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太原:开创城市信息化建设新阶段
来源:新华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太原,一座具有2500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都;

  太原,一座新型工业基地和特色文化名城。

  在山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方阵中,省会太原正朝着“服务全省、影响全国、吸引世界”的目标奋进……

  数字太原建设情况

  数字太原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是国家测绘局确定的全国性示范项目,由国家测绘局、山西省测绘局和太原市人民政府三方共同投资建设,总投资1000余万元。

  项目由太原市国土资源局牵头,山西省工程测绘院具体实施,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提供技术支撑。项目自2007年9月启动以来,采用国际先进的ADS 40数字航空摄影系统采集数据,运用多项测绘高新技术,经过1年多时间顺利建成。建成的数字太原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以城市基础地形图数据为基础,在提取境界、道路等方面的信息达到公开发布的要求,具备数据浏览查询、专题数据加载、查询统计与空间分析、二次开发、数据交换等功能。平台还提供了分布式多数据源的发布、引用功能,能够对各部门分散储存、维护的数据进行实时调度,实现了数据物理分布、逻辑集成的应用模式。特别是利用建成区50平方公里地理信息框架数据试生产的三维可视产品,通过每栋建筑物的精密建模,真实、全面地还原三维客观世界的实况,对于每一个地物都可以从任意角度观看,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平台以统一的技术标准,科学整合全市各类数据资源,形成了太原市唯一的、权威的、通用的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使不同部门、不同系统间可以通过政府专网对综合信息数据进行交换,解决了数据冲突和重复投资、低水平建设等问题,实现了信息共享,对于推进全市政府各部门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发挥将积极的作用。

  在试点工作启动之初,太原就将推广应用列入重要日程。平台提供在线调用、零码组装、在线服务、二次开发、地名图典等5种应用模式,开发了环保监测系统、基准地价管理系统、人防信息系统、药监信息服务系统、数字城管系统等应用系统,将专业信息叠加到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实现了对经济、社会和人文信息的空间统计分析和决策支持,有效提高了政府部门决策、管理、服务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呈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2009年7月,数字太原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在全国第一家通过国家测绘局组织的验收,太原成为全国第一个被国家测绘局授予全国数字城市示范市称号的城市。这也标志着我国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技术体系、标准体系和政策机制初步形成,我国数字城市建设掀开了新的一页。2010年,太原市加到数字城市建设力度,4月23日,市政府印发了《“数字太原”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推广应用实施方案》,明确了推广应用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组织领导、实施步骤及保障措施,提出到2012年实现数字太原成果应用全覆盖。按照方案,太原市将分三个阶段全面推进成果应用。第一阶段是2010年,重点在国土、交通、水利、民政、旅游等部门推广应用,通过信息资源共享,形成更加丰富的信息源;第二阶段是2011年至2012年,在工商、税务、公安、人口等部门应用,通过拓展应用全面整合信息资源,初步形成全市的经济社会信息库;第三阶段是2012年以后,将应用范围逐步拓展到全市各个部门、领域。通过三个阶段的工作,实现全市资源共享,达到管好、用好、畅通、高效、快捷的工作目标。

  数字太原典型应用

  环保监管:再建蓝天碧水新环境

  在太原这个能源和重工业城市,如何整治环境污染,还老百姓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始终是市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近年来,太原市把“打造蓝天碧水工程”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投入大量经费,下大力气整治环境污染,特别是使用了搭建在数字太原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上的太原市环保监测系统之后,效果更加突出。

  太原市环保监测系统是在空间地理信息之上叠加环保专业信息而成,主要用于污染源在线监测、空气质量监测和烟尘视频远程监控。太原市环保部门用这一系统做了三件事:一是布设9个国控点,进行太原市空气质量监测和空气污染指数发布,系统每6秒钟采集一次数据,据此生成分钟均值、小时均值、日均值,每天进行网上发布;二是在全市重点企业设置133个监测点,通过摄像头对重点污染源实施实时监控;三是通过15个视频监控点,从空中对大气污染和非法排污实行远程监控,从而实现对各类污染源的实时监测、动态管理和综合分析。

