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制约监督 推进民主管理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在党的统一领导下推行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是增强权力运行透明度、有效防治腐败的重要举措。2010年,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进一步强化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三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政务公开社会效益切实提高

一年来,各地区各部门严格按照全国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的工作部署,以促进阳光施政、有效预防腐败为目标,以服务人民群众为主线,以推进行政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狠抓工作落实,切实提高政务公开的社会效益,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进一步规范行政权力行使,推进行政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各地区各部门进一步规范和减少行政审批,建立健全行政审批权力行使的监督体系。广西壮族自治区在新一轮行政审批项目清理中,共清理159项行政审批项目,清理比例达10.8%。宁夏回族自治区对现有的行政审批事项及其设立依据、实施条件、审批程序和时限要求进行集中清理,并全部纳入政务服务中心办理。郑州市完善行政处罚裁量制度,对45个行政执法部门的10280项处罚项目划分处罚阶次41280个。

各地区各部门全面贯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为重点,努力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公开意识进一步增强,公开内容得到细化和充实,提高了社会满意度。2010年河南省主动公开政府信息63万余条,比上年增加39%;黑龙江省主动公开政府信息99.5万条。完善依申请公开,有效满足群众特殊信息需求。2010年,辽宁全省共受理群众依申请公开(含群众提出的政策咨询)110余万件次,都及时依法予以回复。认真回应群众关切,以公开促进民生问题的解决。四川省《阳光政务》节目开办五年多来,共有83个省级部门、单位的厅级干部400多人次和处级干部2400多人次到电台直播间与群众沟通交流,问题解决率和群众满意率达90%以上。

全国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组织召开全国深化政务公开推进政务服务建设经验交流会,总结推广了呼和浩特市等地的政务服务建设先进经验。各地区认真贯彻会议精神,以政务(行政)服务中心为主要载体,整合资源,拓宽渠道,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同时,政府网站、服务热线、电子政务、电子监察发展态势良好,在线办事和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实体和虚拟大厅相互促进。据统计,31个省(区、市)共设立政务(行政)服务中心2842个,全国24849个乡镇(街道)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占总数的57.5%。江西省建成了五级服务体系,11个设区市、101个县(市、区、管委会)均建立了行政服务中心,1417个乡镇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17135个村设立了便民服务代办点。成都市政务服务中心2010年受理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25.8万件,当场办结25.75万件,按时办结率达100%。

监察部、国家预防腐败局、香港廉政公署、澳门廉政公署联合召开了“财政预算公开与防治腐败”三地研讨会,大力推进财政预算公开工作。66个国务院部门和单位公开了部门预算,社会反响良好。青岛市选取了22项涉及重大民生的财政专项资金,如新农合补助资金、促进就业资金等,进行公开试点,涉及金额约18亿元。秦皇岛市将300余个重点项目、38.5亿元资金纳入专项资金公开运行平台系统,实现资金使用的统一监管和全程公开,平台访问量达到10万余人次。

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制度进一步完善。学校、医院等单位围绕学生招生录取、基建项目、医药购销等容易出现问题的重点环节,进一步扩大办事公开范围。探索实行司法公开制度。河南省创新审判公开制度,推行裁判结果公开,全省上网裁判文书17万余份,全省检察机关坚持开展“检察开放日”活动,现场接待群众2万余人,受理控告和申诉材料1100余件。

进一步完善并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考核评议制、追究问责制等制度,建立健全管理、监督、评价和责任追究机制,政务公开工作规范化、法制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政务公开成为各级政府施政的一项基本制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有力地推动了服务型政府建设。

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深入推进

2010年,各级厂务公开协调领导机构紧紧围绕中央关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决策部署,坚定信心,扎实工作,积极进取、锐意创新,厂务公开、职代会建制率稳步提高,覆盖面不断扩大,体制机制制度更加完善。

截至2010年9月底,全国已建工会的企事业单位单独建立厂务公开制度的有211.3万余家,比上年增加36.1万家,增长率为20.61%。全国通过区域、行业职代会制度实行厂务公开的企业75.3万家。其中,公有制企业22.9万家,建制率为63.76%;非公有制企业(含区域、行业职代会覆盖企业)225.4万家,建制率为62.22%;事业单位38.3万家,建制率为54.3%。

