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从“专业网站”向“门户网站”的跨越
来源:战友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战友报社副社长 栗蕲春 
    媒体的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当今报业发展的重要特征。在新媒体异军突起的新时代,众多报纸纷纷创建自己的网络平台,积极探索报网联姻的模式,努力打造报网融合的发展品牌。媒体数字化的生存趋势,也将军区军兵种报纸这个特殊的报业群体推向历史性变革的前沿阵地上。如何打破传统纸质媒体的观念惯性和办报模式,实现数字化时代的生存转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崭新课题。

  创建“网络版”:为传统报纸提速

  2008年12月30日,《战友报》在一版主要位置刊发了内蒙古军区边防哨所官兵网上喜看当天《战友报》的消息。这标志着战友报网络版正式与读者见面。

  面对全媒体时代的挑战,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传统媒体按传统模式谋求自身发展,空间似乎越来越小,只有积极探索与新媒体的有机融合,构建新的发展方式,才能获得新的生存空间。因此说,利用信息化资源,开创报网融合之路,是《战友报》未来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从根本上解决边防官兵“读报难”的有效途径。

  在实践中,我们逐步认识到,军区报纸虽然因保密要求不能进入国际互联网,网络资源利用受到限制,但军队信息化建设飞速发展已为我们铺设了一条信息化快车道。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是我军新世纪新阶段的战略目标。近年来,随着我军使命任务的拓展,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部队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就军区报纸读者而言,“80后”、“90后”战士已经成为主体,他们生活在信息时代,网络已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他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网上阅读已成为他们最喜爱的阅读方式之一。这些资源无不为《战友报》与网络“联姻”提供了有利条件,铺垫了坚实基础。经军区党委批准,2008年12月,我们终于开通了战友报网络版。它挂在军区政工网上,官兵们只要登录这个政工网,就能进行网上阅读报纸、网上传递稿件及网上评报交流。

  网上读报———更加快捷。战友报网络版完全还原了报纸版面形式,读者看到的就是报纸原样,访问者可以选择网页方式阅读,也可下载到本机进行阅读。我们专门安排一名编辑对网络版进行实时更新维护,每期报纸在完成最后审核,送到印刷车间付印之际,及时上传到网上,真正让基层官兵在第一时间看到《战友报》。

 网上投稿———更加方便。由于不能联通互联网,基层部队官兵给战友报社投稿主要还是沿用老方法邮寄、传真,或直接到报社送稿。为满足官兵需求,减少投稿的中间环节,提高新闻时效,我们开发了电子邮件服务系统,官兵可通过军区政工网直接将稿件发送到编辑邮箱里,既快捷方便,也更加安全可靠。

  网上评报———更加直接。为了及时反馈读者对报纸的意见和建议,我们还开通了网上评报系统。读者只需在注册栏填上相应的信息进行在线注册,就可在每篇稿件下方的评论窗口里发表自己的意见。由于注册可以是真实姓名,也可注册有个性的名字,所以深受广大官兵喜爱。大家参与评报的热情很高,有什么心里话都直接说出来,使我们获得了很多真实的意见。我们定期将这些网上评报稿下载下来,张贴在报社评报栏里,刊登在报纸通联专版上,较好地发挥了报网互动作用。

  为了进一步利用网络资源,加大报网互动力度,我们在开通战友报网络版后,又在报纸上跟进开办了《战友报·军网天地》专版。这一方面较好地使用了网络提供的资源,一方面又宣传扩大了网络的作用和影响。这个专版起到了连接报纸和网络的桥梁作用,为我们推动报网互动提供了一个探索平台。

  向“门户网站”升级:路还有多远

  从军内外众多报网融合的成功经验中,我们深刻感受到,报网融合的显著特征,是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更快、更新、更立体、更贴近的传播优势,与报纸的传统优势组合成新的“融媒体”品牌。

  信息化发展的广阔前景和军事斗争准备的多样化需求,需要我们以前瞻的眼光和科学的态度,对网络进行总体规划、深度开发、功能定位,把战友报网站建设成覆盖战区部队、链接上下媒体的信息聚合大平台,成为军区党委舆论宣传的新阵地。为此,我们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为战友报网站增容升级。

