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西城:信息化城区呼之欲出
来源:新华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2010年7月,按照国务院的批复,原北京市西城区与宣武区合并。新西城面积50.7平方公里,是北京中心城区的核心城区。区域内聚集了我国党政军首脑机关及其大部分职能机构、国家经济指挥中心、国家级银行、金融机构总部以及众多的商业中心、文物旅游中心等,地标云集、高楼林立,立体化、空间化特征明显。北京市要把西城区建设成为北京“四个服务”的示范区、高端服务业发展的示范区、落实“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行动计划的示范区和社会和谐的示范区。

  西城区的特殊地位要求城市管理与决策必须实现精细化、实时化和先进化,以提升整体信息化水平,推动可持续发展,这迫切需要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撑,地理空间信息就是城市各类综合信息的定位基础、集成纽带与交换平台。

  2008年,国家测绘局下发《关于全面加快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与推广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的直辖区可作为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与推广的申报对象,为西城区应用地理信息,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建设数字西城地理空间框架铺就了道路。2009年3月,北京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北京市规划委员会推荐西城区为国家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城市。2009年5月,区政府研究决定进行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的申报,承诺提供主要资金支持,并成立由区领导牵头、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全面实施,由西城规划分局牵头组织数字西城地理空间框架(以下简称“数字西城”)建设。2009年11月,国家测绘局批准框架建设项目立项。2010年3月,国家测绘局、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和西城区人民政府共同签定了《数字区域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示范合作协议书》,协议建成西城区权威的、唯一的和通用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实现地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共建共享,促进西城区信息化建设,提高城市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的水平。

  数字西城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开展,为建设信息化新西城奠定了坚实基础,对推动“新西城”的发展规划,推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以及世界城市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进入2010年以来,数字西城建设骤然提速。1月21日,北京数字西城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启动工作会议举行,标志着北京数字西城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全面启动。3月12日,数字西城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设计书通过专家评审。国家测绘局、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和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在京签署《数字西城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合作协议书》。这标志着数字西城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正式启动。数字西城是继数字通州之后北京市第二个试点区,项目建成后对促进西城区信息化建设和地理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城市公共管理、应急处理、公共服务以及科学决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数字北京的建设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一、工作目标

  在西城区现有信息化建设基础上,按照“城市主导,统筹规划;需求牵引,科技推动;统一设计,资源共享;突出应用,注重服务”的原则,以“共建共享”的方式进行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搭建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突出三维地理信息服务特色,拓展典型应用示范系统建设,强化系统“应用服务”功能,推进政府部门空间数据的共享机制建设,加强西城区地理信息资源整合利用,为城市发展和精细化管理提供有力的辅助决策支持,提升城市建设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推动西城区信息化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建设内容

  根据工作目标,框架建设将推进政府部门空间数据的“共建共享”机制建设,为政府辅助决策提供技术和综合信息支持,为社会民众提供便捷的公共信息服务。建设内容概括为“一库一平台和四个典型应用示范系统(规划、应急、房管和公共服务)”,并在资源共享政策机制研究和在应用示范的基础上,按照需求适度拓展应用,具体内容如下:

  一是建成多尺度、多类型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满足西城区城市管理“一张图”的应用需求。

  二是构建全区权威的、唯一的和通用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满足政府及其部门综合决策分析、资源共享与信息交换的需求。突出三维特色,重点满足城市建设、城市运行管理、公共安全等领域对三维地理信息的需求。

  三是在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基础上建设典型应用示范工程。选择若干单位作为典型应用示范,以点带面,逐步将各部门的应用统一到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上,逐步在全区各部门推广地理信息服务,进一步提高我区的信息化程度,使西城区的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

  四是建立空间数据公共服务体系,提供安全高效的地理信息公众服务。

  五是建立西城区空间数据更新的长效机制。加强各部门空间数据共享,以“权威数据由权威部门发布、维护与管理”的理念建立数据更新、共享机制,保障空间数据的持续更新。

  六是建立健全框架建设的政策规定、标准体系和组织运行体系。完善城市空间数据产品、技术和服务方面的法规和标准,达到部门信息通畅、数据标准统一、资源信息共享、信息服务到位等要求。

  三、建设特点

  1、建设基础较好,突出优势互补

  西城信息化建设起步早,在网络设施方面、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以及专题应用方面,都具备了较好的基础。西城区已经建立了多个地理信息的应用系统,这些系统各具特色,在西城的信息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西城区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已实现了统计局、人防办、教委、文委、财政局、体育局、环保局、卫生局等10个委办局专题数据的整合,规划、房产、城管等多个部门建立了与业务紧密结合的专题系统。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注重于提供权威、统一的地理信息服务,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侧重于政务信息的共享,各专题系统可以在统一的空间基础上实现业务应用与决策,实现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与其它信息系统的有机结合,达到优势互补。

