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载成长路,110为民情怀不变
来源:人民公安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作者 : 李科   
  
  110,为便民而生

  1986年1月10日,凌晨3时许,广东省广州市公安局110报警台铃声大作。

  接警员迅速接通,疾笔记录。派出所民警火速赶往现场先期处置这起酒店财物失窃案……

  回忆起全国首个110报警台的诞生,广州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现任负责人、我国第一代110接警员陈森盛至今记忆犹新。

  他明白,也正是伴随广州110报警台组建当夜这破啼一声,我国110发展史册已然记录下第一笔实绩。

  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刚刚起步。人、财、物的大流动,使社会治安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何适应新形势,研究新办法,有效维护社会治安,从公安部到基层公安机关,都在积极探索。

  一个集报警、指挥、处警于一体的系统成为公安工作燃眉所需,组建报警服务台的工作也被提上日程。1987年,公安部工作组到广州进行实地考察后,发出了《关于在大中城市公安局普遍建立110报警服务台的通知》。

  从此,大江南北陆续迈出了“摸着石头过河”组建110报警台的步伐。

  从1991年1月5日开始,漳州电视台连续一周播出的一条特殊广告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从即日起,漳州110报警台改为报警服务台。漳州市民有困难需要警察帮助的均可拨打110。”

  随后“有警必接、有难必帮、有险必救、有求必应”的“四有四必”崭新承诺,被漳州110创始人、现任福建省龙岩市公安局局长郭韶翔在 “摸石头过河”的过程中逐一贴在110报警电话机旁。

  早在1986年漳州市公安局就设立了110盗警电话,可5年来只有20来位群众拨打过。自从这则由郭韶翔自己撰词、自掏腰包的广告播出后,报警求助电话数量直线上升到月平均25次,最多时每月70余次。

  “全世界警察中只有中国警察名称前有‘人民’两字,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郭韶翔深刻体会到,坚持“为人民管治安”而非“为治安管人民”的执法理念,才会在警民之间架通一座心桥。

  1996年8月,公安部在漳州召开“全国城市110报警服务台建设工作现场会”,推广漳州110经验做法。

  4个月内,全国大中城市全部开通了110报警服务电话,并以“快速反应、为民服务”为基本要求,加快了巡逻机制的建设,从此110在中国大地上逐步“灵”了起来。

  在这场 “维护治安与服务群众并重”的全新警务模式革命中,“执法为民”理念随着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处处彰显:

  2005年,深圳率先采用路灯杆定位标志辅助报警。从110民警接警,在电脑里输入路灯杆编码,到利用警用地理信息系统查看、调配离警情发生地最近的警力,整个过程仅需数十秒钟。

  2006年,110、119、122“三台合一”建设基本完成,不但有效整合了警务资源,而且极大方便了群众报警求助。

  以扑救火灾为例,指挥中心迅速调派消防警力的同时,还可调动交警、派出所警力维护秩序,根据情况调整路口红绿灯,确保消防车辆快速通过……

  群众普遍反映,现在拨打110更方便了,公安机关出警的速度更快了。

  110,因利民而强

  记者点开 “广州金盾网”,进入“110网上报警”页面,看到页面左侧是报警电话、短信和邮箱公示,页面右侧是报警人基本信息和报警内容自填表格。其中,在“报警人分类”一项,报警人可选填“一般报警”、“网络安全报警”或“有害手机短信报警”,分类清晰明了。

  爱民不是一句空口号。适应社会治安形势发展新需要,不断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不仅要有爱民之心,更要与时俱进学习新本领。

  近年来,“网络110”、110短信报警平台、“草原110”、“空中110”在辅助报警方面作用突显。其背后,正是科技强警在有力助推。

  今天,各地公安机关已基本建成了一个以公安信息化网络为基础,以视频指挥系统、信息报送系统、“三台合一”接处警系统为核心,以警用地理信息系统、GPS卫星定位系统、值班管理系统等为辅助的一体化指挥平台。公安部指挥中心与全国各省级指挥中心的视频指挥调度系统已全部接通,并在实战中得到检验。

  在2008年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中,公安部指挥中心按照部领导要求,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各级公安指挥中心,从28个省(区、市)紧急调集公安消防特勤、公安特警、公安边防医疗队伍共1万余人分乘多架民航包机驰援灾区……警力调集之多、范围之广、集结速度之快,在公安历史上均属首次。

  做强指挥中心龙头,精简中间环节,实行110分类、分级处警,扁平化指挥调度机制的建设大大提升了110警务效能,区域警务协作等现代化警务机制也在实战中不断建立与完善。

  2003年5月,公安部出台《110接处警工作规则》,首次全面、系统、科学地对全国公安机关110报警服务工作的职能、工作原则、工作要求、接处警范围、受理程序、工作机制、警务保障、法律责任等方面做了较为明确的规定。此后,各地建章立制,蔚然成风。

  从一部简单的电话到今天的合成化接处警系统,从简陋的工作簿到目前统一、现代化的单警执法装备标准,从行政化的层级部署到现在扁平化指挥、区域性警务合作防控,从个别城市尝试运行发展到现在覆盖全国大中小城市、农村、乡镇和草原、海疆——25年来,110的每一步发展,始终贯穿着一条“执法为民”的主线。

  因便民而生,因利民而强。“民本”精神正是110核心价值所在。

  作为党和政府暖民心、体民意的一项重要工程,作为公安机关的一面旗帜、一个品牌,已走过风雨25载的110,在我国“十二五”开局之年改革开放纵深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正强力推动公安工作整体和公安队伍建设迈向正规化、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