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时期,是甘井子区电子政务建设依靠协同集成实现自主创新和重点跨越的关键时期。在发展的进程中,我们既面临重要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为切实做好“十一五”期间全区电子政务建设工作,加快我区电子政务工作进程,依据《甘井子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大连市电子政务总体部署,结合我区打造大连中心城区的奋斗目标,特制定《甘井子区电子政务建设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规划制定背景
(一)电子政务的背景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国际竞争力、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国家在十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要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
政府的主要职能在于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电子政务就是将这四大职能电子化、网络化,提高政府部门依法行政的水平。 2002年召开的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决定,把电子政务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政府先行,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电子政务由此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电子政务从一个技术问题,提升到了涉及政府职能转变、依法行政的战略高度;从过去局部推进状态,进入整体规划、网络整合、数据集中、应用层交互的时期。通过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提高运转效率,带动整个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二)推行电子政务的必要性
当前,国家、省、市对电子政务工作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2]17号)中对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作了原则指导,在《全国政府信息化建2001-2005年规划纲要》(国务院以国办发[2001]25号)中对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进行了明确与规范,大连市政府对我市电子政务工作也做了具体要求,市级电子政务建设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
甘井子区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加快发展,打造新城区,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建设符合区情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使其成为对外展示甘井子区的重要窗口,起到畅通信息渠道、政务公开、优化政务服务、提高办事效率、扩大对外宣传、增大对外影响的作用,对促进我区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电子政务建设现状
“十五”期间,甘井子区电子政务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迅速迈入资源整合、协同应用的新阶段,为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也为“十一五”期间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电子政务建设工作。大连市将在十一五规划内为市级电子政务建设投入巨资。由于市级电子政务先行,将为我区提供参考借鉴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方式。我区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可以扬长避短,吸收和利用市级电子政务建设中取得的好的管理方法和模式,减少探索过程,少走弯路,加快推进我区电子政务建设。
2、区委、政府高度重视电子政务建设工作。成立了甘井子区电子政务办公室,全面负责全区电子政务领导协调工作;区信息中心负责全区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的技术支持与维护管理,为我区电子政务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十五”期间全区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中,累积投资九千余万元。完成了甘井子区政府网络平台,甘井子区公众信息网,甘井子区公共行政服务中心网络平台,甘井子区劳动力交流市场网络平台,甘井子区人才交流中心网络平台,甘井子区档案局网络平台,甘井子区教育网等项目建设。
3、已经具备开展电子政务的网络基础设施。甘井子区政府网络平台经过资源整合,已汇集了大部分职能部门业务平台,具备了数据大集中的基础。电信、网通和联通等公司的光纤设备已全部延伸到我区各镇、街,为我区电子政务建设提供了网络基础保障。
4、甘井子区委、区政府对信息工作高度重视,信息队伍初具规模。现在各镇街、区直各部门有专门人员从事信息收集、整理、报送工作。形成了《甘井子区信息》、《甘井子区工作大事记》、《昨日要情》,《环境综合治理简报》等信息资源,为甘井子区开展电子政务建设提供积极的信息源支持。
5、公务员计算机运用水平逐步提高。全区计算机运用已相当普遍,经过每年两轮的计算机培训,区公务员的计算机运用水平进一步提高,有的已达到相当熟练的程度,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可以节约大量培训费用及运用成本。
6、大连市党政专网已在我区开通,与之配套的区政府内网也部分开通。市党政专网通过联通2M光纤专线接入中心机房,目前与区四大班子办公室、区委组织部、区纪委、区区信访办、区档案局等部门对接,构成我区内网。为全区涉密信息和内部办公提供了运行支撑环境。