  目前,太原市环保监测系统的地理底图已与市国土资源局实现在线同步更新、数据远程共享。环保部门能够方便、迅速地了解城市的环境地理信息,如环境背景、污染物排放、污染源等情况;并能够引导环境管理者产生形象思维、拓宽思路、发现解决问题。同时,运用这一系统还使全市范围的环保地理数据更新和数据共享得以实现,进而可以对日趋庞大的环境空间信息进行大范围的管理和利用。据介绍,太原市环保部门正对100多辆环保执法车进行卫星定位,而且利用平台信息编制了包括危险物品分布图、水系结构分布图、重点企业分布图等100多张专题地图,辅助领导进行决策和管理。下一步,他们将再建应急响应指挥系统,进一步提高环境监测的效能,推进环保工作的现代化、信息化。

  在太原市环保局,环境保护信息中心主任赵春峰告诉记者:“环保监测以前都是人工监测,工作人员提着仪器到污染源去监测,一年四次,一次五天。以此代表全年的数据,势必造成监管频次不够、结果难以让人信服。现在每6秒自动监测一次,数据的准确性大大提高。”记者看到,在环保监测系统上,可以直观地看到太原市的污染分布情况,还可以查到相关的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如全市5000多台锅炉的使用状况,太钢1号至8号炉的烟尘、SO2排放量,甚至当日10分钟前的空气质量等。记者感到,有了环保监测系统,环保超标单位再无藏匿之所,环保监测能力与监管效率大幅提升。

  “利用平台不仅可以直观地看到污染分布,还可以生成可供分析评价的污染扩散模型,比如某个污染源存在是什么情况,把它去掉之后又是什么情况,去掉后对环境的贡献有多大,从而为领导和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赵春峰说着,随意点开一家重点企业,记者看到该企业的大烟囱正在冒烟,烟囱的排污情况一目了然,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的排放量数据也即刻呈现眼前。通过这套系统,可以直观地显现出哪一区域锅炉数量多而且排放烟尘量大,这一准确、形象的数据可为政府部门做出将此区域改成集中供热以减少污染的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现在全市100多家排污企业全部纳入了在线监测,摄像头通过光纤接到监控中心,工作人员通过设置在监控中心大厅中的10台电脑、10个大屏幕进行实时监控,并可随时调取任何时间的数据,掌握各企业的排污情况,一旦发现哪里有环保超标行为,执法人员就会根据系统所显示的经纬度及周边道路信息,精确定位,立即前去查处。不仅如此,全市污水排放量、流向、污水处理厂的分布情况及污水处理能力、有多少污水得不到处理等信息,在系统中都看得清清楚楚。系统还可显示包括主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等级、污染等级等内容的空气质量数据,并在电子地图上用绿、橙、黄三色直观地反映各区域的空气污染情况。当空气质量连续在三级以下时,系统会发出预警。

  过去,太原市环保部门是通过人工统计监测数据,单纯以文字图表的方式表达,不仅效率低,而且缺乏整体的、直观的概念。现在有了环保监测系统,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为环保系统提供了直观形象的可视化信息,使业务管理部门能够方便、迅速地了解城市的环境地理信息,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环境监测与管理工作都发生了质的飞跃,效率显著提高,为给太原人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提供了支撑,打下了基础。赵春峰深有感触地说:“我局数字环保目标的顺利实现,得益于使用数字太原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采用这种方式提供测绘成果,保证了涉密成果的使用,为建设数字环保提供了巨大帮助。特别是由于有了地理信息系统,管理部门十分关注的空间地理位置非常直观、形象地得到显示。以前没有地理信息系统时,开发环保监测系统、执法系统是一件不敢想象的事。”

  近年来,人们大多感觉到太原市的人居环境越来越好。但这只是一种模糊的、没有量化的感觉。现在,有了环保监测系统,只要点击鼠标,太原市诸多有关环境状况的信息就会立即展现在眼前,如环境背景、污染物排放、污染源、环境监测数据、预测与评价结果、污染效应等。系统还能自动生成污染源在线图,电子地图上显示的许多红绿相间的色块反映出该地域的污染程度。绿色表明无污染,红色表明污染程度高。柱形图也显示出太原市的主城区几乎被绿色覆盖。亲眼目睹环保监测系统,记者由衷地感到,太原的天在变蓝,水在变清,环境一天比一天美。

  地价查询:构建土地管理新模式

  土地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性资源,价格如何,交易是否公开透明,多年来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以公共平台为基础,以太原城市基准地价为依据开发的太原市国土资源局基准地价查询系统,将基准地价发布在政府网上,并提供用户查询窗口,提高了基准地价的公众透明度、公信度,满足了公众对基准地价及宗地信息的查询需求,为促进城市土地市场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该系统链接在太原市国土资源局的内部办公网上,大大提高了国土资源部门的工作效率。

