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及早谋划“十二五”交通大建设
来源:今日肇庆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我市在“十一五”交通建设取得长足发展的基础上,目前已经及早谋划“十二五”交通运输规划,进一步以实施珠三角交通设施一体化促进我市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这是笔者日前在市人大调研我市“十二五”交通规划编制工作中了解到的信息。

  “十一五”以来,特别是《珠三角发展规划》实施以来,我市按照珠三角交通设施一体化要求,完成了《肇庆市公路网规划》和《肇庆港总体规划》的修编,高速公路增长迅猛,铁路、轻轨建设加速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得到新发展,国、省道等级标准上了新台阶,港口、码头、航道建设也实现了新突破,行业管理能力得到很大提高。2006年至2010年9月底,全市完成交通固定资产建设投资219.87亿元;公路通车里程由2005年的8291.8公里,增加至2009年的10352.3公里;公路网密度也从2005年的55.81公里/百平方公里,增加到2009年的69.68公里/百平方公里。

  据笔者了解到,在今年年底完成报批的《肇庆市综合运输体系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我市将“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的总体目标,确定为“建立水、陆、铁、空多种运输方式优势互补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广州港南沙港区、广州火车新客运站等综合交通枢纽设施为核心,加快肇庆与广州、佛山城际轨道、道路和水路交通网络的无缝对接,使肇庆成为珠三角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网络完善、布局合理、分工协调、运行高效、安全环保、与周边地区紧密联系的一体化综合运输体系,全面促进肇庆市社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在具体投资建设项目上,我市将会首先着力推进综合交通网络化建设:一是推进高速公路及国省道主干线加速成网,有效衔接市域内各片区路网:“十二五”期间我市公路建设计划投资301.73亿元,高速公路将新增完成里程205.2公里,到 2015 年,全市公路网总里程将达到12050公里,公路密度达到80公里/百平方公里。二是抓好国省道及干线公路与邻市的对接:国道324线高要南岸至云城腰古段、省道362线高要金利与高明交界段、省道273线高要活道至高明交界段、鼎湖凤凰至三水青岐等路网对接项目的建设,都是“十二五”期间我市公路建设的重要项目。三是加强区域内主干线公路的升级改造:在逐年升级改造各县(市、区)行政中心与重要乡镇及重要港口间的国、省、县道同时,加强公路与旅游景区的联系。四是继续推进农村公路路面硬化建设:“十二五”期间规划每年建设农村公路280公里,并且加快县通县公路的升级改造,提升次干线路网的畅通水平和道路等级。

  其次是加快轨道交通建设步伐,建成广佛肇快速轨道交通干线:“十二五”期间我市铁路轨道建设将投资约340亿元,铁路轨道新增完成里程可达到383.75公路,在建铁路轨道里程约52.8公里,加快建成广肇城际轨道、南广铁路、贵广铁路,争取柳州至肇庆铁路、肇顺南城际轻轨及广茂铁路复线扩能改造早日启动,基本形成肇庆市对外的铁路快速运输大通道。

  另外是持续加大航道建设投入,提升干流航道的等级水平:“十二五”期间我市将会在港口码头航道建设上投资约15.12亿元,新建13个码头,新增泊位65个,新增吞吐能力3158万吨。主要开展西江干流(界首至肇庆)航道整治工程、贺江(广东段)航运建设工程、肇庆新港、三榕港、高要港等公共型港区的建设。

  同时还要加快站场建设,形成布局合理的客货运站场运输体系:“十二五”期间我市预计完成客运站场投资5.74亿元,新建、改建汽车客运站12个,新建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载中心和货运站场共29个。重点配合南广铁路、贵广铁路、广肇城际轻轨的建成通车,调整完善相关站场功能,服务铁路、城际轨道交通的旅客集散,形成与城市“组团式”发展相适应的、布局全面的客货运站场运输体系。

  在大力加强交通运输硬件建设的同时,“十二五”期间,我市还将在提高交通管理服务水平和运输效率上下功夫,通过加快构建以铁路站场及港口为中心的现代物流平台,完善以干线铁路、高速公路及内河航运为主的物流网络及区域物流配送与快递服务网络,推进区域交通一体化,强化行业管理力度,发展服务型交通。并且重点加强交通信息化建设,建立电子政务、公共信息服务和管理监控平台,形成资源共享、功能完善、管理科学的交通信息管理服务体系,提高运输服务能力和运输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