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网站现状:好看不中用 投入多产出少
来源:工人日报 更新时间:2010-11-15

 服务内容少,信息更新慢,互动交流差

  “本来想查找一些有用的政策信息,结果发现县里的网站上什么都没有。”进入11月份,准备回河南三门峡创业的于海几次想通过当地政府网了解一下家乡的投资环境,却发现上面内容陈旧,更新不及时,多半处于“睡眠”状态。

  像于海一样,面对这些“服务内容少、信息更新慢、互动交流差”的政府网站,不少网民感慨:要想在政府部门网站上“办个事”,真难!

  好看不中用

  “现在,政府网站是越做越精致了,但实用的信息少得可怜。大多是文件汇编和领导工作动态,有时连个联系电话都没有。”“很多网上办事窗口形同虚设,不是打不开,就是没人回复,即便回答也是模糊不清。”谈起现在的政府网站,很多网民“一肚子牢骚”。一些网友因其作用有限,甚至在网上发出了“政府网站不要作秀”的呼声。

  对此,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副主任张少彤认为,我国政府网站正在逐步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第一窗口、公共服务的第一平台、政民互动的第一纽带,公众满意应当成为检验政府网站绩效、水平的“根本标准”。

  然而,大部分政府网站重建设轻应用,在线办事与公益服务项目明显滞后,使得民众对政府面向公众的电子政务实效并不满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期发布的资料显示,全国43个省会城市和较大城市的政府门户网站,有半数以上不及格。

  在河南,即便是在建设较早的省级政府部门网站上,一些政务公开和通知公告模块的信息也是在传达2周~3周后才给予公示,有的甚至是要几个月之后;动态消息一两周更新一次,或者积累到一定的量才进行。

  “最主要的是现在很多政府部门把网站看成是形象宣传,建好后就撒手不管了。” 一直在郑州从事网站建设维护的小刘介绍说,往往是政府花了钱打造的电子政务便民项目,却因为缺乏维护管理,不注重网民互动、公共服务等内容,变成好看不中用的“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

 投入多产出少

  事实上,实现政务公开、公众参与和在线办事三大服务功能是政府网站独有的属性特色。近年来,各地政府在电子政务建设上的投入逐年加大,并把网站建设作为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核心内容。

  “建立一个政府部门网站,少说也要数万元。”业内人士从政府采购角度估算,包括软件、电脑和服务器等硬件、光纤铺建等在内的政府上网工程,最保守的估计,国内各级政府累积起来每年都要投入上千亿元资金。

  但是,由于很多政府部门的网站起步晚、起点低,又普遍面临后期管理资金、人员配备不足等发展瓶颈,使其陷入到一种恶性循环中:一些政府部门的网站迅速建立后,有用信息偏少,也不能与网友进行及时、有效的交流,导致网站点击率很低,其作用得不到体现和发挥,这反过来又使政府部门更加忽视政府网站的作用。

  “满足不了老百姓的需求,又花了那么多钱,自然落得个‘投入大见效少’的名声。” 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纪尚德教授这样认为。

  亟待资源整合

  据《中国电子政务蓝皮书(2009)》统计,截至2008年底,中央部委网站的普及率达到96.1%,省市政府网站普及率为100%,甚至部分地区连居委会都有自己的网站。

  “目前,对于这些政府网站上的时讯、文件等信息需要多久上网,网友咨询、投诉何时回复等,并没有什么硬性要求,这使得不少政府网站‘打起了瞌睡’。” 有关专家指出,近年来政府的电子政务平台建设由于缺少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没有统一标准和规划,网络重复建设、管理各自为政、应用和服务领域窄等问题同样屡屡出现。

  在河南,郑州、焦作等城市很早就开始尝试政府网站由“名片型”网站向“服务型”网站转变,希望通过建立电子政务平台,进入网站和信息系统后端的业务流程和多部门合作的“深水区”。

  然而,由于涉及政府各部门在信息共享中的“权、责、利”如何界定的问题, 重要的信息资源往往都被各部门严格管制起来,不仅公众和社会机构难以获取,其他政府部门也很难共享使用,使得在线办理一些跨部门、跨行业的服务困难重重。

  “整合是政府网站发展的必然趋势,政府网站要从‘一群网站’向‘网站群’发展。”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朝聚认为,眼下政府网站应改变各自为政的状态,推行政府网站服务外包模式,托管给技术统一的专业机构,这样可以避免浪费、重复投资,以降低自身的维护成本,同时保证信息同步更新、确保服务功能得到落实。(实习生 余嘉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