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电子政务;信息素养;行政体制;移动互联网;远程教育
摘要:分析了制约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主要问题:互联网的普及率低、公众的信息素养整体偏低、政府网站流于形式以及行政体制改革滞后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快发展我国电子政务的相应对策建议。
1992年克林顿就任美国总统时就宣布,他的政府将是一个电子化的政府。不久,美国全国绩效评估委员会(NPR)即提出,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政府改革中,建立一个经济高效的政府,开始实施“重塑政府”计划。这一举动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巨大反响,日本、英国、法国、韩国、新加坡等许多国家都纷纷提出了类似的计划,试图通过电子政务的建设来增强政府的执政能力,以便在新经济时代的竞争中领先一步。经过10余年的发展,虽然各国电子政务建设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实施电子政务的环境基础不同,因此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现今我国正处于政府管理和经济结构的转型期,各种矛盾日益突出,电子政务面临的问题也尤为复杂。
一、制约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互联网普及率低
电子政务以现代信息通信技术为基础,一方面需要建立起覆盖范围广泛的网络通信设施,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这些设施,普及信息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两方面“一硬一软”。我国的硬件建设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据统计,截至2009年,我国共完成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3万亿元,建成光缆网络线路总长度达826.7万公里。绝大多数的乡镇和行政村接通了互联网,3G网络基本覆盖全国,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三网融合也已经确立了阶段性目标,明确了时间表。而相对于硬件基础实施的完善,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仍显不足。
截至2010年4月,我国网民人数已达到4亿,虽然这一数字早已超出世界上所有国家,但我国人口基数大,网络普及率还未达到30%;而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的网络普及率均已超过70%。更为突出的问题是,我国区域发展极不平衡,数字鸿沟问题长期存在,贫困地区和广大农村的网络普及率仍然很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报告显示,2009年底中国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仅为15%。受经济和其他各种因素的制约,在这些地区发展互联网的应用困难重重,城乡互联网普及率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二)公众信息素养整体偏低
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PaulZurkowski)首先提出信息素养的概念,并将其作为新时代人才评价的重要指标。关于信息素养,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定义是美国图书馆协会提出的“信息素养是能够感知信息的需求,有能力获取、评价、有效利用所需信息,并具备学习的能力”。张基温认为,信息素养由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品质三个方面组成[1]。时至今日,信息素养的含义日趋广泛,它不仅包括挑选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保存应用信息的的基本技能,还包括在新时代的环境中独立自主学习的态度、方法以及批判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人的上网行为从一个方面折射出人的信息素养。当前我国的互联网处于快速发展时期,近几年网络用户数量呈几何级数的增长,新增网民众多。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2008—2009中国新网民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显示,在新网民的各种网络应用中,使用率排名前三位的依次是网络音乐、即时通信和网络新闻,很多新网民上网行为是从娱乐和人际交往开始,深层次的应用不足。就整体而言,我国网民的上网行为也不成熟。根据艾瑞咨询集团的调查,2009年中国网络用户访问次数最多的服务是博客、社区、交友、网页搜索、媒体首页等;增长较快的服务有在线视频和电子商务等;网民使用最多的软件是网络浏览、安全防护、即时通信和影音播放。据此不难想象,当前我国相当多的网络用户上网行为以娱乐目的为主,部分网络用户开始关注电子商务的应用,关注电子政务等其他方面应用的人数较少。
虽然上网行为与人的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等因素有关,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网民的信息素养整体偏低,利用网络服务于工作和生活的意识不足,网络应用面过窄。这种状况降低了公众对网络的认同度,再加上各种媒体对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的负面报道很多,部分并未接触网络的人将上网等同于玩游戏,不知道网络除了娱乐还能够做什么,不了解互联网的价值,对使用互联网持否定态度。电子政务的服务对象主要就是公众,如果公众不了解网络信息技术,不会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不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不能够评价和利用所需的信息,甚至对使用网络存在偏见的话,那么就根本谈不上应用电子政务。因此,在网民人数激增的现状背景下,提升网民乃至公众的信息素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三)政府网站流于形式
我国政府顺应电子政务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在一系列“金字工程”之后,于1999年正式启动了“政府上网工程”,电子政务开始进入实质性的建设阶段。经历了短短的10年时间,我国就已建立政府门户网站4.5万余个,国家机关、地级市以上政府和80%以上的县级政府都建立了电子政务网站。不过,在这些成绩的背后仍然隐藏着严重的问题。政府网站存在的理由无外乎它是信息发布的权威窗口,是办事服务的绿色通道,是公众参与政务、发扬民主的有效途径,而发挥这些作用的的前提条件是有人访问,无人访问的网站什么价值也没有。据CNNIC统计,2009年我国有近三成的网民表示绝少或者从来没有访问过政府网站,有45%的网民每月或少于每月上一次,只有7%的网民每天都上。如果排除掉政府工作人员,上政府网站的网民比例恐怕更低,政府网站面临着无人问津的困窘。
不能把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简单地归结为网民的信息素养低,以至于没有意识、没有能力利用政府网站去获取官方信息。实际上,政府应该对这一问题承担更多的责任,理由有三:一是政府网站信息更新速度过慢,网民通过商业网能够更快地了解信息;二是政府网站很少关心用户需求,互动交流和办事服务功能较弱;三是我国网民的网龄普遍偏低,网络行为不够成熟,而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提升,网民上网必将走出以娱乐为主要目的的误区,在这一阶段,政府有责任对网民的行为进行引导,加快转变的过程。
作者:王亚飞 王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