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施基层党建科学化管理中实现新跨越
来源:企业文明 更新时间:2012-04-14

   基层党组织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基础。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几代集体领导人的领导下,基层党的建设大体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萌发、新中国成立后的正式确立、新的历史时期的恢复和发展、在迈向新世纪(27.15,0.24,0.89%)过程中逐步制度化、规范化等四个阶段。

  截至2009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7 799.5万名,比上年净增206.5万名。基层党组织379.2万个,其中基层党委18.3万个。 43.8万个非公有制企业建立了党组织。仅2009年全国发展党员297.1万名,其中发展生产工作第一线党员134.8万名,占全国新发展党员总数近一半。基层党组织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经济的重要基础。深入研究党的历史进程我们可以看到,几代中国共产党人都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紧密结合中国的实践,不断探索规律、探求真理,成功开辟了中国革命之路、特色之路、发展之路,才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历史性进步和飞跃,创新一直贯穿于党的历史进程中,这种创新的勇气和拓荒的精神弥足珍贵。

  创新是一个政党生命之源,没有创新就没有活力。在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上始终目标一致。其根本任务是要把党建设成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优势。创新体制机制、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共同致力于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应对风云变幻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模式、新机制是党建管理的新方向。随着国际化的进程,世人睁大了目睹中国特色的眼睛,认为中国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足以证明中国道路是成功的。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中国特色就在于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改革发展、坚持共同富裕的道路,并且特色要在渐进式的探索中不断改进和完善。而现代化企业与国际接轨,企业党组织如何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局势和金融危机冲击下,找到一条创新党建工作的出路,来拉近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距离,是党的理论工作者和实践者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实践中的新一轮探求。

  几年前,一些有前瞻性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研究者,把当今国际质量管理标准(适用于任何组织的最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ISO9000)量化成具有可操作性的载体引入到党建工作管理中,为企业的党建工作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不仅丰富了中国共产党多年来创新的模式,加快了我国企业党建工作迈向国际标准化的进程,增强了党建工作执行标准的科技含量,使党建工作有力、有为、有位,巩固了党的执政能力,也让党建工作实践者体验到了管理所带来的效能和未来发展的方向,更知世情、更懂党情、更明国情。

  国企党建是实现科学发展的保障。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的重要支柱,是我国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重要基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是央企和国有企业实现科学发展的有力保证。

  以新科技、新体制、新理念,做好企业的党建管理工作对于目前和未来促进企业和社会的改革发展稳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加入世贸组织,对国有企业尤其是竞争能力较弱的国有企业冲击很大,国有企业必须通过改革调整寻求发展和壮大,从而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在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过程中,国家要对那些浪费资源、技术落后、污染严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产品没有市场、长期亏损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设倒计时实施关闭破产。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机制的逐步建立,弱势企业将退出市场,这些企业改革、调整和稳定的工作,都需要企业党组织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实施。如果没有企业党组织的有效工作,企业的各项改革措施就难以落实,国有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就难以实现。因此,企业党建工作是维护企业和社会稳定的需要,也是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推进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因此,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引入国有和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党组织管理中是新的历史时期党建工作的一种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