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社会要求传统博物馆转换思维范式和行为模式
来源:解放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作者:诸葛漪 

  国际博协第22届大会暨第25届全体会议主旨报告会昨天在世博中心举行。六位跨学科知名人士卢尔德·阿里斯佩、陈燮君、奥奎·恩威佐、加布里艾拉·巴塔伊尼—德拉戈尼、樊锦诗和阿尔法·乌马尔·科纳雷发表报告。作为本次大会最重要的活动之一,报告会吸引大会代表齐至,9时刚过,世博中心上下两层座无虚席,报告会一直持续到13时。

  “和谐”是报告会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在《“致力于社会和谐”的博物馆管理》中指出,博物馆的和谐理念面临着新的拓展的需求。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社会,这一大背景要求博物馆文化有新的创意,传统博物馆需要转换思维范式和行为模式。

  以创新促进博物馆和谐发展,这一理念也在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报告中得到体现。据她透露,敦煌莫高窟今年开始打造“数字敦煌”展览中心,计划于2013年开放,届时游客们将能欣赏到20分钟莫高窟壁画360度数字展示,壁画的每一个细节都将一览无余。

  国际博协前主席阿尔法·乌马尔·科纳雷在演讲中表示,“和谐社会”是一个亚洲品牌,一个独特的文化层面。缘起欧洲的博物馆学来到中国,意味着将有新血液输入,因为中国有古老的文化,是孔子的故乡。

  多元文化是报告会另一热点。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人类学教授卢尔德·阿里斯佩以实地考察证明,由人类不断迁徙形成的文化遗产能在博物馆展品中得到体现,博物馆为人们提供了行动需要的知识以及对共有土地的尊重。

  国际知名策展人奥奎·恩威佐曾多次造访上海、成都、北京、广州,他认为这些城市的发展速度和不断涌现的文化趋势,在过去是无法想象的,“之前亚洲艺术家纷纷移民了,现在又回到了祖国,因为很多城市都有多元文化的印记。”这种印记给了人们全新的城市环境以及文化空间。欧洲议会跨文化项目协调人加布里艾拉·巴塔伊尼—德拉戈尼在回顾了博物馆作为文化交流会址的历史后,以“更好的跨文化的城市,能给我们带来更好的生活”作为报告结束语。

  博物馆作为非营利性机构,“经费从哪里来”。来自肯尼亚的温格提出“博物馆如何打破金钱驱动”,阿尔法·乌马尔·科纳雷一句“我们需要钱,但是不能依赖”,赢得全场热烈掌声。陈燮君补充,博物馆只有立足于精神家园,才能得到社会支持,如果以盈利为目的,这种支持就会陷入呆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