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推广生猪屠宰检疫信息化管理系统
来源:广州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市民可上网直接查询所购买猪肉的来源、流向、屠宰检疫信息乃至经销商资料等

  2008年10月开始,本报开始追踪报道江门生猪屠宰过程中,肉贩把持肉价、屠宰场公然允许肉贩注水,动物检疫合格证难辨真伪等一系列问题,得到了江门市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采取了整合屠宰企业、减少屠宰场数量、规范屠宰作业、为市区范围内全部屠宰场安装电子视频进行实时监控等相应的整治措施。

  昨日,江门市动物防疫监督所邓洪文副所长接受本报独家采访时表示,江门市畜牧部门已经着手制定“生猪屠宰检疫电子出证系统”的推广计划,预计在2013年前,江门市三区四市屠宰的生猪将全部有“身份证”,市民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查询所购买猪肉的来源、流向、屠宰检疫信息乃至经销商资料等。

  市民上网一查

  就知猪肉有关信息

  “经过检疫动物从哪里来,最终流向哪个市场,我们都可以通过信息系统的联网进行查询。” 邓洪文表示,生猪屠宰检疫电子出证系统实施后,一旦出现肉品安全事故,只要一打开系统,问题生猪的来源、猪肉流向、经销商资料等有关信息全部一目了然,有关部门随即可采取有关行动,避免事故影响进一步扩大。

  据了解,该系统每天会自动把生猪屠宰的相关检疫信息上传到互联网,市民只需要凭所购买猪肉的《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号码,通过互联网登录江门市动物产品溯源公众查询系统(网址http://www.jmcct.gov.cn:8082/),就能实时查询货主姓名、动物产品数量,乃至销售地址等信息。市民核对相关信息,就能知道所购买的猪肉是经过有关部门严格检疫的“放心肉”,还是私宰肉。

  电子“身份证”全市推广

  禽类也有望有“证”可查

  “下一阶段,我们将准备在2011年底前完成蓬江、江海、新会三区共16个屠场的系统建设,计划于2013年底将电子出证系统前推广到鹤山、开平、台山和恩平等四市共51个屠场。” 昨日,邓洪文接受记者独家采访时表示,在前日举行的“生猪屠宰检疫信息化管理系统”推广座谈会上,各方代表给予了系统高度的评价,江门市畜牧局决定在江门三区四市全面推广该系统。

  江门市畜牧局许均喜副局长表示,全省率先运行“生猪屠宰检疫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深圳已经将该系统向禽类推广,而江门在全市推广该系统后,相关条件一旦成熟,将借鉴深圳的成功经验,成为全省第二个全面实现屠宰生猪和禽类有“证”可查的城市。

  3秒搞掂电子出证

  前日,记者从“生猪屠宰检疫信息化管理系统”推广使用座谈会上获悉,江门市各级畜牧部门有关负责人、屠宰企业代表、生猪批发商和生猪零售商代表参观了解在江门市肉联厂试运行的该系统后,一致赞成将该系统推广至江门市三区四市的所有屠宰场。

  “系统运行了一个月,已为近一万多头生猪进行电子出证。”从11月1日起,江门市肉联厂正式开始试运行“生猪屠宰检疫电子出证信息管理系统”,配合互联网查询系统以及前期建立的检疫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对生猪屠宰全程的报检,屠宰、检疫、销售各个环节监管的无缝连接。即猪肉经销商只需持IC卡,3秒内就能顺利快速完成检疫证出证。

  手工出证易被伪造

  昨日,江门市动物防疫监督所邓洪文副所长接受本报独家采访时介绍,屠宰前的生猪必须经过至少两次以上的检疫,进行瘦肉精检测、疾病检测等一系列的检测后,经过检疫员核准合格,才开具动物检疫合格证,进入市场销售。但检疫员人工手写开具检疫合格证具有速度慢、效率低和书写不规范等弊端,且易于被伪造。而“生猪屠宰检疫电子出证信息管理系统”输出的检疫证,不仅所有数据都通过电脑进行处理,还加印二维码,大大增强了防伪性。

  相关链接:

  本报持续关注市民“食肉”安全

  2008年11月7日A43版《中间环节疑被把持 肉价难降》,本报率先暴露了江门部分问题屠宰场普遍存在的注水等问题。

  2008年11月28日A39版《明年全面整治屠宰场》,本报报道引起江门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承诺对江门市的屠宰场进行全面的整治,并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

  2009年3月20日A39版《肉品检验不“着边”》,本报再次深入调查曝光了问题屠宰场存在的没有配备肉品品质检验人员和相应的检验设备、消毒设备等问题。

  2010年4月23日A19版《“电子眼”全天监控 食放心肉更有保障》,经过本报的“穷追猛打”,有关部门积极查处,江门存在注水、设备不全等问题的屠宰场逐步遭有关部门关闭,或者按照有关部门要求进行整治改造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