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部:信息化带给百姓更多实惠
来源:中国信息主管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让社会保障卡成为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标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主任赵锡铭,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到。从1999年上海发放全国第一张社会保障卡到“十二五”期间8亿张社保卡覆盖民众的规划,从2002年10月启动的金保工程到如今“一卡通”步入百姓日常生活当中。这些变化,在赵锡铭眼里不仅仅只是简单的将老百姓手中的医疗蓝本变成了带电子芯片的社保卡,其实质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正在逐步加快。
  
  “十二五”期间将有8亿张社会保障卡发放到居民手中
  
  “社会保障体系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民生工程,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管理和百姓生活,现在我国具备社会保障体系信息化全面推进的基础和环境。”与9年前担当金保工程先遣兵时面对诸多困难的情况相比,如今,赵锡铭在说这番话时表现的信心十足。
  
  金保工程:一场需要转变观念的信息化革命
  
  2002年开始实施的金保工程,如今已经过去9年时间,目前金保工程一期项目正在验收阶段。作为整个工程的具体建设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扮演着重要角色。
  
  “金保工程像一场革命,这场革命最大的困难并不是技术,要改变人们以往传统的观念比技术的推进更难。”这番感慨是赵锡铭对过去9年工程实施过程的深刻体会。对于金保工程这样一项规模宏大的民生工程,起初各地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也是各自为政,一盘散沙。而对金保工程这样一项全国工作来讲,如果有一个省市没有完成与中央的数据共享,造成的“信息孤岛”都将影响整个工程的实施效果。“如果不把统一建设、统一规划、统一标准作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永恒主题,不断地加以宣传和推广,改变人们对信息化本身的一些理念和认识,就不可能做不到全国统一。”赵锡铭说。
  
  在金保工程实施的9年时间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的同志们奔波于全国各个省市,亲自坐阵督促,确保各省市齐头并进。如今,金保工程验收通过的119个示范城市被树以典型在全国范围推广。以点代面、抓典型、做推广成为金保工程一期成功经验,赵锡铭表示,这些经验在后期工作中还会继续坚持。
  
  目前,中央到省市级的网络已经连通,全国网络形成一体,实现了社保信息共享。赵锡铭特别给记者强调了社保信息全国共享的实际意义,“现在你只要说出参保人员姓名,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立刻就能查到有关参保人员的社会保障信息。”赵锡铭所说的信息共享不仅仅体现在对数据的准确定位,而且在对数据进行筛选整理的效率上提高了很多。以前要查询某地区企业职工的社保信息,需要工作人员耗费大量时间。如今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的各级经办机构,只需数个小时就能实现,极大地提高了效率,方便了百姓。
  
  目前,全国金保工程一期建设已经进入验收阶段,业务专网建设已经基本完成,并进入部、省、市、街道、社区多级网络贯通和向乡镇、区县经办机构延伸的新阶段。数据中心建设,各地网络和系统已经基本建成。金保工程二期将实现对各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业务、各类服务人群、各类经办服务网点及各项系统功能的全覆盖。当金保二期完成后,全国参保人员的养老、医疗保险转移、百姓异地就医、异地养老等信息处理,将都可通过信息网络予以支持。
  
  让社会保障卡成为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标志
  
  “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保障信息网络建设,推进社会保障卡应用。”今年被写进国家“十二五”规划建议当中。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本部门“十二五”规划中,将对全国8亿民众发放社会保障卡列入其中,并通过积极推进一卡通工程实施。
  
  “社会保障卡最终面向的13亿民众,让社会保障卡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标志。”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赵锡铭和他的团队肩上责任更加沉重。按照计划,要健全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统一行业内的技术标准是信息中心不得不面临的难题。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至今很多城市的“五险”——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仍归属不同机构管理,各机构的信息化也各自为政,不仅纵向网络不联通,即使同城的不同险种间都无法实现数据共享。
  
  为了打通这些子系统,让社保信息互通共享,赵锡铭和他的团队花费了近5年的时间。“现在社保体系信息化已经形成一盘棋的局面,我敢保证的说,全国95-98%的社保信息实现了共享。”如今,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本级相关人员的电脑上就可以查到全国参保人员的养老金缴费、待遇发放情况。
  
  社保信息实现全国共享,给数据中心带来不小压力。面对庞大而且不断激增的社保信息,各级经办机构要在较短时间内对数据进行筛选并保证数据准确性,这对软件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全国社保部门的系统都是统一标准,对系统的测试也是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中心完成,测试结果显示,我们的软件是安全可靠的。”针对赵锡铭的回答,记者采访了中国惠普有限公司软件及服务部技术顾问李云岗工程师。李云岗告诉记者,“像应用在社保系统这样的特殊软件,测试过程中不仅要保证业务的连续性,尽量减少安装、性能、测试及其他基础活动的相关风险,同时还要覆盖整个应用生命周期的变更管理、维护和升级。”
  
  社会保障体系的信息化建设,与传统行业信息化建设不同,前者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注重社会效益。“作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的信息化建设,要比其他行业的要求更充分,更明确,更具体。因为社保系统要覆盖老百姓任何一个需要提供服务的场所、地点。这些系统触角要伸向社会的各个层面,各个角落。”赵锡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