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大学信息化发展之路
来源:中国教育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澳门大学成立于1981年,前身为私立东亚大学,经过将近30年的发展,已成为澳门最具规模的高等学府。澳门大学现有学生约6900名,教学人员400多名,多年来澳大不断致力于培养优秀人才,锐意打造成为一所国际一流大学。

  2009年是澳门大学建校以来的一个重大的里程碑。中央政府将横琴岛上约一平方公里的土地预留给澳门作为建设澳大新校区之用。在新的校园,澳大将拥有更宽阔的空间去实践大学的教学理念。未来的新校区,学院数目将会增设至约八个,并推行住宿式书院制度,实践全人教育。新校园还将建设三个开放式的科研基地,以促进澳大与澳门其他大学的交流和合作,共同研发新技术,推动澳门创新科技产业的发展。


  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

  澳门大学资讯及通讯科技部(以下简称资讯科技部)作为负责全校信息科技应用的专职部门,一向致力于研究、计划、发展和开发最新及适宜的信息技术及服务,并将成果应用于有需要的部门。其主要职责范围包括:为学习及研究活动提供所需的信息科技设备;协助教研人员及学生在教学、学习及研究活动上有效地使用信息科技,以达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目的。另外,在大学行政运作方面,资讯科技部以各种自主开发的应用系统,为各种行政流程提供信息化方案和支援服务,目的是为了提高学校整体的自动化程度和各部门的工作效率。

  多年来,资讯科技部以维持大学信息化在本地区的领导地位而努力,成功开发了多种技术应用,包括于1994年建立了澳门首条连接互联网的专线,为当时的澳门社会使用互联网提供了大量的技术参考,亦为校内师生们打开了通向互联网的窗口。

  1995年资讯科技部提供了270条拨号线路的上网服务,使全校师生在家中也能够使用互联网。其后于1998年建立了全澳首个ATM高速网络,为大学内部网络提供了当时最为先进的架构和服务。

  踏入2000年,资讯科技部又先后建立了全东南亚首台具有遥距同步镜像的SAN(Storage Area Network)存储系统、全澳最大型校园无线局域网系统、多用途的澳大校园智能卡系统等在本地区具有领先优势的大型信息应用系统。

  不断成长的网络系统

  澳门大学中央网络系统建立于上世纪90年代初,是全澳门最先引入光纤技术的网络之一,在跨入互联网时代的进程中,澳大校园网不断引入新技术和新服务,其中包括初期实施的Net-Port服务,使得每个用户只要有一台手提电脑就可以通过遍布全校的Net-Port端口进入互联网。澳门大学作为全澳第一间连接互联网的学术单位,始终把互联网和学习二者之间的整合放在一个重要位置,Net-home服务在当时就是为了这个目标而推出的服务,它使所有师生在家中访问互联网的需求成为可能。

  校内中央网络方面,继1998年全面实施ATM高速网络后,用户对于网络的需求愈发提高,资讯科技部于2000年决定把中央网络升级到千兆级,主干网带宽最终达到8 G,为不断增加的多媒体教学内容和VoIP技术提供了充足的带宽,直到2009年,资讯科技部再次把中央网络升级到万兆级,现在澳大主干网带宽达到40G,并提供了超过9000个有线网络接口供用户使用。另外计划在新校区把汇聚层子干网也升级为万兆级网络以配合未来大量IP服务的需求。

  中央网络的投入,其中最主要的目的是提供多元化和可靠的网络服务,资讯科技部多年来都把网络服务放在了网络建设的重要位置,把设备和服务结合起来,为大学创造科技化的学习环境,现在主要的网络服务包括SSL VPN,针对传统的VPN技术,SSL VPN服务器使用443端口,可以做到穿透大部分防火墙的目的,使大学所有人员身处外地也可随时通过网络获取大学校内各种信息服务,为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提供了最佳的通讯渠道。

  宿舍网络服务对资讯科技部来说是一项挑战,自2005年起,资讯科技部提供了超过1500个PPPoE宽频端口给全校的住宿生,一人一账号,支持登入记录和IP用户名查询功能。由于外部的客观环境限制,在为宿舍提供互联网服务中,带宽始终是一个难题,由于互联网上不断推陈出新的服务,使得带宽的平均分配一直难以满足学生的要求,资讯科技部这几年不断积累经验,在网络协议分析和带宽分配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实验,现正测试新一代专门用作互联网出口带宽分配和协议分析的系统。

