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研成坦克部队大脑-信息化指控系统
来源:新华网 更新时间:2012-04-15
 

 

  尽管这里听不到枪炮声,闻不到硝烟味,但这里实验的紧张程度和重要性不亚于正常的科学实验,因为在这里,每一项结果将联着千军万马。南京陆军指挥学院作战实验中心瞄准一线部队需求,研发的“分布交互式训练模拟系统”、“野战化模拟对抗指挥训练系统”等30多项成果先后获得国家、军队科技进步奖,有效提升了部队训练水平和战斗力。

  信息化指挥控制系统——让战车如虎添翼

  一辆辆战车相互照应着扑向“敌”阵,突然,“红军”坦克发现了“敌”反坦克分队,立即呼叫空军支援。很快,数架战机飞临“敌”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敌”反坦克分队炸得灰飞烟灭……这是日前某新型装甲部队模拟演练的一个情景。这支坦克部队的“大脑”——信息化指挥控制系统,就是南京陆军指挥学院作战实验中心科研人员的杰作。要把一支普通的机械化装甲部队改造成信息化装甲部队,首先必须掌握信息化装甲部队的指挥控制理论。作战实验中心的科研人员通过夜以继日地刻苦攻关,历时半年多,终于成功构建了这一理论,填补了我军装甲部队建设史上的理论空白。不仅如此,他们还着眼一线部队的需求,在作战系统的体制上成功构建了与之相适应的训练系统。与普通装甲部队指挥控制系统相比,新系统解决了3大问题。一是缩短了指挥部下达命令和战车请示报告的周期,增强了保密性和可靠性;二是使单个战车通过定位系统、电子地图和实时战场态势图,知道“自己在哪里、友邻在哪里、敌人在哪里”;三是解决了军兵种联合作战中的协调问题,使单个战车实现了作战行动的自主协调。据介绍,该项目的研制实现了中心由训练系统向作战系统研制的跨越,为以后向装备领域的拓展奠定了基础。

  新型作战引导系统——将战场态势尽收眼底

  月黑风高,伸手不见五指。30多名身手矫健的黑影时而跃进时而匍匐,悄悄地向一幢建筑物靠近,根据指挥部的命令不时变换战斗队形,迅速对建筑物形成包围态势。喊话攻心、正面佯攻、占领制高点……随着“砰”的一声枪响,指挥部得到报告:“罪犯已被击毙,人质安全获救!”这是前不久某特警部队解救人质的一次演练。让指挥部对特警队员行动了如指掌的神秘装置就是南京陆军指挥学院作战实验中心与某部联合研制成功的“某新型作战引导系统”。这一系统荣获2005年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像解救人质这样的特种作战,指挥控制、信息交互至关重要。研究人员查阅了大量资料,请教了几十位有关学科的专家,终于找到了解决办法。他们巧妙运用定位系统、通信系统,结合指挥控制机和激光测距机以及指挥控制软件,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难题。与此同时,中心着眼实战需要,增强了系统的抗毁性和保密性,降低了携带难度。经过20多次演练和30多个队次的教学实践表明,这一系统既可用于部队实战中的指挥,又可用于部队作战指挥的训练。此外,对于抗洪抢险、森林防火等其他应急事件的处理也具有重要价值。

  模拟对抗训练系统——令千军万马走进虚拟战场

  在一辆辆搭盖了伪装网的野战指挥方舱内,参演学员轻点鼠标,远在千里之外的“敌情”尽显方寸荧屏;指挥控制系统迅速启动,情报信息、火力控制、后勤保障等网络作业系统同步展开,装甲、火炮等兵种部队密切协同。这是前不久南京陆军指挥学院运用“陆军战役战术模拟野战化指挥对抗训练系统”组织1000多名学员进行多兵种联合对抗演练的一幕。

  正是这个作战实验中心,促成了我军陆军模拟对抗训练的两次跨越,并因此夺得3个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我军最初的战役战术训练基本上靠“三个一”(一个小马扎、一张地图、一个望远镜),这种训练方式基本上谈不上对抗,战场情况全凭指挥员“出情况”,凭受训人员的“合理想象”。1992年和1997年,该中心先后研制成功的“金陵二号模拟训练系统”和“分布交互式作战指挥训练模拟系统”,在室内计算机上实现了模拟对抗训练,被有关专家称作是战术训练的第一次跨越,并双双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年,作战实验中心的科研人员决心把“室内战场”搬到野外。通过两年的努力,研制成功了“陆军战役战术模拟野战化指挥对抗训练系统”,有关专家称这一成果实现了我军模拟训练的第二次跨越。从“分布交互式作战指挥训练模拟系统”、“陆军集团军战役战术训练模拟系统”一直到“陆军战役战术模拟野战化指挥对抗训练系统”,这些模拟训练系统,模拟程度一次比一次真,对抗强度一次比一次大,信息化含量一次比一次高,装备部队后一次比一次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