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电子政务应当关注社会公平。为了解我国农民工对电子政务信息服务的利用情况,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江浙一代农民工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收入水平、信息素养水平、周围人的影响、政府网站在搜索引擎与传统媒体上的宣传力度以及政府网站针对农民工的专门服务是促进农民工从电子政务服务的潜在用户向现实用户转变的重要影响因素。为此,政府应当加强九年制义务教育中的信息技术教育,提高农民工收入,尤其应加强政府网站专门针对农民工服务的功能建设,从而促进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功能的充分发挥。
关键词:农民工 电子政务服务 潜在用户 现实用户
1 问题的提出
近十年来,通过政府网站与其它电子政务途径,我国政府为公民、企业、政府职员及其它社会组织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与办事服务,提高了行政效率。《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指出:我国的电子政务稳步展开,成为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推进政务公开的有效手段……改善了公共服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十五条规定,政府网站是获取政府信息的重要方式。2007年1月11日召开的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发布结果表明,国务院部委网站拥有率为96.1%,省级政府网站拥有率从2005年的90.4%上升到96.9%,地市级政府网站拥有率从2005年的94.9%上升到97%,县级政府网站抽样拥有率从2005年的77.7% 上升到83.1%。《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水平评测报告》(2006)和《中国电子政务研究报告》(2006)也指出,我国电子政务尤其是政府网站正在逐年上升和完善。不断完善的电子政务服务体系在客观上为我国公民提供了充分的政府信息与服务保障。
同期,我国政府也十分重视对农民工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所谓农民工,是指从农村来到城市从事各种行业工作,但不具备城市户口的工人。在《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2006)中强调要“加强和改善对农民工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发挥企业、社区和中介组织作用,为农民工生活与劳动创造良好环境和有利条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关于我国信息化战略的重点,第一条提到:推进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整合涉农信息资源,规范和完善公益性信息中介服务,建设城乡统筹的信息服务体系,支持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合理有序流动。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主要是指农民工。这些政策为电子政务关注农民工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但是,从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应用的情况来看,由于数字鸿沟的存在,只有部分公民能够享受电子政务服务。这和世界许多国家的情况相似,尚有大量人口在接入或利用电子政务服务方面存在障碍。在我国公民当中,农民工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根据国家统计局农民工统计监测调查,截至2008年12月31日,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2542万人 ,已接近2.3亿,约占总人口的17.1%。与此同时,根据CNNIC的调查,截至2008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2.98亿人,普及率达到22.6%,其中,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所占比重为2.6%,约为775万人,占农民工总人数的3.44%。另外,产业、服务业工人占总人口的2.0%,约为600万人 。如图1所示。显然,无论从人口数量还是从上网比例来看,农民工中上网人数比例远低于我国的网络普及率。CNNIC的调查还表明,与2007年相比,网民中高中、初中学历所占比重继续提升,互联网日益向低学历人口普及,但主要是学生群体。在非学生网民中,初中及以下网民的比例明显低于网民总体,而高中及以上比例则高于总体。也就是说,互联网向非学生群体的低学历人群的渗透速度明显低于学生群体。这意味着,以初中、高中低学历为主体的农民工群体上网率的增加速度仍然是相当缓慢的。
