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方裕:建设“党建信息平”见识早、理念新
北京11月28电(记者 谢磊)今天,“第一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论坛暨最佳和优秀基层党建创新案例颁奖活动”在北京举行。中央政策研究室党建局副局长唐方裕在点评重庆大渡口区“建设开放统一党建信息平台,大力推进基层党建信息化”案例时谈到,该做法比较系统地探索和回答了时代发展进步对党的建设网络信息化的新要求,见识早,理念新,内容系统,成效明显,具有较好的政治动员效应、资源整合功能和技术经济价值,与基层党建创新的优秀案例、荣誉名副其实。
以下是唐方裕的发言全文:
刚才已经介绍了七个了,上午是五个,一共十二个,听下来很丰满。
重庆大渡口这个材料我也不是第一次看到,有幸担任评选工作,参与了一些事情,看了三四遍,原来评选材料比这个还要详细一些,这个浓缩了。给一个评语,我刚才写了这么几句话,就算是对这个事情的评语,我写的是,在网络信息化时代,党建网络信息化是不可回避、必须关注、大有抓头的工作。重庆大渡口的经验,比较系统地探索和回答了时代发展进步对党的建设网络信息化的新要求,见识早,理念新,内容系统,成效明显,具有较好的政治动员效应、资源整合功能和技术经济价值,与基层党建创新的优秀案例、荣誉名副其实。
见识早。在党建领域、组织工作领域,注入信息化的程序,注入信息化的要素,应该是很早了,伴随我们改革开放都很早。刚才主持人介绍到哪一个是信息化在15年前就推荐吃螃蟹的人,但是系统地通过网络来抓党的建设,应该说这还是一个新领域。世界各个国家的执政党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启示,这个经验包括正面也包括反面的,对于我们新兴媒体,特别是网络,能否关注这个平台,用好这个平台,来宣传党的主张,来加强我们社会的引导,通过提高系统内的凝聚力、战斗力,进而来影响全社会,推动社会的进步,是一条重要经验,我们中国共产党近八千万党员,覆盖面这么广,延伸领域这么广,刚才部长讲了,如果忽视这个事,我们丢掉十年,就可能丢掉很多,丢掉一年可能处于被动,这不是危言耸听。现在我们各级党委政府,从执政的角度来讲,围绕着网络方面发生的一些事情,牵扯的精力越来越大,而且这里面也可以总结出很多经验,也有很多地方有教训,包括一些突发事件。在这样的背景下,2004年就开始成建制地探索这件事,到2007、2008、2009年,根据情况又上了台阶,做了延伸、深化,我认为是见识早。
理念新。这个材料出的几页纸出的东西,数字党建地图、党务工作活力指数、设立网上党建工作晒台,虽然我们可能也做,但是把它作为一种话语,这个也代表了一种理念,它真正是一种创造性的理念,我认为理念是新的。而且,他们也比较早地注意到,注意网络安全这个方面,他们提出的用户分组、分级授权、身份确认、备份恢复、安全审计,一系列的程序,反映了一种理念。
内容系统。我从他们的探索当中看到了两点,一是上下互动,二是左右互动,对于评选,你做的上网,人家评你,你也可以评他。同时,在文字里面没有反映出来的也可以看得出来隐含其中的党内外互动。家庭里面,除了以工作时间为依托以外,很多上网时间是以业余时间为依托的,而在业余时间,作为一个党员,管他当不当领导职务,往往是和家庭其他成员的生活是连在一起的,比如对一件事情发生什么评论,评选一个先进,提出一条建议,有可能全家人都动员起来了,也是一个互动。二是通过网上调研、决策、管理、监督,工作流动程序的好,内容比较系统。成效明显,概括了三个方面十一条。为什么说具有较好的政治动员效应呢?政治动员效应,还是我们作为一级党组织在掌控它,我们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通过教育引导党员进而引导全社会,这是具有政治动员的效应。二是具有资源整合的功能,特别是发扬党内民主,党员充分发表意见,为我们更好的决策提供参考。进而通过党内资源整合社会资源。三是具有较好的技术经济价值。我们评价一项活动,一项工作,评价它以什么做参数,这其中一个就是技术经济指标。单看经济指标不够,党建工作本身也要研究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如果只讲产出,不看投入,可能我们党建工作科学化的水平也有局限。我们抓经济,要讲技术经济效益,讲它的比较效益,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如果投入少、产出大,我们这个技术经济价值就高。大渡口的做法,是具有较好的技术经济价值,没有看到太大的投入成本,而且实现扁平化管理,节省了很多工作运行当中的成本,而产生了一种效益。因此我说具有较好的社会技术经济价值,作为一个优秀案例是名副其实的。
作为党建工作者,长期关注基层的党建创新,这个话虽然是重复的话,但是再说一句,这次搞这个活动还是很有意义的。当时刘靖北同志跟我联系,让我当评委的时候,我说这是一个好事,应该做。特别是我深有感触的一件事情,就是人民网的建设,这本身也是网络党建的直接的、有力的推动,面大,社会关注度高,产生的效益就很好。通过这次宣传,将来可能会通过党建信息化方面还会有很大的推动。
在评选当中我看到了若干材料,就想到一句话,就是我们如何进一步把科学实践与科学的总结结合统一起来。我们下面探索很多,确实很多文章也写得很好,但是也有一小部分,实践探索和总结之间的对应,这种契合点还掌握得不是太好,影响了最终宣传效应。我认为,这一点还大有潜力可挖。特别是有几点,首先,有些材料不大注重一项工作推动的发展过程,比如他抓了五六年这件事情,反映出来的就是一个点,就是现在的一个静态的东西,看不出这项工作、事物的发展是怎么样走到现在这个样子的,说服力就有限了。其次,也有一些材料没有注重形成真正的经验性、规律性的认识,在认识层面上还没有把它进行理性的梳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读者来学习的味道、来学习的感受。第三,也有个别的材料把成效不适当地加以夸大,溢美之词太多,不太平实,这种情况不多,但是也是有的。我认为,这三种现象虽然是个案,但是我们既然是优秀案例创新的角度,如何把科学的实践与科学的总结进一步有机结合和统一起来,这方面还大有文章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