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企业信息化工作引入IT服务管理模型
毛静芳
为加快构建“数字烟草”,近年来行业企业立足软硬件建设,构建了多种信息系统,切实提高了业务经营的信息化水平。但是,在信息系统快速膨胀的同时,问题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多样化的信息系统如何管理和维护?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协调这些系统并确保它们“往一个方向使劲”?这些问题解决不好,麻烦便会接踵而至。一是IT部门工作人员成了“消防员”,到处灭火不说,有时还吃力不讨好;二是企业虽然在IT软硬件上投资不菲,却感受不到信息化带来的便捷,甚至还会影响到工作的正常开展。
一系列问题给企业造成了潜在的“信息化管理冰面”,使得各类信息系统与业务流程的衔接始终处于不稳定状态,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也受到了间接影响。为此,很多企业引入了IT服务管理的理念,借以实现对信息系统的全面管理和控制。在笔者看来,IT服务管理模型就像一艘重量级的“破冰船”,它利用一套全新的方法对信息系统进行全面管理,并能够根据业务需求输出可计量成本的、可测量质量的IT服务,轻而易举便可破除“信息化管理冰面”。
IT服务管理的“三大角色”
从生命周期论出发,在信息化项目的规划设计、开发测试、实施、运营和终止五个阶段中,项目运营阶段所占用的时间达到了80%。如果运营管理做得不好,信息系统便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还会为企业增加不必要的成本支出。此外,随着信息系统所涉层面的日趋复杂,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面临的困难也越来越大,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很难满足实际要求。适时引入IT服务管理模型,能够更好地解决信息系统与业务经营融合不当的迫切问题,将有力提升企业信息化工作水平。
IT服务管理模型是一种以流程为导向、以企业用户为中心的方法,它通过整合IT资源提高IT服务管理能力。基于这一模型,IT服务管理在企业信息化工作中扮演着三个重要角色。首先,IT服务管理是企业信息化的“后勤保障部长”,其关键职能是变企业信息化的“粗放式”管理为“集约式”管理,通过执行一系列IT服务管理流程,确保企业信息化充分适应和满足业务需要。其次,IT服务管理充当了企业内部用户的“客户经理”角色,帮助信息化主管部门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及时准确地为用户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最后,在企业与第三方IT服务单位之间,IT服务管理模型担起了“仲裁员”的重任,当企业信息化工作处于联合服务、局部外包状态时,该模型通过严格的标准指导双方工作,能够有效约束第三方IT服务单位的行为。
模型运行的四个阶段
目前,IT服务管理的思路主要来源于英国最早发布的ITIL(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库)模式,很多国家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陆续以此指导和规范企业IT服务。2000年以后,国内企业开始引入这一理念,并进行了有效的吸收和改良。经过多年的发展,IT服务管理模型已经十分成熟,并受到众多企业的青睐。
以ITIL V3(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库的最新版本)为参考,IT服务管理模型的运行状态可分为四个阶段。
在服务设计阶段,该模型主要是参考企业发展战略和信息化规划,通过仔细了解企业内部用户的需求,形成相对完善的服务目录,并围绕这一目录整合人、财、物等资源,制定相应的服务管理策略。这一阶段的目标是,让内部用户在IT服务开展前就知道自己能从信息化主管部门得到哪些服务,信息主管部门的服务水平将会如何,还有哪些事情是信息化主管部门做不到的。
在服务实施阶段,该模型将外包服务予以量化,明确容量管理、可用性管理和连续性管理的指标,并在此基础上与外包服务的承接单位签订协议,详细规定双方的责、权、利,约束双方行为。
在服务运营阶段,信息化主管部门设立统一的服务台,及时有效地接收企业内部用户的服务请求,并根据这些请求的实际情况,将相关服务按照轻重缓急分配给相应的技术支持岗位。
在服务改进阶段,该模型通过进一步完善管理流程和数据库,将企业所有的或超过一定价值的IT资产(包括各类信息系统和硬件设备)置于模型的全面监控之下。此外,该模型还具有实时更新功能,工作人员通过及时变更各项信息数据,能够有效确保企业对所有IT资产变动行为的可控性。
目前,多数烟草企业的IT服务仍以分散管理与急救处理为主,进一步加强IT服务管理便显得十分必要。实践证明,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引入IT服务管理模型,能够有力提升企业的信息化服务水平,进而从整体上提高业务运营的质量。
作者单位:浙江省烟草专卖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