图1 截止2008年12月31日我国农民工网民占总人口比例情况
上述分析表明,一方面,政府十分重视通过电子政务为农民工提供公共信息服务,在电子政务的制度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巨大;另一方面,由于农民工群体的特殊性,他们的上网率普遍较低,其具体的信息需求以及影响他们获取电子政务服务的因素并未被真正了解。电子政务服务的供给与农民工的接收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这不但造成了电子政务服务的浪费,也影响到农民工信息福利的增加和信息权利的保障。作为一项公共服务设施,电子政务在社会弱势群体中的普及应用,对于电子政务的价值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农民工对政府信息的需求状况,获取政府信息的行为模式,以及在此过程中存在的障碍,以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2 研究回顾
目前中国农民工的数量已超过了传统的由城镇居民构成的产业工人,占中国工人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 。近年来,关于农民工主题的研究增加较快,内容涉及农民工社会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2009年湖南省关于返乡农民工的调查发现:32%的返乡农民工希望政府能提供就业信息,28.5%的人希望能帮助联系就业,13.6%的人希望政府能组织进行生产技能培训,9.3%的人希望给予自主创业扶持,6.1%的人希望能提供贷款担保,还有10.5%的人希望政府能提供其他方面的帮助 。可见农民工对政府信息与办事服务有较大的需求。
与地方政府偶发性的调查相似,目前,关于农民工信息保障与电子政务服务的学术性研究也同样比较少。原因可能有二,一是农民工流动性强,调查数据不易获得;二是目前电子政务的研究并没有过多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应用。周宏仁(2005)指出,一般意义上的社会管理信息系统实际上往往指的是“城里人”的社会管理系统,而农民工作为我国公民中最大的一个板块,却往往是被忽略的,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体化的农民工服务系统,为农民工提供一门式的政府服务 。他在《信息化论》一书中披露,采用网络形式“上网找工作”的农民工已经占到农民工的10%左右 。2007年4月30日《计算机世界》发表了《农民工信息化生存报告》,对50位农民工进行了访谈调查,结果显示35岁以上的“第一代”农民工,90%都不会使用电脑;35岁以下的“新生代”农民工尽管几乎人人都会上网,但上网的内容一般只有聊天和玩游戏。所有受访农民工都没有用过城市里的信息亭,排名前三的理由分别为“不敢用”、“没人教”、“看见过但不知是什么”。近八成35岁以上的农民工表示愿意为学习电脑技能而付费,但是只有不到5%的人接受过简单的上网培训。同时,由于缺乏资金,农民工网站所面临的处境十分艰难 。另外,关注农民工信息化问题的还有李建平(2006) 与金晶(2007) ,分别阐述了构建一体化的农民工信息服务体系的深远意义。
3 研究方法与人口学统计数据
3.1问卷与样本
问卷设计为封闭式问卷和开放式问卷两大部分,共包括四个模块:农民工的一般信息需求及其获取途径调查;农民工对网络的使用情况;农民工对政府网站及电子政务的利用情况调查;人口学统计部分。具体包括卷首语、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三种形式。
受到时间及成本条件的制约,我们主要采取滚雪球式的抽样方式。问卷发放对象全部为农民工,其中大多数为青壮年农民工。《2006年农民工满意度报告》显示54%在浙江的被调查者愿意继续留在目前打工的城市 。因此,我们调查的地区也主要集中在浙江中小型企业集中的地区,农民工工作所在地主要为浙江义乌、金华、温州等地,另外还包括福建、天津、上海、湖北、青岛、无锡、苏州、武汉等地,接受调查的农民工籍贯所在地主要为安徽、湖南、浙江、内蒙、湖北、四川、山西、河南、江西、贵州、云南、陕西、山东等省。从2009年1月至3月,我们通过亲自发放、委托发放、电子邮件、网络交流工具等方式发放问卷,总共200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139份,回收率为70%。数据回收之后,对数据的有效性进行了检查,由于问卷以单项和多项选择题目为主,主要目的是做汇总统计,因此我们主要检查了回收问卷的完整性。然后采用SPSS16.0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2人口学统计数据
在有效回收的问卷中,男性占44.4%,女性占55.6%,其它特征包括学历、行业、收入情况如表1、表2、表3、表4所示。
表1 调查对象年龄分布
表2 调查对象学历分布
表3 调查对象行业分布
