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和省“十一五”电子政务建设发展规划,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电子政务建设现状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我市认真贯彻《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以应用为重点,利用信息技术大力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务公开,提高工作效率,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电子政务专网建设稳步推进。电子政务专网于2003年开始建设,2004年与省同步开通运行,到2005年底,已实现省、市、县(区)三级联网,并进行了初步应用,开通了文件传输和视频会议系统。市委办、政府办、发改委、统计局、信访局等部门和单位均可在专网上完成与省厅局的信息交换和文件传输。二是政务新区内市级电子政务内、外网平台及网络日益完善,为今后电子政务的开展奠定了基础。三是政府网站建设逐步深化。市直所有的政府工作部门都在网上制作了主页或建立了网站。政府网站更加面向用户,面向需求,网站的功能进一步完善,建设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四是公务员队伍的信息化水平和电子政务操作技能有所提高。此外,以“金”字系列工程为代表的一些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主要业务部门的内部局域网建设和办公自动化应用收到一定成效。
虽然我市的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与省内先进城市特别是国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差距和不足,电子政务建设尚在起步阶段。主要表现在:全市电子政务统一规划、建设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有待完善和创新;全市尚未形成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和应用平台;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应用力度不强,综合利用和共享程度不高;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政务信息化发展不平衡,部门之间、县区之间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差异较大。
二、电子政务建设的发展思路、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十一五”期间我市电子政务建设的思路是:结合我市实际,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发挥电子政务在促进政府效能建设,改进为民服务水平,建设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以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和市政府办公业务资源网建设为抓手,拓展政府网站服务功能,开发党政办公业务资源数据库和应用系统,大力推进党政部门业务上网,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打破部门壁垒,以政府核心业务流为主线,重点推进面向政务的跨部门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建设,初步建成我市电子政务框架体系。
“十一五”期间,我市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大力推进网络和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能力,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促进我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我市电子政务建设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统筹全市政务信息化需求和资源,改变各部门独立建设网络平台的做法,按统一标准规划、建设和管理全市电子政务公共设施、基础网络和支撑平台,从基础层面上破解电子政务系统互通与信息共享的难题和瓶颈,规避各自为政、分散建设带来的巨大浪费和潜在风险。
2、需求主导、突出重点。紧密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体制创新,按照政府职能转变、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政务公开的需要,结合人民群众的要求,突出重点,强化应用,根据政府工作的需要,选择适合电子和网络实现的事项,优先和重点建设面向社会服务、提高机关效能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
3、整合资源、信息共享。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从注重部门内部应用向推进跨部门的综合应用转变,从满足政府宏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实际需要出发,梳理部门内部及部门之间的业务关系,优化业务流程,实现网络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业务协同服务。
4、强化服务、务求实效。要以为社会公众和企业服务、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和行政管理能力为重点,以政府公共服务的实现程度、质量、效率及社会满意度为衡量标准,务求实效,不搞“花架子”和“形象工程”。
三、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十一五”期间我市电子政务建设目标是:到2010年,建成标准统一、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电子政务网络和应用平台,实现重点业务系统的整合,基本满足新形势下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需要的电子政务体系框架;市、县区和乡镇党政部门通过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党政主要部门基本实现文档管理电子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传达类会议视频化;政府网站成为为民办事的重要渠道,可公开的政务信息全部上网,企业和社会公众可通过政府网站方便获得政务信息和服务。
“十一五”期间,我市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任务是:
(一)构建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
按照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具体部署和要求,充分整合、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建设统一、安全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
1、全面建成机关内部办公局域网。机关内部办公局域网是各单位用于处理本机关内部办公业务的网络,各单位的内部办公局域网与省、市电子政务网络物理路线相连。未建的单位在两年内应逐步建立,已建的要逐步完善。
2、进一步完善全市电子政务网络,各单位通过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实现互联。加快市电子政务城域网项目建设。基于电子政务专网平台,将行政新区外的各委、办、局的局域网通过光纤与信息中心机房连接,构成行政城域网。网络建成后,我市各委、办、局可以通过155M的环行电子政务专网与省厅局形成纵向专网,与我市各部门形成横向专网,开展各种网上审批、公文传输等业务,促进办公0A系统的应用。
建立市级电子政务网络交换功能平台。在充分利用省级平台功能基础上,建成本市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各县(区)和人手少的政府组成部门要充分利用省、市两级平台功能构成本级平台,一般不再另建网络平台。市、县(区)网络平台必须按7*24小时不间断保持畅通,有专门机构负责运行维护。