  2、系统功能齐全,突出三维特色

  西城区的地理信息应用已十分广泛,但应用主要集中于地形图、影像等二维数据,应规划、城管、应急等多部门提出的基于三维地理信息开展业务应用的迫切需求。数字西城在建设中着重突出三维特色,建立覆盖全区的三维精细模型,实现三维地理数据和二维专题数据的联动,通过政务网为区内各部门提出网络三维服务。同时,建立了三维辅助规划管理的典型应用系统,为规划部门进行规划、审批、执法提供在三维虚拟城市环境下的辅助决策参考依据,用户对城市现状、规划效果、各类规划指标控制情况做到了一目了然。

  3、数据信息丰富,突出精细表达

  数字西城建设之初就将地理信息的表达定位于“精细”程度,通过与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的通力合作,建立了精细表达的数字西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资源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尺度的精细化。建立多尺度(1:50000—1:500)的数据体系;(2)表达方式的精细化。全区覆盖的DLG、DOM、DEM、DRG、地名地址、三维模型等;(3)时态版本的精细化。建立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的多版本、多时态数据集;(4)空间粒度的精细化。表现的详细程度,三维中详细到每一个井盖。

  为促进数字西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西城区与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在数据共享、数据库及应用系统开发、测绘工程服务以及人才交流等方面建立稳定、长效的合作机制,保障“数字西城”项目使用的空间数据及时、有效的更新。

  4、注重资源共享,突出提供服务

  数字西城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建设采用“物理分散、逻辑集中”的方式,按照“权威部门维护权威数据”的理念推进地理信息资源的共享,各部门是用户和使用者,也是信息的提供者。通过统一的平台入口,各部门可以获得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提供的丰富的地理信息服务,包括地图、影像、地名地址、三维模型等,除了可以直接使用的浏览、查询、统计、分析等应用功能以外,用户还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采用标准服务、二次开发、零码组装等多种方式,建立或者扩展本部门的应用系统。

  5、科技力量推动,突出科技创新

  数字西城建设引起了我市科技主管部门的重视。在区科委的推荐和支持下,延伸出了由市科委立项的“数字西城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研建课题”,科技课题被列为“绿色通道”项目,从服务创新和应用创新两方面对数字西城进行拓展,打造高起点、高水平的精品项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四、典型示范系统1、三维辅助规划管理信息系统

  三维辅助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是数字西城地理空间框架面向规划的典型应用,该系统运用虚拟现实、地理信息和计算机网络等技术,为规划部门实施精细化管理和科学规划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利用该系统规划人员足不出户可通过IE浏览器清楚了解待规划区域的实际情况;无需查阅其他资料,可以查询任意一个建筑、一块地的审批历史记录;轻轻点击鼠标,即可对全区域建筑超高情况一目了然;无需放气球,即可了解规划方案是否会遮挡视觉走廊。同时,利用该系统还可用三维的方式清晰地展现各个设计方案实施后的效果,相比于利用二维效果图表现设计方案,具有更直观、更清晰地特点。

  三维辅助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分为:三维浏览、查询统计输出、数据加载、图层管理、信息标注、方案调整与方案对比、规划辅助分析、辅助汇报和系统帮助。

  (1)三维浏览系统。具备城市级场景快速展示的能力,用户不仅可随心所欲地从任意角度观看三维场景,而且可以通过动画导航、特定场景、导航图等多种方式进行快速定位和浏览。

  (2)查询统计系统。提供点选、框选、图层查询等多种查询方式对三维模型和矢量数据进行查询,并将查询结果以二维图表形式显示,用户还可以基于查询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3)数据加载系统。支持对三维模型、GIS数据、专题图数据加载。其中加载三维模型数据时,用户需设置模型导入的位置。

  (4)图层管理。用户可通过图层管理功能控制各图层的显示与隐藏。

  (5)信息标注。用户可利用信息标注功能对自己感兴趣的地点进行信息标注,若希望与其他用户分享自己的标准,可将标准信息上传,经管理员审批后,其他用户也可以浏览查看到用户上传的标注信息。