7、甘井子区公众信息网网站群日臻完善。已整合区直各部门及部分镇、街21个网站,初步建立了政府网站群,成为政务公开、招商引资、为民服务的综合平台。
8、教育信息化建设已初具规模。完成了计算机网络教室建设,校园网络建设,电子阅览室建设,电子备课室建设,多媒体教室建设,实现了“校校通”、“班班通”,甘井子区教育信息网也已开通。
9、尚需完善解决的问题。在“十一五”期间应注重电子政务的顶层设计,统一规划,统一网络,统一平台建设,走集约化、低成本的发展道路;进一步重视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构建统一的门户网站;实现纵横、地域信息化的互动及良性发展。强化“以公从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充分抓住并利用好大连城市发展战略调整、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城市西拓北进、新的城市管理体制和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前瞻性提升作用,全面建设“数字甘井子”。以电子政务建设促进甘井子区社会经济平稳转型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
甘井子区电子政务建设,要坚持为企业服务,为老百姓服务,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为政府反腐倡廉服务,并带动经济发展的原则进行。同时,应统筹规划,抓住重点,分步实施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要在大连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和规划下,按照总体要求,统筹兼顾,统一部署。基础架构建设、标准规范的制定、基础设施投资、电子政务系统的评估,要严格按市级电子政务建设标准统一进行,保证在使用过程中高度协调性和兼容性,保证电子政务在同一标准下正常运行。突出甘井子区实际,量入为出,开展甘井子区电子政务建设。
1、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信息化的具体实践,从政府、企业、居民三大服务对象的根本利益出发,建设服务型政府。
2、立足区情、需求先导
根据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电子政务建设基础,明确电子政务建设的战略定位,以资源整合为核心,以需求为导向,分阶段分步骤做好信息化建设工作,既不盲目冒进,又要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努力实现自主创新、重点跨越。
3、统一规划、加强领导
系统的开发采取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开发策略。先制定总体规划,再根据规划制定电子政务建设实施方案,在实施方案然的指导与约束下分步开发建设,使全区的电子政务工作扎实稳步推进,统一协调发展。全区的电子政务建设要在统一的领导机构指挥下进行。
4、服从大局、突出重点
甘井子区电子政务建设既要符合国家和大连市总体发展目标,又应进一步突出建设重点,形成自身特色,部分优势项目应走在全市乃至全国的前列。
5、安全可靠、标准统一
电子政务系统要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保证系统和信息的高度安全性,将整个系统受到非法侵入、破坏的可能性降至最低程度。要采用在安全性、可靠性方面都经过实际验证成熟的产品,保障系统的平稳运行。
6、标准先行、协调联动
电子政务建设中,必须运用标准化管理手段,确保各部门之间、各应用系统之间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实现规范高效的协同运作。
7、技术先进、维护简易
电子政务项目建设要从实际工作出发,结合具体运用来设计系统,满足用户各项功能要求。要以人为本进行设计 ,以用户需求为导向,针对不同用户角色采用不同用户操作界面,并且界面简洁、友好,信息提示通俗,操作方便简单,确保实用性。电子政务系统必须采用国际上先进、成熟、实用的技术,主要是J2EE技术,即保证系统功能的实现,又保证系统满足应用发展的需求。
电子政务系统的管理、维护和维修应具有简易性和可操作性。系统的各种关键参数可以通过程序维护,并且通过综合网进行系统维护,从而大大降低维护成本。系统易于进行功能扩充,新增功能模块不改动原来的程序。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以资源整合为核心,实现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全面建设“数字甘井子”,电子政务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达到大连市先进水平,初步构建信息社会基本框架。
2、具体目标
——建成标准统一、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电子政务网络和应用平台。实现重点业务系统的整合,基本满足新形势下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需要的电子政务体系框架。
——按照电子政务的发展规律和建设要求,实施“阳光政务”工程。促进政府管理、服务的科学化、高效化。
——均衡推进各部门信息化进程。构建起资源共享、部门协同、服务公众的电子政务体系,提高信息化条件下政府的管理能力与服务水平。90%的政府服务可以通过网络提供。
——基本建成数字化、网络化的现代城市综合服务、保障、管理体系。公共信息服务渠道向基层延伸,90%社区能够便利地获得网上服务,信息化成果惠及大众。
三、主要任务
(一)建成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
1、建设完善电子政务外网。按照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具体部署和要求,充分整合、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在区政府新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统一、安全的电子政务外网络平台。区电子政务外网是政府部门的业务专网,主要运行面向社会服务的业务系统和不需要在内网上运行的业务系统。“十一五”期间对现有网络结构进行优化,将骨干网络升级改造为具备链路备份能力的光纤环网。将行政中心以外的各职能局及镇、街以专线或VPN方式联入政府网络平台,实现统一出口,资源共享。同时推进覆盖全区移动办公的无线网络建设;在新行政中心,建设IP电话系统,以降低行政成本。
