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化:通向政府网上超市的钥匙
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 更新时间:2010-11-23

访用友政务软件有限公司副总裁张继雄
 记者 田冬梅 
 
张继雄:在整个政府采购信息化系统建设过程中,最重要也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是规范制度和法律。

一直专注于公共财政管理软件业务、打造专业化的财政一体化解决方案的用友政务软件公司,凭借专业、专注与服务成为公共财政管理软件市场的重要品牌。

“公共性资金运动是一个长长的链条,而政府采购是这个链条支出环节中的重要方式,各级财政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公众都对提升公共性资金运动水平和效率有诉求。”日前,用友政务软件有限公司副总裁张继雄在中国政府采购高峰论坛2010上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用友政务提供的服务能使这些诉求变成现实,通过政府采购电子化实现公共需求与社会资源的高效匹配。

统一规划是上策

“目前,各地政府采购电子化平台基本上是各自为战,在系统性与统一性方面有所欠缺。”张继雄认为,政府采购本身就是一个链条,由采购需求的提出、审批、预算编制、招投标、合同签订、履约验收到付款等一系列相对复杂的环节组成,而电子化的最大作用就是能推动这个链条上各个环节走向公开透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阳光采购。当然,这里面提到的电子化平台的最佳状态就是全国一盘棋。

“全国统一的电子化平台的建设标准、规划等不仅能实现建设成本的最低化,而且能有效规避信息孤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开透明。”张继雄认为,目前电子化的建设需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即国家主管部门出台统一规划,各地分步把这个系统逐步建设起来。目前全国各地政府采购系统建设的步骤还是有先有后,有的已采用比较先进的电子商务模式,有的还处于手工监管形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很难完全发挥电子化的作用。因此,相关部门能主抓或者出台电子化建设的统一规划确实是个利好,并且越早出台就越早带来管理效益,越早规避风险。客观地讲,就现阶段而言,出台全国性的集电子化建设内容、目标、时间等为一体的可操作的规划确实有难度。

同时,张继雄认为,当前这种各不相同、各自为战的电子化建设方式也是在为全国统一大平台的建设积累经验,尽管可能付出的成本与代价较大,但这是我国政府采购电子化平台发展的必经过程。

制度与法律的规范是根本

“从当前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应用实践上看,不断完善的技术已基本能满足业务需求,但只有不断完善制度和法律才是根本。如果缺乏完善的体制和有力的监管,电子化技术和信息化产品的价值就难以体现。可以将制度与技术做这样的比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张继雄认为,在整个政府采购信息化系统建设过程中,最重要也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是规范制度和法律。

“其实,现在很多地方都从体制上进行了试点,比如在预算管理方面,深圳等地对编制、执行、监管三权分立进行了尝试。”在张继雄看来,各相关方的权责、系统运作的管理规范以及流程等制度都需要事先确立。待制度规范完善后,再借助技术实现信息化的具体工作和政府采购业务的一体化。从业务本身而言,政府采购是财政代管的一个环节,是预算管理细化和职能延伸的一个产物,与财政管理系统中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支付、核算等一系列核心主业务应用密切关联。如何跟核心业务应用衔接,这是一体化应用技术层面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完善的制度和法律以及监管才是建设有效而智慧的信息化系统的基础,也是其根本所在。”对于政府采购电子化建设的制度和技术,张继雄总结出这样一层关系。

理想状态是政府网上超市

“政府采购系统是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产物,无论是协议供货还是其他购买方式,电子商务有很多模式,包括支付、物流等都是政府采购系统可以借鉴和融合的。”张继雄表示,现在物联网和物流以及电子商务支付的各种应用模式已进入相对成熟的阶段,如果将这些经验运用在政府采购系统建设过程中,就能实现政府采购电子化的理想状态,即政府采购网上超市,实现方便、快捷、透明的政府采购行为。

“其实,政府采购电子化系统包括2个平台,即政府采购监管平台和政府采购执行平台,简单地可以称为内部应用和外部应用。监管平台主要是服务于政府采购监管部门以及财政相关业务处室,包括预算、国库等,执行平台是面向供应商和政府采购执行机构,二者的功能和流程应该有所区别。”张继雄认为,只有将这2个平台整合成为1个系统,实现监管与执行一体化,并且具备基础数据库如供应商库、商品行情库以及相关认证,才能形成政府采购产业链,实现政府采购网上超市。

“政府采购电子化的最终目标是要在成本最低、风险最低、资金使用效益最高、效率最高的状态下让买卖双方成交,实现公共需求与社会资源的最佳匹配。”张继雄认为,政府采购网上超市不仅能实现该目标,而且能有效降低政府采购风险和信息不对称,让各采购相关方都能通过被迫诚信实现政府采购的公开、公平、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