  (6)方案调整与方案对比。用户可以利用此功能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来观察各个规划设计方案,比较不同方案对城市景观,对周围建筑的影响,以直观的方式评估各个方案的优缺点。方案评审功能用于在线浏览规划方案,并可对多方案进行切换对比查看。点击项目方案,即可在三维场景中查看方案的建设效果及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情况。用户还可以查看每个项目、方案的介绍,从而对方案从设计思想和建设效果都有清晰地掌握和了解。对于方案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用户可以通过“我的意见”发表评审意见,用户还可以查看其他用户发表的评审意见。所有的评审意见将作为方案调整和完善的重要参考依据。

  (7)规划辅助分析。支持空间测量、日照分析、控高分析、可视域分析、通视分析和分类显示。辅助汇报系统可提供指定窗口内的影像拍摄、保存、打印和输出功能,可以对二维、三维图形输出成指定格式的栅格图像。可提供将三维可视化,将图片、文字以及其他规划成果整合在三维数据平台中,进行综合成果展示的功能,利用该功能将大幅度提高汇报效果。

  该系统已应用于政府决策,西城区领导曾多次在区政府专题会上基于该系统对规划方案进行研讨,并利用该系统在北京市政府专题会上进行专题汇报。

  2、西城区国庆综合保障指挥决策系统

  2009年国庆面临的安全形势复杂,安保任务十分艰巨。西城区安保工作以“国庆平安行动”为依托整体推进,坚持超常规组织、高标准落实,构建起了多层次、全方位、无缝隙的防控网络,圆满实现了平安国庆的目标。“西城区国庆综合保障指挥决策系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2009年国庆之际,北京市西城区基于数字西城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搭建了西城区国庆综合保障指挥决策系统,实现了地理信息和国庆安保专题信息的有效结合,达到了实时监测、决策支持、指挥调度的应用目的,为2009年的建国60周年国庆安保工作提供了科学、直观的决策支持。国庆综合保障指挥决策系统实现了城市运行常态管理及突发事件处置的结合,以及指挥调度和辅助决策的结合。举例如下:

  例一:长安街及其周边地区内各种市政部件数量大,种类多,管理难度大,一些特殊城市部件如地下通道、人行过街天桥、特殊功能井盖等与国庆安保工作关系较大,需要特别关注。系统针对西长安街改造和周边环境整治后的城市部件(井盖、灯杆、垃圾桶、地下通道、过街通道等)及街景视频,实现了基于地理位置的展示,为布控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持。

  例二:系统通过地理信息技术、数字视频技术的综合运用,实现了对西长安街沿线周边重点区域的重要目标的主要指标数据、现场动态视频和应急预案的展现,实现对这些重要目标的全天候监控和预警。并通过监控图像的排序和轮动功能,实现了阅兵路线沿途视频的自动切换功能。

  例三:在国庆阅兵预演过程中,阅兵指挥部的工作人员就是依靠该系统在西二环及时发现一处违章停车并迅速处理。

  3、“金宏工程”

  金宏工程是数字西城的典型应用系统之一,全称宏观经济管理信息系统。金宏工程依靠数字西城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提供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依托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实现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提高业务管理信息化和科学决策水平,促进宏观经济管理部门间的业务协同与互动。系统主要分为系统平台、信息共享平台和应用集成环境、共享信息数据库和宏观经济管理业务应用系统。

  金宏工程有利于促进政府宏观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加强宏观经济监测与调控;有利于宏观管理部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增强管理与决策的协调性;有利于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节约投资。

  五、预期效果

  数字西城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从西城区实际出发,建立完全面向服务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针对不同群体需求,实现实时化、一体化的地理信息便捷服务。项目建成后形成西城区权威的、唯一的和通用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实现地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共建共享。预计2010年底将建成西城区服务型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届时,市民只要点击公共平台的电子信息地图,即可查到西城的主要建筑方位和详细信息。数字西城项目建成后对促进西城区信息化建设和地理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城市公共管理、应急处理、公共服务以及科学决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数字北京的建设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六、评价

  项目建设已经在我区城市建设重点领域发挥作用,如:区文化委研究文化娱乐设施改造项目时,应用了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技术,并在区政府专题会上用系统向区领导进行专项汇报;在两区合并中框架建设为新西城的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信息服务。

  根据市政府关于对重要大街两侧“脏乱差”地块进行环境整治的工作要求,利用三维规划系统配合区政府研究整治工作,在区政府专题会上得到了张建东区长的高度肯定:“这次项目汇报手段创新,首次启用数字西城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有现状,有实景拍摄,有历史沿革,有分析,还有建议,是有史以来最好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