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州市建立税费收缴一体化系统纪实
来源:中国财经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宁新路 通讯员黄彬波 
 
以民营企业为主的河北省晋州市经济,具有大群体、小规模、布局分散的特点,税费征管工作中存在透明度低、企业负担不均、税费倒挂等突出问题。近年来,该市不断创新收税费先进方法,通过实行税费一体化管理,构建了较为完整的非税收入监管体系,实现了政府和企业的双赢。

搭建政务中心服务平台

改革政府非税收入征管方式,全面建立“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监管”的非税收入征管体系。为此,晋州市收费管理局改变原来收费征管模式,由直接对企业征收转变为加强对执收部门的征收管理,并建立政务服务中心。政务服务中心集信息发布与咨询、审批与收费、管理与协调、投诉与监督为一体,实行“一门受理、转告相关、互联审批、限时办结、效能监督”的运行模式,构建了政务公开、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和电子政务三位一体的高效服务平台,所涉及的行政许可项目、非行政许可项目、受理项目和非税收入项目全部纳入政务中心管理。

部门窗口承办实行一条龙服务。实行开票、缴费、审批三分离,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罚缴分离、收缴分离、票款分离”收费模式,票款分离率达到100%,从制度上规范了执收、执罚部门的执法行为。

账户管理上实行非税收入汇缴账户指定制。收费管理局统一设立收入收缴专户,取消职能部门的银行收入过渡账户,职能部门收入款项通过政务中心大厅窗口直接缴入收费管理局账户,收费管理局根据资金性质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

收费形式上实行区域管理。城区规划范围内所有非税收入,由缴费人直接缴入政务大厅银行窗口。乡镇和市直部门在城区规划范围外收取的各种非税收入通过乡镇信用社缴入指定账户。

对非税收入全过程监管

晋州市依靠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于2008年开发应用了非税收入管理系统,将政策制定、收入项目和标准、票据购领和使用、各执收执罚单位的收入情况等纳入系统管理。该系统具有以票控费、网络监管、统计分析等功能,并与政务自动化办公软件对接,实现财政部门、执收部门和单位、缴款人、代收银行之间信息共享,在此基础上,收费管理局对非税收入收缴过程统一调度、管理和监控。

收费管理局通过网络实时监控、审核每一笔交费业务,对各职能部门收入情况进行全面动态监控。对大额收费项目实行重点管理,由职能部门收缴改为职能部门提交缴费通知,收费管理局测算收费金额并开票,缴费后再由职能部门办理手续。按照审批权在单位、收费权在财政、减免权在政府的原则,规范审批缴费程序。

同时,收费管理局通过对企业纳税缴费情况进行分析对比,查找收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到相关职能部门,督导改正,促进收费的公正、公平、均衡,减轻企业负担。同时,通过职能部门间的信息共享,破解了部门间由于沟通不畅引发的信息面窄、收入不到位、不均衡等各种难题。比如收费管理局通过对比分析水务局水资源费征收情况和环保局排污费征收情况,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将信息进行反馈,上述两个单位通过信息互通平台,有效地找出各自的漏征户,保证了各项规定收缴税费的足额到位。

让非税收入管理透明化

实行收费标准、过程、结果“三公开”,以公开促公平、促公正。

收费标准公开。借助网络办公自动化系统及时、完整、准确地收集涉及行政审批许可及收费的所有相关信息,并在晋州门户网站、政务中心显示屏和触摸屏等媒体上实时发布,办事群众随时可以了解、查询相关政策、收费标准,方便地知晓自己所办事项的相关信息,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

收费过程透明化。所有收费项目的收费数额都由微机网络自动计算生成,极大地制约了部门收费的自由裁量权,从根源上堵塞了暗箱操作、乱收费和人情费的产生。所有收费一律在政务中心大厅缴纳,实行开票、缴费、审批三分离,实现了收费过程的全透明。

收费结果公开。每月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全面公开各种非税收入收缴和企业纳税情况,接受群众监督。发放企业“明白纸”,将同行业之间的收费项目、标准、金额以“明白纸”的方式发放到同行业企业,让企业心中有数,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运营环境。

晋州市推行的综合治税税源监控体系,覆盖了全市10个乡镇、2个工业园区和26个涉税部门,涵盖全市4600多家工商业户基础信息的中心数据库,内容包括43项企业基础信息及大量的涉税涉费信息。这些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为决策者提供真实数据,便于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企业做出客观公正的分析。二者的有机结合,更能清晰全面地反映企业负担整体状况,为企业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建立税费公开机制,实现了阳光纳税和阳光缴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