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浙江省人民政府 更新时间:2010-12-07
中国出口到日韩的货物,将可从相关的港口、船公司、卡车公司等多个物流信息系统中直接查询到货物状态,实现货物连续无缝全程电子跟踪。这样的场景,随着东北亚物流信息服务网络的成立将成为现实。
2010年12月2-3日,“中日韩运输及物流发展论坛”在杭州召开。中国交通运输部副部长翁孟勇、浙江省政府副省长王建满出席并致辞。
在论坛开幕式上,中国交通运输部国际合作司司长局成志、日本国土交通省大臣官房技术总括审议官染矢隆一、韩国国土海洋部物流政策官金汉荣共同签署了《东北亚物流信息服务网络合作备忘录》,宣布东北亚物流信息服务网络正式成立,同时举行网络揭牌和网站开通仪式。论坛结束后,东北亚物流信息服务网络召开了第一届理事会。
中日韩三国政府运输与物流主管部门、物流企业、相关研究机构、院校及行业协会的代表共计30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本次论坛及相关活动由中国交通运输部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日本国土交通省和韩国国土海洋部支持,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和中国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具体承办。
论坛主题:“无缝衔接、环境友好、安全高效、深化合作”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无缝衔接、环境友好、安全高效、深化合作”,具体设“构建东北亚物流信息服务网络、建立中日韩无缝物流服务体系、发展环境友好型物流、实现物流安全性与高效性的平衡”四场论坛,20名来自中日韩三国有关官员、企业和院校的专家进行了演讲和交流。
翁孟勇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深化运输及物流领域合作,共享产业发展经验,是中日韩三国物流业的共同愿望;构建东北亚运输与物流信息网络体系、建立中日韩无缝物流服务体系、发展环境友好型物流、实现物流安全性与高效性的平衡,是三国现阶段的重要工作任务,本次论坛必将促进中日韩三国运输及物流的合作迈上新的台阶。
翁孟勇对中日韩物流合作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合作,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流动;二是加强信息共享,提高物流服务效率和质量;三是加快技术水平提升,实现低碳物流和可持续发展;四是完善合作机制,提高合作的水平和成效。
王建满在论坛开幕式致辞中表示,运输与物流产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产业,在区域经济合作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性地位和作用。近几年,顺应浙江经济加快转型升级的要求,在交通运输部的大力支持下,浙江大物流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浙江交通物流体系建设前景广阔。
“本次论坛不仅为中日韩三国运输与物流业界增进友谊、深化合作、共谋发展搭建了有效平台,也必将为浙江运输与物流业的发展带来先进经验、注入新的活力。”王建满表示,浙江将在交通运输部的指导下,加快物流节点网络体系、龙头企业体系和现代物流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为促进东北亚地区构建安全、高效、低成本和无缝物流体系作出积极贡献。
本次论坛及东北亚物流信息服务网络第一届理事会,是继第三届中日韩运输及物流部长会议后,中日韩三国在运输与物流领域的又一次合作交流活动,在物流无缝衔接、建立环境友好的绿色物流、提高运输安全与高效、物流企业合作等方面,给与会者新的观点与国际视野,同时也是交通运输行业共谋物流产业发展,共商合作大计的盛会。
搭建平台:进一步促进东北亚运输与物流长期合作交流
与会者纷纷表示,此次论坛及活动不仅使中日韩三方在物流信息服务的技术合作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而且为促进三方运输物流领域企业主体间的交流合作搭建了平台,完善了工作组织机构和协调机制,进一步促进了东北亚运输与物流长期合作交流的发展。
论坛开幕式上成立的东北亚物流信息服务网络,由中方LOGINK、日方COLINS和韩方SP-IDC牵头组建,主要是构建一个非营利的、跨国性的物流信息互联合作机制,其目标是推进东北亚地区物流信息的交换和共享;促进物流及信息化领域相关单位交流、共享信息,共同推广研究成果,共同开展物流信息技术及标准的合作研究、培训、咨询等国际交流活动,以提升中日韩乃至东北亚地区物流信息化的整体水平。该网络的特点是,政府搭建平台,企业共建共享,突出了政府公共服务的功能。
随着东北亚物流信息服务网络的开通运行,今后中日韩三国的普通消费者和企业可以从三国的港口、船公司、卡车公司等多个物流信息系统中直接查询到货物或集装箱状态,实现货物连续无缝全程电子跟踪。此举堪称中日韩物流业发展史上的一大里程碑式突破,将有效解决目前中日韩三国间物流信息互联存在的传递效率低、扩展性差、信息孤岛多等问题。“东北亚物流信息服务网络这种国际合作形式在世界上尚属首例,对东北亚地区特别是中日韩三国运输及物流业加强交流合作,实现共赢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首届东北亚物流信息服务网络理事会理事长、浙江省运管局局长张平平在发言中如此表示。
论坛举办期间,与会代表还参观了中方LOGINK运营中心(浙江物流电子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