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民办高校信息化建设水平
来源:人民政协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作者:胡锦澜  

  在全国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形势下,教育信息化也为民办高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新时期民办高校信息化是指在民办高校领域全面深入、有效地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开发利用教育资源,优化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建设、完善校园网建设及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等。

  近年来,民办高校在推进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一些较为显著的成绩,但由于民办高校办学主体在思想认识、办学经费、师资力量及技术支撑方面存在着问题,同时由于政策支持缺乏力度,信息化应用水平不平衡,致使民办高校信息化建设滞后,这些因子的存在将对民办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造成不利的影响。

  如何提升民办高校信息化建设水平,已成为新时期亟待解决的问题。

  理清思路 规范推进

  民办高校要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就必须从办学理念及其办学目标出发,准确定位,理清发展思路,在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和信息化建设小组的统一领导下,主动参与、通力合作,积极有序地予以推进。一所民办高校进行信息化建设就像进行一场新的科技革命,关乎学校的每一位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这就要求民办高校在信息化建设中要按照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规律,做好宣传与引导工作,使广大教职人员和学生以及管理者自觉、主动地投入到信息化建设中去。

  科学规划 整合资源

  民办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建设前一定要整体统筹、科学规划。民办高校既要规避风险,提升自我开发系统软件的能力和管理水平;又要主动与公办高校合作,加大涵盖公办、民办高等教育的资源开发与共建力度,促进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形成多层次、多功能、交互式的国家教育资源服务体系;并积极与教育软件开发企业合作,探索适应民办高等教育软件产业发展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有效破解民办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资源与资金难题。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扶持规划和文件,为民办高校信息化建设提供良好的政策和舆论环境。同时,政府还应从民办高等教育的长远发展着眼,积极协助民办高校多方筹资,探索信息化建设经费补偿机制,集中优势财力,使民办高校分期、分阶段投入信息化建设。

  重视人才培养

  信息化建设固然需要硬件设施的支撑,但绝不是先进设备的简单堆砌,而是由人才信息资源与现代信息技术等三大要素组成的系统工程,其中人才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生力军。民办高校信息化建设需要具有校长懂、骨干精、教师都会用的信息化氛围,并通过开展渐进式培训、学用结合培训、课题研究培训的方式强化自育人才能力,提高学校整体信息技术水平。

  加快信息化平台服务

  与管理体系建设

  建立和完善民办高校教育系统信息化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是推动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健康发展的有益探索。通过平台建设更好地为教师、学生、管理部门和社会提供文献资料服务、项目成果服务、教学资源服务、教学支持服务,为管理部门和教育行业提供管理服务。同时,进一步加强民办高校资质审核、学校招生、学籍管理、学生资助、办学质量监控、学生就业等应用平台建设,确保民办高校办学的规范化,招生的透明化,发展的可量化。

  推进不同地区

  教育资源共享机制

  目前,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存在着资源极度丰富和相对贫乏并举的局面,信息资源标准与实际应用存在差异,一些民办高校自主开发的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不健全,造成各自重复开发,导致了人力、物力与财力的浪费。特别是东中西部地区民办高校发展不平衡,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比较困难。这就要求教育管理部门自觉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体系,厘清部门职责,做好统筹协调和信息沟通工作,共同推进东中西部民办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和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机制。

  随着民办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与深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民办高校信息化机制愈加重要,只有这样,高校之间才能顺利享用前期建设的成果,才能实现高校信息化建设协调、持续、稳定的高质量发展模式,才能为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和实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全面的信息化支持。

  (作者胡锦澜系北京民教联盟信息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

  【链接】英美教育信息化探索

  英国

  英国是欧洲教育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根据2006年的相关统计,60.2%的教师在课堂上能够上网并且有兴趣上网,比德国的41%高出近20个百分点。与美国类似,英国出台了《everychild matters:change for children》和《carematters:timefor change》等法案来保障教育公平,而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教育信息应用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育起点不公平下的结果公平。另外,由英国国际发展部资助的国际间教育公平项目“EdQual”,旨在为贫困国家的孩子提供优质教育,也收到了一定效果。

  基于政府《利用技术促进学习(Harnessing Technology)》计划,英国教育与通信技术局与其合作者于2009年提出了新的技术促进学习模式来提升教育质量,包含四个要素:“反映生活:刺激自学意识”、“多样反馈:促进学习对话”、“学习社区:扩大和开发集体智慧”、“学习游戏:基于多玩家游戏的科目探险”。

  美国

  美国政府自1996年提出第一个《国家教育技术计划》以来,先后在2000年、2005年、2010年颁布了3个《国家教育技术计划》,极大促进了美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大面积提升了美国基础教育的质量,同时为因地域不同或极端地理环境而不能接受教育的人们提供了更好的教育机会,促进了教育公平。

  2010年3月颁布的第4个《国家教育技术计划》中提出了21世纪学习模型,提出了新的学习模式和评价方式。以人为本的教育信息化理念在这个模型中充分体现,信息时代的教育应根据学生的需求,根据他们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和地点,来决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21世纪学习模型与我国的“主导——主体”模式相呼应,在强调全体学生“共同经验(即核心的学术概念和技能)”的同时,强调“在项目中应用学术概念”和“个性知识”的发展,这与我国学者提出的7∶2∶1的模式类似。

  从2002年美国的《NCLBA(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的颁布,至2010年8月《教育复兴法案(EDRecovery Act)》的签署,可以发现美国从立法的角度为实行教育公平铺平道路。

  可见,英美等发达国家也在努力抢占教育信息化高地,以促进本国的教育变革,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教育信息化俨然已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