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市电子政务“十一五”发展规划 (下)
来源:中国电子政务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四)重点应用系统

1、办公自动化系统。

进一步提高工作的效率、水平和质量,实现日常办公事务、业务处理事务的自动化、标准化,最终实现办公过程的高度“无纸”化,是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在协同工作平台和数据交换平台的基础之上搭建办公OA系统是最佳的选择。系统中的功能如:公文流转、信息发布、邮箱、联合审批等都尽可能使用协同工作平台的核心组件完成。系统中涉及安全加密的要求统一使用平台的安全加密组件完成;涉及用户登录权限的统一使用用户的认证与授权组件完成,在平台的基础上构建OA系统,将所有的应用系统融合成一个大的办公系统,一次登陆以后就可根据不同的权限进入不同的业务系统,保证了统一用户、统一管理、统一配置、统一安全,避免 “信息孤岛”的产生。

整个办公OA系统以公文流转为核心,实现办公流程的快速高效,同时提供多种部门间的信息交流的手段和渠道,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作。提供信息共享的平台,实现公共资源的共享。提供辅助办公功能,为每一项业务提供相关信息,促进政府办公的成熟和规范化。还提供强大的搜索查询功能,便于用户在日积月累的海量信息中快速地查找需要的内容。

2、“一站式”行政服务在线系统

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趋向成熟,由原先作为行政办公信息服务的功能逐步扩大延伸到组织内部的各项业务管理环节,达到各个部门、各个业务系统集成统一、协同办公,形成“一站式”的服务。

“一站式”行政服务在线系统以云浮市统一的政务外网平台为依托,在综合应用支撑平台的基础上,实现政府部门之间、业务系统之间、人员之间的信息畅通,实现统一的协同办公和对外服务。

在“一站式”电子政务建设中,侧重公共服务部门的体制创新,以政务大厅、门户网站、热线电话等多种形式,为公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进一步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提高政府对外服务的水平与效率。公众服务部门的政务运作模式如下图所示:

 

云浮市政府由于具备了办公地点相对集中、网络统一、现有业务系统较少等特点,在建设“一站式”行政服务在线系统方面具有优势条件,更容易实现各部门之间、业务之间的互连互通和信息共享,更容易实现业务的统一和办公的协同。

基于统一网络平台、综合应用支撑平台的“一站式”行政服务在线系统融合了政府机构内部的多种业务,以门户网站提供统一和个性化的访问入口,将政府面向公众的各项管理和服务事项形成统一的“一站式”的在线服务,实现并联审批、信访、便民服务、市长信箱、人大政协提案议案等的自动化、电子化、网络化。

3、政府采购管理服务系统。

随着社会信用服务管理体系和社会授权服务管理体系(CA认证中心)的建立,可以在政府门户网站上实现政府电子采购和招标应用功能,提供政府电子商务服务。政府采购管理服务系统建设初期,首先为访客提供政府采购中心的最新招标公告信息和相关链接。根据系统建设的进展,可以进一步实现商品、供应商、专家的管理以及从发布招标通告、发售招标文件、投标文件提交、专家评标到发布中标公告等全过程的网上招投标。

4、视频会议系统。

建设基于IP网络传输的H.323视频会议系统网络,实现视频、语音、数据三网合一的功能,整合现有的省、市视频会议系统和电信视频会议系统,实现省—市—县三级双向视频会议,并在条件成熟时扩展到省—市—县—镇四级会议。

云浮市网络数字视频会议系统为采用H.323协议进行组网的专用网络系统,满足了目前及今后云浮市网络数字各类视频会议的需要。该系统在云浮市主会场设置MCU主中心,各县(市、区)政府会场设置MCU分中心,各点MCU768K-2Mbit/s传输专线接至SDH光纤通信网络完成系统连接,各站点设置会议终端设备。

云浮市网络数字视频会议系统包括市政府主会场以及云城、罗定、新兴、郁南、云安等五个县(市、区),今后还可扩展到各下属乡镇。

主会场要求整合行政中心北九楼东、西两个视频会议室和三楼会议中心等三个会议室,确保分别利用本会议系统和电信会议系统能在任何两个会议室同时召开两组视频会议,同时本会议系统和电信会议系统在线路上互为备份。

5、企业联合监管与服务信息系统。

在省级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的推动下,依托数据交换平台的建设,进一步实现数据的共享、交换,打破数据分割,建立企业联合监管与服务信息系统。通过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扩大信用数据发布范围,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用性,实现企业信用的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云浮市电子政务数据资源建模标准及规范》,并建设全市法人资源数据库。