2、建设甘井子区党政内网平台。内网络平台主要由大连市党政专网、区政务内网构成。区政务内网是我区党政机关的办公专网,主要满足涉密信息和不宜公开的办公信息的传输、处理;按照中办、国办关于执行政务内网与政务外网建设的标准和要求,“十一”五期在新行政中心建设全新的区党政内网平台。区政务内网、区政务外网之间实行物理隔离,区政务外网与互联网之间实行逻辑隔离。
(二)建设甘井子区综合业务数据库
“十一五”期间大力建设全区信息资源支撑基础。本着统一规划,加强领导的原则,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加快推进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宏观经济数据库等4大主数据库建设;不断扩充和完善基础信息资源库内容,建立和完善政策法规信息数据库、重点建设项目管理数据库、国土资源数据库、人才数据库、劳动力需求数据库、城市规划建设数据库和档案信息数据库等,不断推进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
(三)建设甘井子区电子政务应用系统
1、主要建设综合办公系统(OA)、政府办公决策服务系统、视频会议系统、文电传输系统等,逐渐开展网络化的协同办公,实现区、镇(街)、社区三级机关办公业务数字化、网络化,建立起决策信息支持系统。
2、根据省、市建设要求,推动综合性的城市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建设区域综合防灾减灾监测信息系统和应急指挥信息系统,进一步提高灾害预警、减灾组织指挥、公共安全和突发事件处置的能力;推动GPS定位技术的应用,实现精确的城市管理;密切跟踪新技术的发展,努力提升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
3、建设领导决策支持系统。基于信息资源管理体系,整合各类政府资源,实现与城市管理系统和应急指挥系统等的互联互通,建设领导决策支持系统。
4、完善电子政府在线服务平台。建成较完备的网上许可系统,实现许可事项的网上申请、网上流转与网上信息发布。集成各部门审批流程,推进资源共享与部门协同,实现跨部门网上联合审批。
5、建设招商项目管理系统。
6、建设政府采购管理系统。
7、建设区财政集中结算管理系统。
(四)以“甘井子区公众信息”门户网站为龙头,组建甘井子政务网站群
1、建成综合性信息交互平台,不断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推动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建设网络管理中心、数据资源中心和数字认证中心,结合统一认证平台的部署与单点登录的实施,实现工作人员办公入口界面的规范统一、方便快捷、安全可靠。形成全区电子政务外网平台运行的支持系统。
2、拓展甘井子区公众信息网功能。通过多种手段实现与居民的互动,全面拓展信息网公共服务功能,并从单纯提供政务和公共服务扩展到为居民日常生活提供信息服务,提升甘井子区公众信息网门户功能,充分发挥其服务公众、汇聚民意的窗口作用。
3、严格按照统一标准,集中管理的要求,建设区直各部门及镇、街网站,组建区政府网站群。区直各部门,镇、街服务器及相关数据服务集中由区信息中心托管,以避免再生“信息孤岛”。
(五)全力推进信息资源统筹监管体系的建立
建立政务信息共享长效机制,加强统筹,明确各部门信息共享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建立信息共享基础设施,推动重点领域和促进跨部门的政务信息共享,提高政府决策、监管和服务的能力。
1、信息资源共享长效机制建设。区电子政务办公室负责全区政务信息资源规划,协调政务信息资源建设和共享等重大事项。按照全市的统一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情况,会同相关部门制定信息资源采集、共享、交换、应用、管理、安全的具体方案与操作规程。完善信息化考核体系,明确各部门信息共享职责,将信息共享纳入年终考核,同时明确各部门信息共享权利,调动部门积极性,形成合力,共同做好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工作。
2、信息资源共享目录建设。以人口、法人、空间地理三大基础库建设为基础,编制政务基础信息共享目录;以面向跨部门和领域应用需求为依托,编制应用信息共享目录;以已存在的应用系统、数据库为基础,编制数据库管理目录。并将各个目录在政务外网门户发布,提供信息查询、定位等服务。
3、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按照“物理分散、逻辑集中”的原则,统筹建设甘井子区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平台,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交换提供支撑服务。
4、结合领域需求,推动政务信息共享。结合全区重点政务工作,推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领域信息共享工作。
(六)推进社会公共领域的信息化
1、教育信息化
加强教育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巩固和完善“校校通”、“班班通”工程,进一步完善教育资源库。到2010年,教育信息中心资源库存储量达10T。学科资源覆盖率达100%。建设“家校通”工程,到2010年,80%的学校实现家长、教师、学生的信息沟通。实现多媒体教学,增设网上视频教学功能。到2010年,使得80%的学校具有网上视频直播功能。深化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宣传普及科技教育知识,实现网上自主学习,初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城区建设。
2、科技信息化
开发科技信息资源,积极组织科技信息上网;逐步实现技术市场、重大技术供求信息、科技成果转让、项目对接专利查询等网上发布和咨询。
3、医疗卫生信息化
依托区公众信息网络平台及信息资源体系,建设公共卫生信息平台,提高卫生服务水平,改善居民健康生活质量,以信息化促进卫生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4、文化体育旅游信息化
发挥区域文化特色,推进文化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推动形成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加快数字图书馆、数字档案馆建设。