表4 调查对象月收入分布(总回答人数99人,占总调查人数的71.3%)
3.3样本的代表性
2006年8月,国家统计局开展的城市农民工情况专项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29425位农民工中,进城农民工以男性(64.66%)、已婚(61.82%)、25~45岁的青壮年(61.40%)为主;就业的行业分布以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为主;岗位涉及面很广,从生产工人到专业技术人员,从普通员工到管理人员,从个体户到企业主都有,他们月均收入为966元,且福利待遇普遍不高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我们的调查对象中女性人数、16-24岁的年轻人、月均收入高于平均水平,而所在行业更倾向于体力劳动程度较轻的行业。
从受教育水平来看,在我们的调查对象中,初中文化程度占43.2%,高中占32.2%。《四川省青少年年鉴》(2007)提到,2002年外出务工人员总数除2.8%的人识字很少或不识字以外,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占外出劳动力的71.1%;受过职业教育或培训的由1994年的12.3%上升到2002年24.82% 。可见,关于调查对象的受教育水平,我们调查的样本也略高于官方大规模的调查数据。
总体来看,与我国农民工的总体分布情况相比,我们所调查的样本中女性比例较高,年龄结构更加年轻,学历水平更高,收入水平更高。除了抽样方式与样本规模造成的影响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所调查对象的行业分布基本没有包括建筑业这样的重体力劳动产业,地区分布更集中于江浙经济较发达地区,造成了调查对象收入水平高于总体平均收入。
可见,我们的调查样本并不能准确代表我国农民工的总体情况,而是反映了我国农民工中经济相对富裕、文化水平相对较高、收入水平相对较高的一个群体,这是一个更有可能接入和使用互联网以及政府网站的群体。可以推断,我国农民工总体对于电子政务服务的需求与使用情况,将低于本项研究的调查结果。大样本调查是一件需要花费大量成本和时间的工作,限于我们的研究条件,本研究在样本量不大的情况下所做的调查结果,可以为我国农民工使用电子政务的情况提供一个较高端的参考点,这也是本研究的意义所在。
4 数据分析
4.1关于农民工信息需求与获取的调查
4.1.1关于农民工信息需求的调查结果
如表5所示,农民工所需要信息排名前几位的依次是招工就业、法律权益保护、子女入学、培训、致富方法、医疗养老保险、国内重要新闻等信息。这些信息都具有较强的公益性和公共性,有些需要以政府为主导进行提供,有些则只能由政府来提供。
表5 受调查农民工信息需求
4.1.2关于农民工获取信息的途径调查
如表6所示,农民工获取信息最主要的途径依次是电视、网络、报纸与手机。据2006年8月国家统计局开展的城市农民工专项调查,城市农民工生活状况较差,大多居住在简陋宿舍,甚至工棚;50%以上的农民工工作之余的主要休闲方式为看电视、睡觉、看书看报 。这与我们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
表6 调查对象获取信息的途径
4.1.3对于信息来源真实性的信任
在关于对信息来源真实性的信任问题上,调查结果如表7所示,在农民工现有的信息获取方式当中,最值得他们依赖的信息来源是电视和政府公告,对于报纸、网络的信任度则较低,这也说明电视媒体与政府信息在农民工心目中具有比较高的权威性。
表7 对信息来源真实性的信任情况
4.1.4农民工收看电视节目的情况
表6显示电视是我国农民工获取信息的最主要方式。在看电视的农民工人群中,90%的农民工观看有线电视,说明我国有线电视网的普及应用程度非常高。如表8所示,农民工所观看的电视节目以娱乐类节目为主,约三分之一的人收看新闻节目,收看其他社会公共性信息类节目的人数很少。
表8 调查对象收看电视节目的分布情况
4.1.5农民工利用手机获得公共信息的情况
手机在我国具有很高的普及率。如上所述,手机在农民工所使用的信息途径中位居第四,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为了了解移动政务的可行性,我们调查了农民工通过手机短信方式接收公共信息的情况。如表9所示,农民工通过手机获得的适时信息主要涉及天气、新闻与健康等领域,而其它由政府部门发布的信息则比较少见。在一些城市,关于新闻短信的定制服务正在增加,比如天津地区短信的新闻早晚报的订阅者正在逐渐增多。从收费情况来看,气象预报信息在许多城市经过一段时间的收费(2-3元/每月)之后免费发送,而大多数手机新闻之类的服务有3个月的免费期,3个月后每月收取3元的费用。总体来看,通过手机发送的公益性信息来源还比较少,合理的服务模式尚在探索之中。
表9 调查对象通过手机收到各类公共信息的人数所占比例
4.2农民工上网情况调查
接入网络是利用电子政务服务的必要条件。为了了解我国农民工获取电子政务信息服务的基本条件,我们有必要首先了解我国农民工使用互联网络的情况。
4.2.1农民工上网情况调查
如上文所述,2008年我国农民工上网人口占农民工总数的比例约为3.44%。在我们的调查对象中,81.7%的农民工上过网,18.3%的没有上过,这个比例远高于CNNIC的比例。
4.2.2没上网农民工原因调查