企业联合监管与服务信息系统建设中,侧重市场监管部门的体制创新,重点建立职能协调、并联运行的网络运行机制,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促进依法行政,加强政府对市场的监管力度,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市场监管部门的政务运作模式如下图所示:

 

6、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

该系统包括五保合一(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劳动业务(劳动机关、规划工资、职业鉴定培训等)、人力资源(劳动力市场、下岗再就业等)、民政服务等内容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

1)建立统一社会保障业务规范

应用信息技术把分散在社会保障各个业务部门且密切相关的业务要素连接起来,经过优化与重组,构造完整合理、规范统一的大社保业务管理体系,并能与省乃至全国的社保业务管理体系协调一致。

2)构筑市级社会保障体系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各种手段,整合已有的社会化服务方式,借鉴国内外同领域或相关领域社会化服务的成功经验,以满足社会保障服务对象的实际需要为宗旨,构筑一套方便实用、技术可靠、多层次、多形式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3)实现资源共享,为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各级政府部门通过社会保障信息系统能够对社会保障工作进行实时监管,开展有效的宏观管理和调控。应用数据仓库、数学模型、精算等科学手段,对社会保障信息系统的大量原始数据进行分析综合,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7、应急指挥系统。

结合政法、三防、疫情等系统建设工作,建设全市统一的应急指挥系统,采用统一的号码或统一的接警中心,用于公众报告紧急事件和紧急求助。建立一个统一的指挥中心,包括集成的信息网络和通讯系统,以统一的接警中心和处警平台,将治安、消防、急救、气象、三防、地震等单位统一在一套完整的智能化信息处理与通讯网络之中。在系统建成后,市民的任何报警、急救、求助只需简单拨打同一个号码,在统一接警后,通过集成的计算机辅助调度系统根据实际情况调度相应的警力。统一的应急指挥调度平台可以大大加强不同警种及单位之间的配合和协调,从而对一些特殊、突发、应急和重要事件能做出有序、快速而高效的反应。也方便市领导在发生突发紧急事件的时候,能及时获取第一手资料,以便快速做出正确的决策。

应急指挥系统建设中,侧重社会管理部门的体制创新,重点建立社会预警和应对突发事件的网络运行机制,促进相关职能部门的联动,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快速、运转高效的预警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防范风险的能力,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等监管体系。社会管理部门的政务运作模式如下图所示:

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需要结合云浮市本地的特点、现状和发展要求,为政府处理特殊、突发、应急和重要事件提供足够的、实时的通信和信息保障,以便实现对事件的迅速行动、快速反应和指挥调度,提高政府对事态的快速控制能力。

8、城市建设综合信息系统。

城市建设综合信息系统涉及国土资源、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物业管理、水利建设、电力管理、环境保护、市政管理、公安军事、邮电通讯等内容,应用计算机技术、网络系统工程、测绘、统计分析等诸多方面技术,使各级决策者可以迅速获得所需的城市建设的综合信息和相关的经济属性信息,帮助决策者进行运筹帷幄、大局决策,以改善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高对整个城市的建设和经营管理水平及各种资源的合理应用。系统采用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信息处理技术、3S等技术,加强对国土资源和水电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科学利用,对城市生态环境进行现代化检测,提高水文、气象监测质量,合理调度和管理水资源,有效进行三防指挥,实现对城市规划和城市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使城市建设与管理走向网络化、信息化和科学化。

城市建设综合信息系统包括:国土规划子系统、城市建设子系统、物业管理子系统、水务管理子系统、电力管理子系统、环境保护子系统和市政建设子系统等内容。城市建设和经营管理部门的政务运作模式如下图所示:

 

9、公共文化信息系统。

要以建设全市数字图书馆与文献服务体系为重点,加快整合全市文化信息资源。加强广播电影电视、音像、发行、印刷、艺术品等领域的信息化改造。大力推动新闻出版领域信息化建设,建立全市新闻出版管理与对外服务网络。积极稳步地推进文化资源数字化、文化管理网络化、文化事业信息化。

10、宏观经济调控与决策支持系统。

建设宏观经济调控决策支持系统,通过各职能部门的子系统,动态地反映经济概况和市场态势,及时对经济发展的趋势进行监测、预测,为市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资料。同步推进宏观经济数据库建设,包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经济与社会统计数据资料、宏观经济预测模型及分析等。