  系统具有局部放大或缩小、距离和面积量测、定位和属性查询、打印等多种功能。系统中的住宅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以及不同区域、不同用途的基准地价均用不同颜色标示,图文并茂,非常方便快捷。用户通过窗口可以随时查询,轻松获取某块城市用地的宗地号、土地证号及土地所处的位置、基准地价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可以准确测量某地理区域的面积和空间距离信息,并可以进行统计分析。管理人员可以迅速查清任何一块宗地的宗地号、土地证号、土地所处位置、等级、用途、上限地价、下限地价和基准地价等相关信息,还可准确量算某块宗地的面积、空间距离等,并自动生成直观的地价分析图表。该系统自运行以来,及时发布基准地价、发证、地块分布等信息,在规范城市土地市场、服务各类用户、强化地价管理、提高工作效能、促进节约集约用地、保障城市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明显成效,得到太原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用户的广泛赞同。

  在太原市国土资源局信息中心,业务人员为记者演示介绍了这一系统的运行情况。记者看到,以某路段的交叉口为中心做一个缓冲圆,圆形盖过的地段都能以列表形式表现出来,同时能调出相应的基准地价信息。同样,以一条道路的中轴线做缓冲带,也可以进行查询。假如府东街两侧进行拆迁,就可以沿中心线画定一个范围,取缓冲区半径为100米,系统会自动显示出宗地号、土地所有者、发证信息、基准地价等宗地情况,据此就可以核算需投入多少补偿款,核定补偿标准。老百姓如果要想在某处房,只要到政务大厅进行简单查询,或通过电话咨询,就可以获得基准地价系统中的信息,明确地知道房子所在地块是否发证,或者是否如开发商所说正在办理手续,保护了老百姓的合法权益。如果开发商要进行某块土地转让,到国土局咨询地价,过去业务人员先要到实地去查看这块地的具体位置,再回来在住宅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三张挂图上找到这块地,查看四周地价,而现在只需进入系统,点击鼠标,很快就能得知确切的基准地价,业务办理的科学性大幅增加,效率明显提高。

  药品监督:提供放心购药新保障

  药品安全关系百姓民生,近年来,全国因食品与药品质量问题引发的事故层出不穷,加强对食品与药品在生产、流程与销售等环节的监督管理势在必行。太原市药监局在“数字太原”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上,叠加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等专题信息,建立了面向公众的药监信息服务系统,借助公共平台的地图定位、信息查询与统计分析功能,实现对下辖企业的精细化管理。

  在此系统建成前,太原市的药品管理主要借助关系数据库辅助办公,对于企业的位置分布、密度、规律性并没有一个直观的印象。有了这个系统,药监局可以通过了解药店分布的密度或两个药店之间的距离来确定下辖企业分布的合理性,为新开药店的审批提供依据,增加审批管理的科学性,并可进行统计分析、前瞻性研究、宏观调控,以保证产业有序发展。在审批新办单位时,利用现有地理信息数据,可减少现场勘察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在行政执法中,可利用地理信息数据叠加管理数据,从生产、经营、使用的各个阶段,确定重点目标、调整执法力量和重点执法区域,增强执法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当有群众对所购药品的质量进行举报时,药监局可以通过输入药店的名称进行查询,实现快速定位,提高执法检查的效率。

  系统为普通百姓提供的服务包括:药店信息查询,了解想去的药店在哪里;公交车查询,怎么去这个药店;监督举报,出现用药问题如何反映;执法结果公示,反映的问题如何处理、是否解决;家庭过期药品回收,回收点在哪里。同时,系统还为各药店提供服务:提供药店的名称、地址、法人等基本信息,药店还可通过授权发布新药介绍、促销广告等。

  系统投入运行以来成效明显:一是方便了群众放心购药,只有在系统中能够查到的药店才具有合法资质,这就使非法售药、无证经营行为无处藏身;二是丰富了药品监管信息来源,某两个月通过本系统举报的药品问题就有13项,查处11项,这种全民参与的方式显著增强了监督力度;三是公众对药品监督执法的满意度提升,各种药品违法行为都通过系统曝光,既体现了政务公开,又确保了百姓用药安全。