对于没有上过网的农民工,我们调查了他们不上网的原因,结果如表10所示。这些数据表明对于没有上网的农民工而言,最主要的原因不是接入互联网的费用过高,而是本人计算机网络使用技能(又被称为信息素养)的欠缺和购置个人电脑费用的考虑,然后是住所附近上网条件的欠缺。可见,计算机素养和便捷的上网条件是影响农民工上网的两个重要因素。在没有上过网的农民工当中,44.4%的人表示将来肯定会上网,33.3%的人表示可能会上网,5.5%的人表示不可能上网。可见,95%左右没上过网的农民工是互联网的潜在用户。
表10 没上过网的农民工不上网的原因
关于调查对象第一次上网的原因,调查结果如表11所示。朋友的影响是导致农民工第一次上网的一个重要因素,其次是学校教育,第三是娱乐的需要和网吧的存在,第四是家里买了电脑,第五是工作需要,而由村里组织上网的影响则非常微弱。
表11 调查对象第一次上网的原因
4.2.4农民工上网目的调查
关于调查对象上网的目的,调查结果如表12所示。将选项中的“游戏”、“听歌”、“看娱乐图片”、“下棋”等娱乐类选项合并在一起,超过了55%。这表明,娱乐是农民工上网的第一目的,交流沟通是第二目的,浏览新闻是第三目的,第四是工作和学习。这意味着对农民工而言,网络在他们的生活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娱乐和交流工具,查阅知识信息并不占重要地位。
表12 调查对象上网的目的
4.3农民工使用政府网站的情况
在对政府信息进行重要性判断时,86.7%的人做了回答,平均分数为6.1分(满分为10分)。在接受调查的对象中,44.4%的人曾经上过政府网站,占上网农民工总人数的54.5%,55.6%的人没有上过政府网站(包括没有上过网的人数)。
4.3.1没上过政府网站的原因
对于没有上过政府网站的农民工而言,影响他们使用政府网站的因素,调查结果如表13所示。这些数据表明,影响农民工浏览政府网站的最主要因素是对于政府网站的具体需求不明,其次是不清楚政府网站的功能,再次是找不到政府网站,第四是政府网站信息的可替代性。在没有上过网的农民工中,14.3%的人表示将来肯定会使用政府网站,57%的人认为将来可能或肯定会使用政府网站,23.8%的人表示说不清楚。
表13 没上过政府网站的原因
4.3.2农民工第一次上政府网站的原因
关于调查对象第一次上政府网站的原因,调查结果如表14所示,除了偶然进入之外,农民工上政府网站的最重要原因是特定的需要所致。这与不上政府网站的影响因素是一致的。同时,对于政府网站而言,在搜索引擎中的位置将大大影响他们被检索到的机会。
表14 调查对象第一次上政府网站的原因
4.3.3农民工上政府网站的目的
关于农民工上政府网站的目的,调查结果如表15所示。其中,查看政府公告是农民工上网的第一目的,第二是网上办事或休闲,浏览新闻排在第三位,第四位是在线咨询。这表明农民工上政府网站有相当一部分是随意浏览,查看公告、浏览新闻、休闲娱乐,其次才是网上办事、在线咨询、查找法规等。结合表13、14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二:一是目前政府网站关于农民工服务的专指性不强,使得农民工对于政府网站缺乏具体的需要;二是农民工对政府网站的认知度较低,不了解政府网站的作用。
表15 调查对象上政府网站的目的
4.3.4农民工经常使用的政府网站
关于都上过哪些政府网站,调查结果如下:35.6%的人选择了市级政府及其下属机构网站,33.3%的人选择了中央政府网站,20%的人选择了中央部委及其机构网站,15.6%的人选择了县级政府及其机构网站,8.9%的人选择了省级政府门户网站。这表明市级及下属政府网站更加直接地面对普通公民,是主要承担G2C功能的政府网站。
5 结论与讨论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农民工对于公共信息服务的需求是比较强烈的,但是并没有通过上网或看电视得到较好的满足。影响农民工上网的因素主要有经济收入水平与自身的信息素养,在年轻、学历较高而且收入水平相对较高的农民工中这两个问题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这种类型的农民工有相当高的上网率。这个研究结论对我们前期所做的一项研究结论“收入水平与受教育水平是我国公民利用政府信息的重要影响因素”是一个三角验证(王芳,2009 )。在现阶段,使农民工从电子政务服务的潜在用户转变为现实用户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收入水平与上网条件、受教育水平、周围人的影响、政府网站在搜索引擎与传统媒体上的宣传力度、政府网站针对农民工的专门服务。我们在另外一项研究中,也得到了政府网站的功能影响企业对政府网站利用的结论(王芳,2008 )。另外,我国移动政务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三网合一”的立体式电子政务服务将对流动性较大的农民工群体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王 芳,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与电子政务,信息化、信息经济与企业创新,情报学基础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