宏观经济调控与决策支持系统建设中,侧重经济调节部门的体制创新,重点建立健全经济运行监测的网络运行机制,增加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建立高效的运转机制,加强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和功能互补。经济调节部门的政务运作模式如下图所示:

(五)安全体系

采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首先对网络做一个比较全面的安全体系规划,然后根据实际应用状况,先建立一个“防护—检测—响应”的基础安全防护体系,保证基本的、应有的安全性。随着今后应用的种类和复杂程度的增加,再在原来基础防护体系之上,根据实际应用需求,从物理安全(环境、设备、媒体等)、系统安全(结构、操作系统、端口等)、网络安全(访问控制、通信保密、入侵检测、漏洞扫描、病毒防护等)、应用安全(资源共享、信息存储、身份验证等)多角度建立安全防护体系,在时机成熟时建立数字认证体系和灾难备份系统,同时建立健全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整个系统的安全可靠。

1、改造信息中心机房,保障环境安全。

参照国标GB501741993《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国标GB288789《计算站场地技术条件》、GB936188《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对现有信息中心交换机房改造成为集网络中心、数据中心、安全监控中心和管理中心为一体的信息中心机房。

2、建立健全隔离与访问控制。

制定并实施《用户授权实施细则》、《口令字及账户管理规范》、《权限管理制度》、《安全责任制度》等管理制度。根据不同用户安全级别或根据不同部门的安全需求,优化调整虚拟子网划分。在不同信任域之间设置防火墙,采用单向或双向控制,对一些高层协议实现较细粒的访问控制。

3、建立虚拟专用网。

除行政中心大院内各单位是通过直接光纤连同以外,其他涉及政务系统的关联单位(如各县市区、院外委办局等)都是通过相关公众线路远程访问,而对各用户的数据传输的安全性,防止非法用户截取和修改数据资源,是整个系统安全防范很重要的一部分,在考虑用户认证高安全强度的同时,用户使用的可操作性、简单性、友好性等,也是网络传输安全的关键。用户的认证和数据传输的可靠性管理已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首先是要保证用户身份的真实可靠性,再次,对内部网访问的用户进行审计。根据某些传输现状和实际安全需求,拟采用基于MPLSIPSecVPN解决方案,其工作方式主要在网络层进行,与应用层的关联不是很大,同时又有标准、成熟的加密技术和应用,可以保证应用层的安全性。

4、建设入侵检测及漏洞扫描系统。

建设入侵检测系统,根据已有的、最新的攻击手段的信息代码对进出各子网的所有操作行为进行实时监控、记录,并按制定的策略实行响应(阻断、报警、发送E-mail),从而防止针对网络的攻击与犯罪行为。

建设网络扫描系统,对网络中所有部件(Web站点,防火墙,路由器,TCP/IP及相关协议服务)进行攻击性扫描、分析和评估,发现并报告系统存在的弱点和漏洞,评估安全风险,建议补救措施。

5、加强病毒防护。

建设全面的病毒防护体系,包括预防病毒、检测病毒和杀毒软件。

采用最新的网络化防病毒产品,自动实现网络病毒扫描、病毒清除及病毒码升级,防止病毒进入网络进行传播扩散。

6、构建CA体系

针对信息的安全性、完整性、正确性和不可否认性等问题,目前国际上先进的方法是采用信息加密技术、数字签名技术。具体实现的办法是使用数字证书,通过数字证书,把证书持有者的公开密钥与用户的身份信息紧密安全地结合起来,以实现身份确认和不可否认性。签发数字证书的机构即数字证书认证中心,数字证书认证中心为用户签发数字证书,为用户身份确认提供各种相应的服务。在数字证书中有证书拥有者的甄别名称,并且还有其公开密钥,对应于该公开密钥的私有密钥由证书的拥有者持有,这对密钥的作用是用来进行数字签名和验证签名,这样就能够保证通讯双方的真实身份,同时采用数字签名技术还很好地解决了不可否认性的问题。根据云浮市本身的特点,考虑使用广东省电子政务认证中心所搭建的CA系统。

7、构建灾难备份系统。

充分利用广东省已规划统一建设供各地市使用的灾备中心,建设重点业务的灾难备份。

(六)标准与规范化体系

电子政务标准的建设将有效促进云浮市电子政务项目的统一建设,使得有关建设单位、人员对系统建设的指导思想、技术规范、管理规范有较为清楚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制定整个电子政务系统数据共享和交换标准,可以正确指导电子政务的项目建设。特别是接口标准的制定,使各业务部门开发应用系统时遵循统一接口规定。