3、加快建设全省电子政务外网,更好地提供接入服务。市、县(区)电子政务外网网络依托电信部门公共网络建设,电子政务外网主干网络按国家要求统一规划建设和运行维护。为发挥电子政务外网平台效率,可将政府门户网站作为电子政务外网接入服务的统一出入口,各部门在外网上的纵向业务系统通过本地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实现互联互通。
(二)加强政府门户网站服务体系建设
加快拓展和完善政府网站服务功能,为社会提供方便、快捷、透明的网上“一站式”服务,使政府网站成为为人民群众和企业服务的平台,成为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互动的桥梁,成为展示和宣传宿州的窗口。一是加强市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充分利用网站“对外宣传、政务公开、招商引资、咨询服务、网上办事”功能,发挥好宣传宿州、展示宿州的作用,服务于我市经济建设。二是要继续大力推进网上政务信息公开。不断扩大政务公开范围和内容,及时、准确地发布政务信息。特别是政府组成部门的网站,要以公开办事程序为主要内容,建立网上办事程序、办事栏目、网上快捷办事程序,积极推行网上审批、网上办事,信访回复等,切实提高办事效率。三是要加强网上政务服务建设,开展各类网上办事、网上审批服务,提高面向居民、企事业单位和其他服务对象的公共服务水平。四是要创新互动形式,方便公众参与。完善“市民论坛”、“市长信箱”、“网上信访”、“民意征集”等栏目的互动机制,加强公众的参与和公众监督。五是加大网上服务整合力度。市、县(区)政府组成部门和相关单位都要将本单位的网站作为政府门户网站子网,连接到各级政府门户网站。积极优化网上业务流程,采取“外网受理,内网办理,外网反馈”和“一点受理,并联享用”等技术手段,加快实现本地政府门户网站的公众办事功能。
(三)推进党政机关办公业务上网,促进应用系统建设
应用系统是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内容,是构建电子政务服务体系的基础保障。
1、完善党政机关内部网上办公系统。一是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政务信息系统建设要求,市级政府利用全省电子政务网络平台作为内部办公互联平台,建立与省政府政务信息系统互联的网页,报送到省政府的请示件、信息、简报、参阅材料、重大活动安排等,实现电子文档报送,政务信息网上运行。二是以公文交换、信息报送为各部门的业务应用起点,加快并完善全市政府系统办公业务资源网建设。三是县(区)政府基本建成机关内部网上办公业务应用系统。
2、基本实现文档电子化管理。按省统一部署,市、县(区)政府及政府组成部门用3年左右的时间普及电子文档管理应用系统,对本部门制作发出的文件、简报、资料等文档,除按规定要采取纸质文档流转、归档外,一般采用电子文档方式进行报送、流转、督察、存放和归档。实现办公文档电子化管理,网络化传输。
3、社会应急指挥系统联网运行。按照市、县区对社会突发事件的管理职责,实现社会应急指挥网络系统互联互通,基本建成应急预案和指挥的网络支持系统,应急信息通过网站、邮件、电话、短信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和有关部门发布,实现有效防范和快速处理社会突发事件。
4、基本建成党政主要管理部门的纵向业务网络系统。党政主要部门要利用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搭建各系统的纵向业务网。一是对市直单位已建立的纵向业务系统进一步梳理、完善,根据业务发展需求,逐步提升;对需要建设的纵向业务应用系统按规范要求,逐步建立。二是逐步解决内部办公业务系统和政府网站之间的传输联接问题,到“十一五”末,初步建成机关内部网与政府网站互联的办公处理系统;在有条件的部门建设跨部门、跨行业的协同办公系统,实现重点应用系统互联互通。
(四)建设全市信息资源支撑基础,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
按照省电子政务发展规划的具体要求,通过建设“三库一中心”,全面推进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三库”即基础数据资料库、党政办公业务文档库、共享信息资源库,“一中心”即公益性信息资源交换服务中心。到2010年,党政办公资源数据库全部建立,基于政府门户网站的公益性信息资源交换服务中心更广泛地向社会提供服务。
(五)建立健全电子政务安全体系
以安全可靠、经济实用为原则,逐步建立起全市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保护政务信息资源不受侵犯。采取分级、分类、分阶段的安全管理策略,重点做好政府门户网站、电子政务内外网络、数据库等三个方面的安全保障,构建电子政务安全防范体系。加强和规范电子政务网络信任体系建设,在市级网络平台建立网络防病毒系统,建立数据备份和容灾体系,市、县(区)主干网和城域骨干网络逐步建立应急备份网络。
四、电子政务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统筹规划。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必须按照市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稳步推进。市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全市电子政务建设工作的领导,明确各相关部门电子政务建设的具体职责,研究、协调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加强对全市电子政务工作的综合协调,实现资源有效整合,防止各自为政,促进均衡协调发展。各县区、市直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本地区、本部门的电子政务工作,在机构建设、经费投入、人才培养、应用开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二)推进政府信息公开,促进信息资源的整合。各级各部门要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大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和信息资源的整合、开发和利用。要以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先导,注重公益性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结合政府工作重点,开展跨部门、跨地区的信息共享应用。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及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政府信息资源应及时向社会公开。
(三)加大资金投入,确保电子政务的建设和运行。各级政府要将电子政务建设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对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重大项目优先予以支持。要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拓宽筹资渠道,大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和运营,逐步推进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运行维护的市场化,加强与IT企业的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共同促进我市电子政务建设和信息业的快速和谐发展。
(四)加强宣传培训,促进电子政务全面应用。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多种媒体形式,加大对电子政务方面的知识和政策的宣传力度。积极引进和培养一批技术与业务紧密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使之成为电子政务建设的中坚力量。要加强对广大公务员特别是主管信息化工作的各级领导干部电子政务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网络环境下的工作方法和能力的培训,提高公务员队伍的信息化意识和电子政务应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