式,大力培育新兴产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三要逐步整合地理信息资源,形成设计科学、体制机制协调的信息资源体系,为加快实现城市现代化的各个目标服务;四要加快推进测绘成果网络化公益服务,不断扩大服务范围,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把服务公众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好抓实,让社会公众分享“数字临沂”建设成果。

  数字临沂:高效率 高质量 高起点 高层次

  2007年6月,经国家测绘局批准,山东省临沂市成为全国第二批数字城市试点市。2008年,临沂市政府成立数字临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国家测绘局、山东省国土资源厅、临沂市政府签订《数字临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及应用示范项目合作协议书》,数字临沂建设正式启动。2010年9月,数字临沂通过国家验收建成开通,临沂成为全国第5个数字城市示范市。临沂市委市政府坚持以数字临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为抓手,大力加强基础测绘,努力建好信息平台,着力推进应用创新,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公众影响。

  聚合力量,高速推进数字城市试点

  临沂市把数字临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作为促进城市信息化的一项重要工程,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立高规格的组织领导机构,分管市长挂帅、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制定高标准的政策规定,把数字临沂地理空间框架作为全市统一的、权威的、通用的地理空间信息平台,保障了平台的长期更新维护和运营服务;建立高效率的工作机制,形成了国家、省、市三级共建共享模式,提高了地理信息资源的利用度,引进8名博士和硕士,大大增强了技术力量。数字临沂完善了1套数据库,形成了3套数据集,新建了两个平台,开发了两个典型示范应用系统、9个推广应用项目。同时,郯城县作为数字县建设试点,已实现了与数字临沂的互联互通。

  严格标准,高质量建设地理空间框架

  为确保地理空间框架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临沂市切实加强基础测绘,扎实完成数据源建设,形成一大批现势性强的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在此基础上,采取在线地图、专题应用、二次开发、标准服务和运维管理等5种模式,高标准构建了地理空间框架。统一的地理空间定位基准、统一的地理信息应用标准和数据集同源同步更新机制,构成了具有临沂特色的地理信息综合应用平台。

  边建边用,高起点开发应用示范项目

  临沂市以实现跨部门、跨领域的地理信息共建共享为目标,本着“有特色、讲实用、重科技”的原则,相继建成了11个示范应用项目,系统运行稳定,得到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和示范效应。其中,数字执法信息系统可以实时调用地理信息平台数据,实现了土地违法的快速定位、统计分析和实时报告,节省了违法违规用地线索处理环节,优化了违法用地立案流程,提高了违法用地的发现时效。目前,系统中已办结的案件,从立案到查处平均用时已由30个工作日缩短到22个工作日。数字城市管理系统整合公共设施、道路交通、房屋土地等6大类110小类城市部件,以及市容环境、施工管理、突发事件等6大类63小类城市事件作为管理对象,为每个设施赋予一个16位“数字身份”,在1∶500比例尺电子地图上标注其位置和管理单位,实现了公共管理、投诉求助、抢险抢修等精确定位、高效处理。自运行以来,系统已上报案件23469个,反映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城市总体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数字工商经济户口信息系统通过客户端在线调用地图服务,覆盖了全市300多个工商所、10万多个企业,既便于基层工商所对企业信息、企业行为进行监管,又可以为各级工商部门了解各地企业状况提供直观的决策依据。其他应用项目同样依托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叠加本部门信息,在城市公共管理的各个领域均发挥了独特作用。

  2009年6月,临沂市政府提出要求,全市各部门的地理信息系统必须统一到数字临沂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上,实行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更新。目前,市环保、卫生、武警、安监、林业、国家安全、规划、气象等部门,均与项目承担单位签订了数字临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使用协议并开始应用。

  资源共享,高层次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临沂市坚持边建设、边应用、边提升,全方位满足政府、部门、企业和群众对基础地理信息产品服务的需求,数字城市在政府科学决策、城市智能管理和居民便利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一是在促进信息互联互通上下功夫。市国土资源局与市住建、工商、卫生、规划、环保、国家安全等部门签订了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共建共享协议,无偿提供数据服务,这些部门每年把可公开的地理信息数据进行汇交,用于平台数据更新。二是在打造土地监管平台上用力气。依托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以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为基础,叠加影像图、地形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基本农田保护图、区片价位图形成底图,将土地、矿产等历史数据整合移植入库,促进了国土资源管理的精细化、规范化。三是在发展地理信息产业上搞探索。去年建成的数字临沂地图网,以二维、三维电子地图形象直观地表现地理空间和地形地貌,添加了15000条公众关心的地名地址等兴趣点数据,满足了社会公众对地名地址、公交换乘、旅游景点等各类生活信息的查询需求。网站采取委托运营、合作运营和自主运营三种市场化运作模式,实行地名地址信息有偿标注,走出了一条地理信息产业化的新路子。

  典型应用

  数字警务,让临沂公安如虎添翼

  在山东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地级市临沂,只有不到6000名公安民警,万人民警数仅为万分之五点七,居全省末位,平均警力不足全国的一半,执法任务总量和民警人均执法任务量却均居于全省前列。面对警力不足的难题,临沂市向科技要警力,以科技创新弥补警力不足。他们以公安信息网络为基础,以地理信息基础数据为支撑,依托数字临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立了临沂市公安警用地理信息系统。仅去年,全市公安机关就利用这一系统直接破获案件16802起。

  临沂是全国著名的商贸物流城,日均流动人口约40万,外来人员较多。为方便不熟悉地理位置的外地人报警,他们将市区两万多根路灯杆科学排序,逐一张贴了7位数字的辅助报警定位编号,并将编号信息、位置信息录入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建立了路灯杆编号辅助报警子系统。一旦报警人说不清自己的位置,接警员可以引导其找到最近的路灯杆编号,系统据此就能准确显示出报警人的具体位置,便于迅速、准确、有效的处置警情。