在2010年11月4日召开的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北京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输配分公司等408个企事业单位荣获“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称号,北京市西城区厂务公开协调小组等100个省级以下机关单位获得“全国推动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对促进反腐倡廉建设,推动企事业单位改革发展和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国有企业改制重组过程中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切实加强,保证国有企业改制重组顺利进行。各单位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将改制重组方案提交职代会或职工大会审议,职工的裁减和安置方案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提交职代会审议,让职工群众更多地了解相关政策。改制后成立的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制定了《股东大会议事规则》和《职工代表大会条例实施细则》,既保证了职工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又维护了股东大会的权威和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非公有制企业普遍建立职代会制度,职工群众参与管理能力进一步提高。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江苏省广泛开展了以“共担经营风险、共商发展大计、共尽责任义务、共享发展成果”为主要内容的“共同约定行动”,全省5万多家企业承诺不裁员、不减薪,促进职工与企业一道团结迎挑战、合作渡难关、聚力谋发展。天津市南开区提出“四个必须”的公开原则,即:凡是涉及职工劳动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的事项必须公开;凡是企业制定的规章制度必须公开;凡是解除劳动关系和处分职工的情况及理由必须公开;凡是集体合同及工资集体协议的签订、修改、履行等情况必须公开。

——公司制企业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不断规范并融入现代企业制度框架。新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设立了“员工服务中心”,接待职工来访,为职工做好释疑解惑工作;设立了总裁信箱、职工民主信箱、意见箱共35个;开通了职工民主热线电话。

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调研检查和理论研究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国厂务公开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领导带队开展调研检查,加大政策指导和工作落实力度。同时,各地努力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河北、江苏、河南等省把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十二五”总体规划之中,统筹安排、综合实施。

村务公开和“难点村”治理不断深化

2010年以来,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加强组织协调和工作指导,各地区各部门以促进“难点村”经济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为目标,以巩固和扩大治理成果为重点,加大力度、强化措施、扎实工作,基本实现了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群众民主法制素质、健全并落实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加强农村基层组织、促进各项工作的目标,为“难点村”治理工作取得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全国排查出的12719个“难点村”中,目前64%已经得到根本治理,情况明显好转;27%已经得到有效治理,取得初步成效;还有9%正在治理之中。

坚持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治理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湖北省沙洋县推行村级民主管理“谈、问、议、管、办、督、评”七字诀(群众谈事、干部问事、集中议事、民主管事、高效办事、跟踪督事、公开评事),保障农民群众享有正当的民主权利。山西省运城市建立民主公开信息化“农廉网”,对县直涉农单位和乡镇主要领导轮流排班,群众通过QQ联系平台,向相关领导“面对面”反映问题,解决了一系列群众反映的急难问题。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切实提高“难点村”治理工作实效。山西省根据城中村、矿产资源村多、矛盾突出的现状,围绕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征地拆迁、“三资”管理、村务民主公开等问题,出台了《关于加强城中村党风廉政建设的指导意见》,着力解决城中村拆迁改造、土地征用补偿费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出台了《关于加强资源型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指导意见》,着力解决矿产资源型农村村矿矛盾、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出台了《关于加强矛盾突出村党风廉政建设的指导意见》,着力推动矛盾突出村突出问题的解决。

坚持创新制度、规范管理,着力构建“难点村”治理长效机制。浙江省衢州市石梁镇以建立“村情百宝箱民情档案”机制为契机,通过与村干部、村民面对面交流和沟通,按照“一村一室、一户一档、一事一表”的要求,建立民情档案。目前,全镇90%以上的农户建立了户情档案,所有村建立了村情档案,全面完成了所属34个村的“村情百宝箱民情档案”文字建档和信息录入工作。重庆市合川区铜溪镇认真落实村“两委”联系服务村民的“三项制度”,即坚持做到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每周一天定期接访村民,村“两委”领导班子成员每年两次进家入户走访村民,对村民反映的意见和建议定期办理和及时反馈。2010年,通过走访、接访,该镇共收集村民反映意见114条,已解决112条。

坚持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确保“难点村”治理工作的部署和要求落到实处。2010年6月,湖北组织全省“难点村”治理工作督导检查活动,共派出12个督查组,对17个市(州)、82个县(市、区)的治理工作进行了督导检查。山西省开展了领导接访活动,全省3500余名县处级以上干部参与大接访活动,1万余名机关干部深入基层下访督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