5、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加快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信息化建设,建立以“自然人”为核心的人才管理、培养、发展新机制,实现人力资源的科学规范管理,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切实保障。
6、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化
初步建成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劳动力市场网的建设和完善,以及社会保障资金征管、发放、查询与监督信息系统。基本普及社会保障卡,积极推进劳动保障业务的电子化和社会化运行,实现劳动保障系统各项业务的信息共享和交换。
7、农业信息化
开发农业信息资源。建立农业资源、政策法规、科技技术和农产品产销信息数据库,建设农业和农村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服务系统、扶贫信息系统、防汛抗旱指挥信息系统等。健全农业信息服务组织。加强农业信息管理工作,规范农业信息市场行为;大力发展农业信息服务组织,做到农业政策、技术和农业产品产销信息服务及时、准确,初步实现农业服务信息化。实现农产品产、供、销网络化。
(七)推进数字化社区建设
加强数字化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信息服务延伸到基层的渠道。构建方便、快捷的信息获取渠道。建设社区政务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探索基于“数字社区”的新型社区服务和管理模式。
(八)强化信息安全保障工作
1、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区级数据容灾备份中心,建设完整的病毒防范、网络攻击防范体系。完善和升级现有信息安全设备,提高信息安全防护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
2、安全认证体系。利用CA系统,加大数字证书应用推广力度,建立面向政府工作人员、面向企业、面向公众的安全认证体系。推进电子签名、电子签章在政务系统中的应用。
3、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信息内容的监管,建立健全各种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提高信息安全的规范管理能力。完善安全预警机制和安全应急体系,提高处理突发性安全事件和进行安全防护的能力。推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信息系统风险评估制度。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电子政务管理体制
加大电子政务办公室的工作力度,发挥其对重大电子政务事务进行辅助决策的作用,建立和完善电子政务管理体制,加强电子政务工作的统筹管理,加大电子政务工作推进的执行力度建立首席信息专干制度。建立重大电子政务工作协调机制,加强部门协同,推进资源整合。推行电子政务应用工程“一把手负责制”。
(二)推进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的规范管理
建立健全电子政务建设的各项制度,完善相关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指导全区电子政务建设工作的开展。加强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的统筹管理与规范实施,项目启动前必须先立项,进行充分论证与严格审核,再完成项目招投标;项目建设分步进行,实施有效监理;项目完成后做好验收评估与审计。
细化电子政务水平考核指标,探索建立电子政务水平综合测评体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多渠道筹集资金,逐年加大对电子政务建设的投入,为电子政务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强化电子政务建设资金的管理,积极探索电子政务建设的效能评价体系。
(三)加强电子政务人才梯队建设
在全区范围内,加强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等不同层次的电子政务人才梯队建设。建立电子政务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流动机制,在就业环境、收入分配和生活环境等各方面增强对电子政务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区内各委办局要根据电子政务发展需要配备电子政务专职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培训,鼓励参加专业认证考试,落实信息安全工作人员持证上岗。加强能力建设,打造一支既精通政府管理工作、又具备先进电子政务管理理念和技术技能的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
(四)加强电子政务建设的发展规划工作
遵循统一规划的原则,根据国家、市、区对电子政务工作的要求,搞好电子政务建设的规划工作。建立规划动态调整机制,结合实际情况,每年对规划做及时的动态调整,提出下一年度规划实施指导意见和年度重点工作,提交区政府批准后实施,作为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
(五)加强电子政务战略研究
充分借鉴国内外电子政务建设的先进经验,聘请成立电子政务专家组,咨询论证电子政务项目,积极开展战略和理论层面研究,使电子政务建设服务于当前城市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解决,前瞻性地研究未来将要面临的新问题及解决方案,从宏观上统筹把握区电子政务发展战略方向,为电子政务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使电子政务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
(六)加大电子政务推广与普及力度
开展多种层次的电子政务教育与培训,充分发动社会各种力量参与电子政务宣传普及工作,大力普及电子政务知识,提高全员信息素养,集合社会力量共同探索缩小数字鸿沟的解决办法,促进未来信息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