我市电子政务建设将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要求,主要编制以下规范与标准:

1)各职能部门、县(市、区)、镇(街)、行业部门的信息化建设规划的总体规范

2)云浮市政务外网技术规范

3)云浮市政务内网技术规范

4)云浮市政务安全体系技术规范

5)云浮市电子政务业务建模规范与标准

6)云浮市政务资源库数据建模规范与标准

7)信息资源采集、管理和交换标准

8)电子政务数据交换标准

9)信息系统开发的标准

10)电子政务管理标准与规范

五、政策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

政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创新工程,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政务有机结合,特别是在建设电子政务过程中改造、优化政务结构与政府业务工作流程是信息化在实际应用的重中之重,为确保电子政务的顺利实施应在组织机构、部门职能、人员等相关方面给予保证。

云浮市电子政务建设的规划协调、项目建设、管理控制、监督检察、制定政策等必须由市政府成立专门机构负责管理与监督。该机构负责:组织制定全市电子政务的规划;制定加快电子政务的政策措施及管理法规;负责对全市行政部门的电子政务建设项目进行协调和管理;对市政府网络资源、信息资源及投资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对政府的信息化工程进行统一管理;指导建立和完善各职能部门对电子政务的应用;执行电子政务的规范化管理;组织电子政务建设的宣传、教育、技术培训、推广应用和技术服务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电子政务工作的新办法和新措施。

(二)确保项目实施保障

电子政务的有效实施必然牵涉到政务本身的运作方式的改变,信息化的核心是政府职能,而不是电子信息技术。在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政务工作流程、政务信息收集整理、建立科学的决策模型的过程中,没有相关的政策法规作保证,对于信息化的实现目标将有很大影响。

政务结构的改造需要相关的政策做指导,在现行的政府机构内存在许多信息交叉收集、重复使用以及信息流通瓶颈等问题,使信息的有效利用率非常低。实施信息化必须对现状加以改造,这其间牵涉到的首要问题就是政策是否允许,其次还有相关机构、人员的工作任务如何进行调整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实施电子政务必须依靠政策做指导。

政务信息的收集利用需要基本的原则、相关法律来约束,由于政务工作约束软化问题的存在,政府的政务工作中向社会提取各种信息有很大的随意性。经常出现使用大笔资金收集到的信息被束之高阁,或者大量需要的信息难以收集的情况。要提高信息的价值性、真实性、可靠性、及时性、完整性,必须确定一些基本原则、制定相关的法律措施来制约政务工作中采集信息的随意性。否则,电子政务的有效性将会大大降低。

电子政务是一项项目工程,因此,必须在其建设过程中采用项目管理的思维与方法。但是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又必须有所创造,这是由电子政务的目的、制度、手段和评价工具等软件化因素所决定的:与具体建筑类工程相比,通常其功能难以确定和细化,与企业信息化的工程相比,效益难以评价,这些效果很难通过技术指标来反映。如果从不同利益者来分析,其建设者、委托者、使用者和收益者的四方难以统一,故要将立项、建设、管理和运营统一起来。这也是电子政务效益最大的难题——自己建设,由于没有竞争者,很难具有监督性,且自己本身就是监督者,再加上政府机构的技术人员和专业化水平很难与专业公司相比,因此很难建好。这也就是说必须按照项目管理理论来实施,分清各个阶段主要利益者不同的权利和责任,解决电子政务中各阶段的难题。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运行、维护的体制问题比较复杂,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就必须走专业化、市场化的道路,要进行合理分工,谁做得更可靠、更安全、成本更低,都要通过市场化、规模化、专业化的经营手段来进行检验。

(三)提高技术支持与服务能力

政务信息化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而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为了保证在信息化过程中的控制能力,必须不断提高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关技术人员的技术支持与服务能力。

力争同省内、国内著名的IT企业、研究开发机构和高校结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产学研相结合,共同推进我市电子政务建设,结合本地的信息化单位,如电信部门,组成 IT援助支持中心,负责我市各职能部门和企业信息技术援助支持及信息技术人员再培训。

(四)加强公务员培训

公务员信息化培训是对其进行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化应用能力的培训,对于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过程中的领导水平,推动电子政务顺利有序地发展,提高工作效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方面有着重大的意义。

(五)制定健全的安全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制将是网络安全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各政府机关单位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如安全操作流程、安全事故的奖罚制度以及对任命安全管理人员的考查等相关制度。对单位员工进行网络安全防范意识的培训,全面提高员工的整体网络安全防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