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算化阶段、自动化阶段、网络化阶段、再到今天的集成化阶段、协同化阶段,酒店信息化的发展历经了三次发展浪潮。
第一次浪潮:解决酒店自身运营问题。
80年代,酒店经营日益规模化,要想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必须借助计算机来解决酒店运行过程中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处理。酒店针对自身运营管理,掀起了第一次信息化的热潮。
早期的信息化应用正是为此而设计的,以替代手工操作为主而引入计算机电算系统,员工可以利用系统来处理简单、琐碎、重复性的工作,如基础的财务管理和客房管理。这些应用对酒店实现局部科学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服务质量等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这一阶段的信息化应用并没有从深层次上改变传统酒店业的内部管理流程,还停留于表层,远未达到改变竞争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的要求。
第二次浪潮:针对酒店内部运营管理的信息化,主要适应内部管理的需要。
随着计算机在酒店设施设备管理监控的应用,酒店的设备运行管理的自动化逐步走向高层次信息化应用,由各系统设备的独立监控逐渐发展成由中央管理站、各种DDC控制器及各类传感器、执行机构组成的能够完成多种控制及管理功能的智能化自动化控制系统。
在这一阶段酒店信息化应用的另一方向是酒店办公业务自动化,通过覆盖酒店管理主要业务部门的办公自动化(OA)系统,实现文档信息方便、快捷、准确地传递和管理。
90年代以来因特网(Internet)的出现和普及,使网络化建设成为酒店业整个信息化建设应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酒店不仅仅有宽带接入线路,方便客人在酒店内域高速上网,同时涵盖的内容很广:创建公司网站可供客户浏览,进行互动式的数据查询和客户自助服务功能;运行突破业务电算化功能的酒店管理MIS系统;以因特网为基础,方便员工的移动办公系统和面向社会的电子商务系统雏形。在这一阶段的应用重点是网络营销和网上适时订房业务,客人无论身处何处,上网就可以选择自己中意的酒店。
经过两次浪潮的洗礼,酒店信息化的技术在不断地升级。然而尽管技术是必需的,但是酒店信息化绝不仅仅是个技术性问题。如果说在第二次信息化浪潮中,让客人享受信息化的服务太少、很薄弱,毋宁说是不够重视。
一直以来不论是酒店经营模式的创新,还是建筑、装饰、设计和配套领域的创新,创意的力量都已经发挥得淋漓尽致,然而站在20世纪发展最快的IT行业和电信行业却相形见拙。酒店希望利用信息化为客人提供优秀的服务和优美宁静的休憩所在,尽管在这方面的努力从未停止过探索,但结果是客人并不满意。
随着酒店信息化管理系统深入运用,为充分实现信息共享和持续上进的行业最佳业务规范(BestPractice),酒店信息化步入了酒店流程再造的全新的集成化应用阶段。酒店信息化针对全力满足客人需要迎来了第三次浪潮。
第三次浪潮:面向客人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协同共赢新境界
国际上领先的信息集成化应用经验是:三分软件七分实施,软件功能主要包括:宴会与销售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前台管理、餐饮和成本控制管理、工程设备管理、采购和仓库、客房服务、商业智能分析、远程数据库交换几大模块,各个模块之间无缝集成,同时还与多种饭店智能自动化系统如门锁管理系统等有接口,包括与在线电子交易系统集成。而七分实施主要是强调应用最佳行业业务规范进行酒店业务流程再造(BPR),将传统的组织结构向顾客导向的组织结构转变。
酒店流程的再造不仅是为使用电脑系统而使用电脑系统,更重要在于相应地转变和理顺酒店的组织结构,使信息技术架构同酒店的新业务流程及组织的管理目标相互适应协调,形成酒店在信息时代的新竞争优势。如对酒店企业而言,网络订房就是信息技术带来的最简单不过的变革,但任何一个现代酒店企业都不得不适应这种变革,再造酒店业务流程。
典型情景是:针对酒店经营管理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电脑管理系统都有相应的功能模块来方便、快捷和规范地运转。酒店在网上宣传酒店设施、服务项目、餐饮特色、旅游景点、购物指南等卖点,客人在网上可选择预订酒店客房和服务项目,当客人完成预订后,系统就生成了一项预订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