  人防系统:为城市安全提供新屏障

  人防部门的职责一是战时的防空袭指挥,二是平时的防灾救灾。太原市人防办结合城市人防的具体需求,在数字太原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基础上,建立了人防信息系统,运行在太原市政府专网上,无论是战时防空袭,还是平时抢险救灾,运用该系统都能极大地提高人防指挥效能,实现快速调度和应急反应,为领导的指挥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城市撑起新的防护伞、提供新的保护举措。记者走进太原市人防办指挥大厅,观看了人防信息系统的演示。

  人防工程是为保障防空指挥、人员通信、物质掩蔽而修建的防空工程。人防工程既是我国积极防御战略的实际体现,也在城市建设、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建设的不断发展,工程数量不断增加,相应的信息量也快速增加。过去的人防工程信息、警报器布设状况,都是标在地图上或者用表格来统计,工作量大、效率低、结果不直观。现在通过人防信息系统,实现了基于空间位置的科学、直观的管理。

  系统把地理信息、人防信息、三维立体模拟显示有机融为一体,全市所有的人防工程、重点目标、警报器分布等多种信息统一都加载在一个平台上,整体布局和分布一目了然,实现科学、直观管理。通过数据统计、综合分析等功能,在服务领导决策、合理调整人防设施空间布局、提升人防管理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除了能精确定位每个人防工程的位置外,还可通过地图和高清晰的数字影像,了解工程周边环境。同时,对于每一类专题信息,如每个人防工程所在单位名称、建成时间、可用面积、所在地,每个重点目标的名称、地址、代码、防护级别、联系方式、专业队人数等,都可从系统中查询到。另外,系统还设置了热点照片显示功能,对人防工程和重点目标,都拍摄了实地照片,只要将鼠标移动到目标上,对应的照片就能够自动显示出来。

  城市人防工程种类较多,比如单建式人防工程、坑道式人防工程、防空地下室、战时可利用地下空间等,这些工程都是立体空间分布的,通过二维的平面图虽然可以精确地将空间位置表示出来,但不能还原他们的真实外观。

  人防信息系统实现了三维的真实环境模拟,在位置、高度、外观等各方面,都与实地完全相仿。在三维的环境下,能够更加准确、直观地掌握了解人防工程的时空变化,提高指挥决策的科学性。目前系统提供的三维模型都是地上构筑物,下一步还将建起人防工程的地下三维模型。

  警报器是另一类重要的城市人防设施,它的分布是否合理,对于突发事件的信息提醒和人员的快速疏散影响重大。对于警报器安装位置的选择,人防办以前全凭经验。现在,系统能直观显示警报器的音响覆盖范围,以此为依据,人防办便能更科学、合理地调整警报器的分布,进行新警报器安装选址及现有警报器的维护更新。

  接下来,他们将开展二期建设,在地理信息平台上实现防空袭预案制定、突发公共事件救援演练、防空防灾应急指挥等决策功能。

  数字城管:打造现代城市管理新模式

  “数字城管”的运行,有效推进了太原市管理的信息化与现代化。目前太原市已有19个委、局的相关管理工作纳入“数字城管”系统,收到明显成效。

  “数字城管”采用的是“单元网格”管理法,以1万平方米为一个基本单位,将太原市六城区、三县一市划分为多个网格单元,并利用地理编码技术,将路牌、井盖、垃圾桶、城市雕塑等城市部件逐一编码,定位在“单元网格”中,然后将城市管理区域进行逐一细分,把园林、城管、环保、公安、消防、旅游、金融、卫生、工商等部门分管的区域进一步分清,形成“大城管”格局和“一站化”业务模式。

  在演示现场记者看到,操作人员随意输入一个“窨井盖”的编码,大屏幕上就会迅速找到与之相对应的名称、现状、准确位置和归属部门等信息,内容涵盖材质、规格、用途、产权单位、行政责任主体、维护资金来源、变更记录、联系人等多项内容。据介绍,在这一系统中,所有的市政公用设施、道路交通设施、市容环境、园林绿化及房屋建筑等部件均进行编码,每一个城市部件都有自己的“身份证”,包括产权单位、用途、联系人等详细信息。有了这个系统,就如同为城市管理安上了一个“千里眼”。街道上的井盖坏了,家门口的路灯不亮了,不用打投诉电话,在CPS定位系统的跟踪搜索下,系统就会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帮你把问题解决掉。

