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电子党务建设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
来源:中国电子政务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摘要:电子党务相对与电子政务来说,是一个全新概念。电子政务理论主要是从发达国家引进的,但不能将这套理论完全照搬到中国的党政机关信息化建设上来,因为中国具有不同的政治体制,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电子政务不能代替电子党务。当前我国的电子党务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迫切需要从思想认识、信息平台、业务体系、信息资源、法律法规、人才建设等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

  一、当前我国电子党务建设存在的问题

  电子党务在我国是一个新事物。目前,我国一些地区电子党务建设已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从总体来看,我国的电子党务还处于非常初级的发展阶段,电子党务在发展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1.在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一是对电子党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人甚至是少数领导干部对电子党务的重要性缺乏认识,甚至怀疑、否定电子党务的必要性。而人们在谈到电子政务的时候,很显然没有把电子党务包含在内,更多的人则习惯于旧的办公方式。二是把电子党务仅仅看作是党务系统的计算机化,结果很多部门的计算机设备成为高级打字工具,或者成为一种摆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三是简单地把电子党务等同于党务上网,只注重信息手段而忽视政府业务流程改进的结果,以为把党委的一些文件搬上网络就万事大吉,没有把传统的党务工具同网络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2.缺乏统一的网络平台。由于现行的网络建设体制是党政分建、各自为政、多网并存、机构重叠。因此,从中央一直到乡镇,上下对口,形成了两套信息技术工作机构、两套网络。据统计,全国有20多个省、区、市采用的是这种模式。实际上,党委和政府在职能上许多方面都是交叉的,政府所关心的信息几乎都是党委所关心的,特别是经济方面的重要信息皆为党委和政府所关注,所不同的是对党务和政务的信息关心程度有所不同。这种党政分建模式不仅造成人力、财力和网络资源的巨大浪费,还影响了党委和政府的信息共享。

  3.党政机关信息化建设缺乏统揽。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在《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党的工作业务系统建设方案由中共中央办公厅研究提出”。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党委办公厅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办公厅(室)为党委系统信息化建设的牵头单位,但仍然没有明确规定谁来为党政机关信息化建设的统揽单位。社会信息化分为电子政务、电子党务、电子军务、电子法务等,其中唯有党委的信息必须关心全局、统揽全局。党政机关信息化建设缺乏统揽,不仅容易形成一个个的“信息孤岛”,而且不利于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科学决策。

  4.电子党务的内容亟待充实。从我国已有的电子党务网络来看,电子党务在内容和形式上存在大量问题:一是内容有限,相当多的党的组织网络还仅限于常规信息的发布,数量少,质量也不高。二是电子党务网站信息更新很不及时,有的网站信息成年累月也难得更新。网页与网页之间的链接渠道也较少,各级党的组织还没有形成网络。三是目前党务部门的网络更重视网页的介绍宣传的静态功能,而缺乏和用户的交流沟通手段。

  5.电子党务的信息化基础薄弱。我国的信息化发展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明显差距。主要表现在:偏重于硬件建设,软件开发和信息服务明显滞后;核心技术开发能力薄弱,关键硬件和软件依赖进口;信息资源开发严重不足,网络和数据库存在大量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且难以实现互联共享;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还未全面完成,网络的运行速度还较慢;各地的计算化电信设施、网络设施的建设普及率还不高,尤其是在偏远和落后地区;信息安全存在隐患。因此,整体的物质和技术水平还远不能适应建设电子党务的需要。

  6.电子党务立法滞后。由于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较晚,目前只有由行政机关对互联网管理出台了一些限制性的行政法规,而对于如何规范信息公开、促进电子交易等还没有制定相关的法律。而刚刚开始发展的电子党务,起规范和引导作用的法律法规还基本上是空白。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我国电子党务的发展。

  二、加强电子党务建设的对策措施

  在网络信息时代,我们必须自觉适应客观环境和主观世界的变化,适时转变工作方式,迅速掌握网络手段,将党的建设置于网络的平台,在互联网上实现党的组织管理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所以,电子党务是党建创新在新时期的必然选择。针对当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应采取以下相关措施:

  1.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要提高对电子党务的思想认识,必须加大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