  一是拓展信息传播容量。一报一网、报网合一,并不是从报纸到网站进行简单的信息搬运。对于战友报网站来说,当务之急是要添加独立新闻栏目,加大新闻传播流量。首先要突破报纸的限制,除了完整传播《战友报》刊载的信息外,还应对成品稿进行二次开发,以及对没有上版面的待编稿进行二次选稿。特别是要整合报纸报道之外的各方面信息,形成独立的网站信息传播体系,以弥补报纸版面资源的不足;其次要突破战区的地域限制,及时转发全军各军区军兵种的新闻,便于军区读者在更大范围学习交流。同时在严格把关、符合要求的前提下,适时摘发国内外最新信息,以吸引更多的受众。

二是提升信息传播速度。我们正在进行软件拓展,目标是充分利用网络实时、滚动互动的特性,力求高效、快速发布网站新闻。过去习惯于先做报纸,等报纸版面生成后再上传网站。这种“先报后网”的程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报网互动的速度。建立独立的网站新闻传播体系后,重要新闻就可以实现网站首发,然后报纸再跟进,从而形成“先报后网”与“先网后报”相结合、“边报边网”与“报网合一”相结合的灵活传播流程。

  三是丰富信息传播形式。我们已在网站上开通了视频新闻,读者不仅能看到文字,还可听到声音并能看到图像。报道重要新闻时,可同时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上传到网站上,满足读者的不同需求。为了进一步加强报网互动,我们还准备在网上增加“编辑与读者”交流栏目。在这个栏目中,报社每个编辑都有一个板块,包括照片和办公室电话、电子邮箱等,方便读者与编辑交流。读者注册登录后,在交流网页上就可以和编辑互动。

  破解融合难题:多些网络思维

  有人对报网融合有个形象的比喻:报与网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报即为网,网即为报,两者共为一体。在“数字革命”狂飙的今天,报社建网不是难事,而报网达到有机融合并非易事。我们在报网融合进程中感到有许多“瓶颈”需要破解,而首先要解决的是观念、素质与机制上的难题。

  强化融合观念。有专家称,在新媒体时代,媒体将没有强弱之分,只有特色差异,所有的报纸都处在同一竞争起跑线上,谁能更快更好地与新媒体进行融合,谁就能获得更新更强的力量。报纸要想尽快实现数字化时代的生存转型,首先必须改变倚老卖老的“老大”观念,放下架子,从新媒体的角度重新思考报纸的定位,以网络着眼未来,充分利用网络的全新优势,与报纸的传统资源相结合,实现互补共生。所以说观念的融合,是报网融合的前提。报人的思想观念,决定着报网融合的速度、广度和深度。

  提升融合素质。多年来,新闻队伍分工比较具体,文字、摄影、摄像、主持人,各管一行、各干一行、各精一行,边界划分十分明确。而报网融后的新闻传播,除了平面时代的单一图文,还有音频、视频等,呈现出全方位、多媒体的立体同步报道形态,实现跨媒体传播。新媒体时代媒体的边界已经变得模糊,在这种情况下,军队报人就必须由“单能”向“全能”发展,特别要强化多媒体的新闻采集、制作和统筹能力,确保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根据多媒体传播的需求,第一时间提供全方位的新闻信息。报社要以培养报网全能人才队伍为目标,采取有力举措,尽快打造一支懂采编、懂网络、擅长协调、擅长策划的融合型人才队伍。

  建立融合机制。报网融合过程中首先会凸现出人力、财力、物力资源的“分割”和报纸与网络各部门各条块之间的“阻隔”等问题,在体制编制无法随意改变的情况下,只有依靠科学的运行机制来盘活现有资源,才能实现有效配置、无缝衔接。一方面,要在组织结构上融为一体。可以采用一套人马两个平台的运作模式,运用行政手段和激励政策,引导报社的编辑记者在完成报纸采编任务的同时,还要兼顾网站新闻的采集和发布,并且将文字数据库、图片数据库、历史资料库等资源组合成全媒体公共稿库,真正做到共创共享、循环利用、高效运转。另一方面,要在工作流程上灵活机动。应改变传统的按部就班的生产程序,当新闻发生时,要快速确定报纸和网站内容的合作与区分,迅速完成采编和发布人员的现场调度,确保在第一时间抢占第一资讯,以流程的畅通实现报网的融合。  
  (本文刊载于2010年11月《军事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