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电子党务建设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
来源:中国电子政务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摘要:电子党务相对与电子政务来说,是一个全新概念。电子政务理论主要是从发达国家引进的,但不能将这套理论完全照搬到中国的党政机关信息化建设上来,因为中国具有不同的政治体制,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电子政务不能代替电子党务。当前我国的电子党务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迫切需要从思想认识、信息平台、业务体系、信息资源、法律法规、人才建设等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

  一、当前我国电子党务建设存在的问题

  电子党务在我国是一个新事物。目前,我国一些地区电子党务建设已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从总体来看,我国的电子党务还处于非常初级的发展阶段,电子党务在发展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1.在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一是对电子党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人甚至是少数领导干部对电子党务的重要性缺乏认识,甚至怀疑、否定电子党务的必要性。而人们在谈到电子政务的时候,很显然没有把电子党务包含在内,更多的人则习惯于旧的办公方式。二是把电子党务仅仅看作是党务系统的计算机化,结果很多部门的计算机设备成为高级打字工具,或者成为一种摆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三是简单地把电子党务等同于党务上网,只注重信息手段而忽视政府业务流程改进的结果,以为把党委的一些文件搬上网络就万事大吉,没有把传统的党务工具同网络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2.缺乏统一的网络平台。由于现行的网络建设体制是党政分建、各自为政、多网并存、机构重叠。因此,从中央一直到乡镇,上下对口,形成了两套信息技术工作机构、两套网络。据统计,全国有20多个省、区、市采用的是这种模式。实际上,党委和政府在职能上许多方面都是交叉的,政府所关心的信息几乎都是党委所关心的,特别是经济方面的重要信息皆为党委和政府所关注,所不同的是对党务和政务的信息关心程度有所不同。这种党政分建模式不仅造成人力、财力和网络资源的巨大浪费,还影响了党委和政府的信息共享。

  3.党政机关信息化建设缺乏统揽。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在《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党的工作业务系统建设方案由中共中央办公厅研究提出”。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党委办公厅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办公厅(室)为党委系统信息化建设的牵头单位,但仍然没有明确规定谁来为党政机关信息化建设的统揽单位。社会信息化分为电子政务、电子党务、电子军务、电子法务等,其中唯有党委的信息必须关心全局、统揽全局。党政机关信息化建设缺乏统揽,不仅容易形成一个个的“信息孤岛”,而且不利于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科学决策。

  4.电子党务的内容亟待充实。从我国已有的电子党务网络来看,电子党务在内容和形式上存在大量问题:一是内容有限,相当多的党的组织网络还仅限于常规信息的发布,数量少,质量也不高。二是电子党务网站信息更新很不及时,有的网站信息成年累月也难得更新。网页与网页之间的链接渠道也较少,各级党的组织还没有形成网络。三是目前党务部门的网络更重视网页的介绍宣传的静态功能,而缺乏和用户的交流沟通手段。

  5.电子党务的信息化基础薄弱。我国的信息化发展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明显差距。主要表现在:偏重于硬件建设,软件开发和信息服务明显滞后;核心技术开发能力薄弱,关键硬件和软件依赖进口;信息资源开发严重不足,网络和数据库存在大量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且难以实现互联共享;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还未全面完成,网络的运行速度还较慢;各地的计算化电信设施、网络设施的建设普及率还不高,尤其是在偏远和落后地区;信息安全存在隐患。因此,整体的物质和技术水平还远不能适应建设电子党务的需要。

  6.电子党务立法滞后。由于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较晚,目前只有由行政机关对互联网管理出台了一些限制性的行政法规,而对于如何规范信息公开、促进电子交易等还没有制定相关的法律。而刚刚开始发展的电子党务,起规范和引导作用的法律法规还基本上是空白。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我国电子党务的发展。

  二、加强电子党务建设的对策措施

  在网络信息时代,我们必须自觉适应客观环境和主观世界的变化,适时转变工作方式,迅速掌握网络手段,将党的建设置于网络的平台,在互联网上实现党的组织管理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所以,电子党务是党建创新在新时期的必然选择。针对当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应采取以下相关措施:

  1.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要提高对电子党务的思想认识,必须加大舆论宣传的力度,在全社会形成一种理解电子党务、重视电子党务的氛围。由于电子党务是“一把手”工程,因此尤其需要加强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相关培训,领导干部自身也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一是要充分认识到电子党务的必要性。传统党务是电子党务的基础,而电子党务是对传统党务工作的创新和进一步升华。二是要充分认识到电子党务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电子党务不仅需要解决一些技术上的难题,而且涉及党务工作方式方法的改变;不仅需要进行技术上的创新,而且需要观念、管理和运作上的创新;不仅需要技术部门的努力,而且需要党务工作部门的积极参与和密切配合。它不是通过几项简单的IT工程就能完成的,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三是要真正理解电子党务。电子党务,“电子”只是技术手段,“党务”是关键。各级领导干部要认识到电子党务并不是简单的党务上网,也不是光做表面文章的形象工程,而是要通过优化工作流程和进行业务整合,实现党务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2.建立“党政合一”的信息平台。针对目前党政机关设立两套网络、两套机构而造成的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在实践中完全可以建立“党政合一”的信息技术工作机构以及网络平台,因为信息技术工作机构仅仅是一个技术支持单位。要加快建设统一的网络平台和应用系统,强调“统一机构、统一规划、统一网络、统一软件、分级管理”。在这个统一平台内,要充分体现以电子党务为主导,以电子政务为主体,实现电子党务网与人大、政府、政协和人民团体电子网络的无缝连接。当前各级党委和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大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作为展示形象、发布信息的窗口,但这种分散发布信息的形式,不利于党务、政务信息的综合管理和查询利用,应重新整合成统一的面向公众的综合性门户网站,实行“一站式”服务。要妥善处理好各级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拆除部门与部门间的信息“围墙”。在建设过程中,可以以应用带动资源整合,通过跨部门的应用项目带动信息资源的共享开放。

  3.建立完善的电子党务业务体系。电子党务不是简单地建立党务部门网站,而是要对传统党务的工作模式、工作方法和工作手段进行革新。它的关键是要对相关业务流程进行有效整合,其业务体系涉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包括了经济指导、组织建设、精神文明、社会统战、反腐法制、开放联络和决策支持等子系统。因此,一个完善的电子党务业务体系建设涉及到观念、管理、技术和运作上的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在建设过程中少走弯路,当前应以点带面积极稳妥地推进,可选择部分地区作为电子党务工作的试点,采取切实措施,先行建设,取得经验后再向全国推开。

 4.加强党务信息资源系统建设。党务信息资源,是党务部门收集和生成的信息。党务信息资源系统的建设水平和发展程度,直接决定着电子党务体系的整体水平,也决定着电子党务体系对全社会的功效。信息资源体系建设的关键是信息资源的整合。首先,要建立党务信息资源数据库,包括基本资料、党员信息、单位信息和组织干部等数据库,所有信息使用者和需求者都通过注册中心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其次,必须打破各级党的机构和部门对信息的垄断和封闭,推动党务信息资源对社会的开放,使之发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后,要对信息资源进行不断地、定期的开发、更新和维护,改变长期存在的重“硬”轻“软”现象。

  5.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首先,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确保党政机关的公共信息资源无偿地向公众公开,任何公民在不违法的前提下,都可以获得相应信息。对那些应该公开的公共信息资源却没有公开的党政部门要追究责任,以此维护电子党务和电子政务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其次,针对目前电子党务建设中的不规范状况,应尽快抓紧制定与电子党务政务工程建设相关的施工、管理、验收等一系列的技术规范和作业标准,做到规划、建设、验收有标准、有依据、有约束,与国际信息网络化的建设接轨。最后,电子党务建设不仅包括面向公众的内容,也包括为各级党委服务的内容,一旦出现系统安全问题或者失泄密事件,其后果不堪设想。为此,迫切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和保密规定,以确保电子党务系统的安全。

  6.为电子党务提供人才支持。建设电子党务,离不开一大批既懂得信息技术,又懂得党务工作的复合型人才,这样的人才现在非常缺乏。要培养技术人才的业务素养,也要培养业务人才的技术素养,要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实现这两种素质的有机融合,锻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过硬、技术过硬、作风过硬的电子党务建设人才队伍。一方面,可以通过公开招聘、考试录用等途径,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引进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实现技术管理和二次开发的部门化、本地化。另一方面,可以选派一批已初步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熟悉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党务工作人员,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学习培训,为电子党务提供人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