  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流程分为信息收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及反馈、案件核查和案件结案6个环节。面对数量巨大的城市部件,为保证相关城管信息是在第一时间传到控制终端的,他们聘用了270多名城管信息员,每个信息员配备一部可以进行GPS定位的“城管通”手机,并用严格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具体要求是:每平方公里1个人,每天在其负责的网格区域内,对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信息进行实时巡查采集,随时报送,实现全覆盖、无盲点监管。

  时下,每天都不少于203人在太原市的大街小巷巡查,平均每天的信息上报数为2000多条。对于报上来的每一条信息,城管中心立即分发到责任部门处理,处理结果由信息采集员进行现场核查,无误后结案。谈到数字城管系统的优越性,城管中心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有了数字城管系统,城市管理比以前更加科学化,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在规定的时限内处理问题,任何一个环节在系统中都有显示,有记录,明明白白,没有了人为干扰,体现出全面覆盖、主动发现、限时处理、闭环考核等突出特点”。

  如今,太原市的数字城管已经初见成效。一些严重影响市容环境的 “老大难”问题得到较好解决。比如,某地区有大量积存垃圾,因为属于“三不管”地区,周围的居民多次上报相关部门都没有得到解决,负责此区域的信息员收集到这个信息之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包含文字、语音和图片的信息就及时传至市城管中心,城管中心按照“先处理问题,在协商其他”的原则,立即责成相关部门立即处理。在规定的时限内,相关部门会传回“事件已处理完毕。”的信息。此时,信息员要回到事发地点,看到原本堆积成山的垃圾,对已经被清理干净的现场进行拍照,并再次传给城管中心。形成一个完整的闭合环,这件事才算结束。附近的居民看到事情解决的又快又好,无不竖起大拇指说“有了数字城管就是好,今后有事,再也不用东找西找了”。

  正因为有了数字城管,太原市的市容市貌出现很大改观:积存垃圾点减少,垃圾收运量增多;乱摆乱设的摊点减少,规范管理的市场增多;城管部件缺损问题减少,基础设施完好的街巷增多;市民举报量减少,群众满意率提高。对此,城管中心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下一步将依托数字太原地理空间框架建立应急指挥平台,不漏过不放过城市中的任何一处问题。”

  公众服务:为百姓生活提供新实惠

  在公共服务领域,利用数字太原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建设了影像太原网络地理信息服务系统。系统以地理空间数据综合数据库为支撑,基于网络环境,以影像特征为底图、三维地形为骨架,叠加道路、境界等地理要素,形象直观地表现了地理空间和地形地貌景观,同时提供地图搜索和本地信息服务,形成了地理空间信息网络三维公众服务系统,使用便捷,易于操作,便于推广。

  系统通过太原市政府门户网发布,面向百姓提供政务公开信息查询、分类信息查询、公交查询、三维浏览和个性信息标注等服务,使信息化建设的成果惠及千家万户。

  系统中涵盖了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12大类、107小类信息,包括购物休闲、旅游出行、餐饮住宿、金融保险、房产楼盘等,总数近2万条,用户点击鼠标即可查询。系统中包含的最新公交信息非常详细,127条公交线路、2100多个公交站点情况一应俱全。每条线路的行车路线、途经站点都准确标示在图上,可以很方便地查到。系统还提供了实用的公交换乘查询功能。

  由于该系统所反应的内容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因此系统自开通起就立即受到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系统运行一年多来,其点击频率、浏览之细、关注程度之高,在5个应用示范系统中是最高的。

  该系统最大特点就是实现了网上真三维浏览,以高清晰影像为底图,叠加主城区的三维建筑模型,非常直观逼真。轻点鼠标,便进入一个三维立体界面。随着鼠标的牵引,大屏幕上的模拟飞机开始移动,全市六城区、三县一市的高清晰立体影像从记者眼前掠过,就如同乘坐飞机在太原上空盘旋一样,山川河流、林地草场、乡村原野,就连黄土高原特有的沟壑也随山势蜿蜒迂回,市区的楼宇亭阁、道路上行驶的汽车和路边的电线杆、井盖也都看得一清二楚。这种贴近大众的表现方式,为地理信息走进千家万户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尽管建立的三维模型面积不是很大,但亦受到公众的广泛欢迎和高度关注,今后将逐步扩大三维模型的覆盖面,进一步丰富信息资源、提升软件功能,使公众服务系统优质高效地惠及百姓生活,提升百姓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