  今年1月18日11时,110报警服务台接到电话报警:一辆装有甲醛的危险品罐车在城区南部发生侧翻,车上甲醛泄漏。接警人员耐心引导报警人找到了附近的路灯杆编号——1048015,很快锁定了事发地在通达路与清河南路交界处。指挥人员利用警用地理信息系统,以事发地点为中心,划定了一个半径为5公里的处置支援区,调出应急处置预案,通知周边的治安、派出所、交警、消防等警种及医院、交通、环保、安监等部门人员到达现场,妥善处置了这起危险品泄露事故,避免了更大事故和损失的发生。

  目前,城区的230辆巡逻车、处警车全部安装了GPS定位系统,在警用地理信息系统上,可实时显示各巡逻、处警车辆的位置和运行轨迹。一旦发生案件或突发事件,指挥中心可根据警情位置,迅速查询所属辖区和周边警力情况,通过对讲机,调集警力最快到达现场,城区处警时间比原来缩短了两分钟。

  2009年11月底,城区连续发生10起盗窃帕萨特轿车的案件。指挥中心利用警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统计分析,确定案件集中发生在临西五路到沂州路,北园路到金源路的区域内,且时间均在夜间。市局迅速调整工作部署,将巡防警力向该区域和时段倾斜,一张打击盗车犯罪的大网悄然布下。12月2日,兰山分局民警在该区域巡逻时,当场抓获3名盗车作案成员,并深挖细查,一举摧毁了以周某为首的6人盗窃作案集团,破获盗车案件22起,涉案价值230余万元。此后,城区盗窃机动车案件大幅下降,群众给予高度评价。

  去年9月12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以《构建天网保平安》为题对临沂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情况进行了报道。其中,“天网”监控摄像头记录下这样一段画面:2009年7月9日,在一家超市门口,两个年轻人正在盗窃一辆摩托车。几分钟后,两人骑上偷来的车扬长而去。民警发现后使用多个监控摄像头进行追踪,并及时指令巡逻民警进行堵截,从发现到抓获两名犯罪嫌疑人仅用了不到20分钟。2010年3月1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又以《偷车得手全记录 街头上演追击战》为题,报道了临沂警方利用警用地理信息系统成功抓获盗窃电动自行车犯罪嫌疑人的新闻:3月11日12时10分许,“天网”值守员在利用监控巡查重点场所部位时,发现一名中年男子在一超市门口徘徊,遂对其进行重点盯防。14时48分,该男子乘一电动车车主进店购物之机盗窃后迅速逃窜。值守员一边利用路面监控紧紧盯住其逃跑路线,一边迅速通知110民警前往堵截,成功将逃离作案现场两公里的犯罪嫌疑人抓获。经审查,他已在它地作案10起,盗窃摩托车、电动车10辆,涉案价值两万余元。

  在河东公安分局指挥调度中心的大屏幕上,记者看到,只要轻点鼠标,进入案件办理页面,每一起案件从接警、主办人、案情、视频资料、法律依据到办理结果、满意度调查等等的情况,都一目了然。

  据介绍,临沂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已建成警务指挥、应急处置、警情研判、治安管理、天网工程和智能交通六大功能模块,与110接处警系统、人口管理系统、治安卡口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多个公安业务系统相连接,并添加了路灯杆、消防水源等专用资源,整合了应急联动单位、应急专家等社会资源,实现了系统关联,数据共享,全警应用。最近,他们又依托“数字临沂”建设成果,相继推出了网上派出所、网上警务室,开辟了网上服务在线、网上短信回访等新的平台,进一步延伸、扩充了地理信息系统在公安系统的运用。

  记者手记

  我成为数字临沂大事喜事的见证者

  采访数字临沂是“数字城市中国行”的第一站,时间是9月14日至15日。没有想到,这个时序上的金秋季节正暗合了临沂数字城市建设硕果累累的收获季节:数字临沂项目通过国家验收、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开通运行、以数字城市建设为主题的市长研究班在临沂举办、临沂市及所辖3区9市测绘与地理信息局挂牌成立,加上数字城市中国行启动仪式的举行……大事喜事一件接着一件,让革命老区临沂充盈着一派喜庆氛围,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国土资源部、国家测绘局、山东省委省政府、省国土资源厅、临沂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同志纷纷前往,出席活动和会议,发表致辞和讲话,让临沂市的广大测绘工作者真切地感受到了领导的关怀和丰收的喜悦。我作为“数字城市中国行”记者团的一名成员和测绘媒体的记者,也就幸运地成为数字临沂多件大事喜事的见证者,在采访活动的第一站就切身感受到了数字城市建设给城市规划和管理、给百姓日常生活带来的显著变化,并和所有测绘干部职工一样由衷地感到振奋与欣慰。

  数字临沂建设及成果应用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例如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地理信息系统与专业系统的有机结合、深度广泛应用,对避免重复建设、提高政府和各部门工作效率及水平、降低工作成本发挥的重要作用,以点带面、建立长效运行维护机制,公众地图网市场化运营模式的积极探索,县级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与市级平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的试点等等,不一而足。一个在战争年代为党和人民作出了卓越贡献的革命老区,如今在城市信息化建设浪潮中同样不甘人后,名列前茅,这令我感慨良多。

  山东省副省长才利民在谈到测绘的作用时曾说:离开测绘就寸步难行,离开测绘就难以发展,离开测绘就难以生存。相信有了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支撑和保障,临沂各行各业的发展将会更顺畅,临沂的明天将会更美好!(记者 陈兰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