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发展中的山东省农牧业信息化
来源:中国农业网 更新时间:2012-04-15

快速发展中的我省农牧业信息化,山东省,圣豪牧业,西门塔尔牛,塔尔牛肉,养牛,养羊户[打印] [关闭] [查看评论] [进行讨论] [专家答疑] [加入收藏夹] [推荐给朋友] [发布类似信息] [繁體中文]   青海新闻网讯 说起农村信息服务站带来的实惠,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东峡镇衙门庄村的马铃薯经销户郑连邦喜上眉梢:“今年我通过村里信息服务点与山东寿光和宁夏的两个老板签订了青薯168销售协议,目前已销售1000吨,交易额达88万元,与去年相比,价格提高了0.12元/公斤,净赚12万元。现在价格已涨到了0.88元/公斤,但已没有洋芋可收了。农村的信息服务站实话为我们农民搭起了一座致富桥。”

  记者从省农牧厅信息处了解到,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指导下,借助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大好时机,我省农牧业和农村牧区信息化有了长足的发展。农牧主管部门信息发布系统基本建立,政府应用信息化手段指导农牧业生产的能力极大提高,面向农牧民的信息服务体系基本确立,涉农涉牧信息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得到初步破解,农牧民查询信息的方式方法形成多样化,农牧民信息利用的水平逐步提高……特别是东部农业区,农牧业和农村牧区信息化建设正在快速推进。

  据了解,2005年以来,农业部和省政府加大了对我省农牧业信息化建设资金的支持力度,投入年年增加,几年来中央和省财政共投入资金达1000多万元,有效地推动了我省的农牧业信息化建设。通过各类农牧业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实施,社会效益初步显现,目前各县级农牧业信息网与遍布海东和西宁地区的13个县级综合信息服务大厅及120个村级信息服务站一道,为农牧民增收致富发挥着重要作用。

  根据当前我省农牧区多数群众不具备上网条件的实际,结合农业部开展的“信息化示范村”工程,学习借鉴兄弟省区的先进经验,我省启动了“农村信息化示范县”建设工作,开展主要以县级综合信息服务大厅和村级信息服务站为主的农村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2008年在乐都县、互助土族自治县、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三县开始,今年拓展到民和等10个县,基本覆盖了我省的农业县。

  2008年,我省在青海农牧业信息网上建立了视频呼叫中心,建有远程视频诊断系统、视频点播系统、农牧民信箱、农牧业智能专家系统等。远程视频诊断系统可以实现农牧民与专家面对面的交流,等于专家到现场指导农牧民进行病虫害防治等科技服务。通过视频点播,农牧民可以了解学习最新的农牧业科技知识和务工技能,学习外地农民发家致富的经验等。农牧业智能专家系统在使用者提出问题后,经电脑进行分析后,输出解决方案,平安县已建立了部分品种的农牧业智能专家系统。呼叫中心有大量的农牧科技人员和单位作为后台支撑,及时为农牧民解答各种问题。

  根据农村牧区中农牧民群众拥有手机的人数越来越多的实际,省农牧业市场信息中心通过与省移动公司的合作,在全省大力推广手机“农信通”短信业务,组织专家根据农时,适时编辑适合我省情况的农牧业科技、市场、惠农政策方面的短信,提供给广大农牧民用户。现在用户已超过12万户,使信息收众面达到30万户。为了弥补向牧区传送信息存在语言不通的缺陷,省农牧业市场信息中心于2008年开展了与省藏语广播电台的合作,定期提供适合牧区的农牧业信息内容,由该电台编辑、翻译播出。到目前为止,已提供各类农牧业信息达400多条。

  随着计算机网络应用逐步普及,各个网站加强了农牧业科技知识类、市场动态类信息的发布力度,登载适合我省特点的各类农牧业科普知识和病虫害防治知识,提供各地农牧业工作动态。同时加强各种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将农业部的“一站通”农畜产品和农用生产资料供求系统接入网站,将当地的各类农畜产品通过网络介绍给社会。大通县的鸡腿葱生产基地刚开始建立时规模很小,且产品销售困难,通过网站发布信息后,引来了四面八方的客商,不但产品销售顺畅,价格也有所上升,使鸡腿葱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当地的一个知名品牌。

  我省还十分重视农村信息人才的培养,省财政连续安排资金,开展农民信息员培训工作。帮助农民初步掌握电脑上网技能,有重点地组织考察学习,提高信息服务的技能和水平。至2009年底,全省经过培训的农牧民信息员超过200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