  加入国际Eduroam漫游计划

  资讯科技部早于2001年就开始研究无线局域网技术和相关应用方案,并在往后的几年中一直增加投资力度,目标是把无线网信号覆盖校园的大部分室内,2002年至2008年间,资讯科技部为澳大第一代无线网系统安装了超过300个智能接入点,成为当时全澳门最早建立和最大型的校园无线局域网系统。

  第一代系统运用当时最为先进的认证技术和动态加密技术,并兼容WiFi标准,整个系统运行在统一的模式中,对于这种技术的大规模运用,为当时社会发挥了示范作用。

  其后于2008年,资讯科技部把整体校园无线网升级到第二代系统,总接入点超过500个,并把覆盖范围扩展到所有宿舍和公共区域,新系统使用了瘦接入点和中央控制器技术,并具备独立的防火墙功能,可以更集中地管理网络行为和控制流量。另外,为了更好地兼容越来越多的无线网客户端,新系统实现了多SSID和用户组判断等技术,为不同的设备提供不同的接入方法和用户权限,可以更有效地分流用户。此外全校所有的接入点实行统一管理,多种认证方法和多种加密方案,使所有用户都可以随时随地安全访问网络,真正做到网络随身的目的。

  2 0 0 9 年澳门大学正式加入了国际Eduroam漫游计划,Eduroam的概念最初于2003年被提出,并由欧洲位于五个不同国家的院校进行首次测试,继而欧洲其他国家的教育机构和学术网络相继参与了这个项目的建设,整个漫游体系最后被命名为Eduroam,意为EducationRoaming。所有已加入了Eduroam系统的机构,其用户可使用原机构提供的合法账号,在世界各地已参与Eduroam计划的伙伴机构内免费无线上网。澳门大学作为本地区第一所参与Eduroam计划的机构,已主动担任澳门地区的管理机构,为澳门有兴趣参与此计划的教育及科研机构提供技术咨询和资格评审等服务。

  迈向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无线网技术进入收成阶段,最新的802.11n技术已提供了接近30 0Mbp s 的带宽,这直接对传统100Mbps以太网技术提出了挑战,再加上用户端种类的变化,使越来越多的个人随身信息设备使用无线技术连接网络,这无疑给资讯科技部对网络的建设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

  信息系统的核心建设

  澳门大学信息系统的核心部份由“信息群集系统”、“中央存储系统” 、“中央数据库”和“用户目录系统”组成。

  澳大的信息群集系统选用Lotus Notes群集应用方案,提供企业级邮件服务,文件级共享服务和二次开发方案等一体化环境,是整个大学日常信息交流的核心组件。

  澳门大学中央数据库作为其他信息应用系统的后端数据库,为相关信息系统提供了良好的可用性和安全性,是大学信息系统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一个坚实的中央存储系统是所有信息系统必须依靠的后盾,资讯科技部于2002年建立了全东南亚首台具有实时遥距镜像功能的光纤存储网络系统(Storage Area Network),这种革命性的新技术,利用光纤的优势,跨越传统的地域界限,为当时不可能的实时数据备份方案提供可能性,所以在系统投入使用后引起了本地区相当的关注, 也为全校大部分的关键信息服务平台(包括Windows, Unix, Oracle等)提供了一个快速,安全和高度可靠的共享存储方案,并为长期保存大学重要资料作出了贡献。 2007年资讯科技部进一步引入了具重复数据删除技术(de-duplication)的中央数据备份系统。

  电子校园的探索

  资讯科技部在迈向千禧年之际,对于探索如何实现电子化校园作出了相当的研究和可行性试验,最后决定以智能卡作为其核心,把智能卡的基本功能结合电子钱包概念,研发了一系列相关的应用,其中牵涉到师生日常的生活作息,对大学日常运作起到很大的帮助。

  资讯科技部自2000年开始就成为全澳门第一间全面运用智能卡的大专院校,全体师生的证件全面更换为非接触式智能卡,其应用范围包括图书证、医疗卡、门禁系统、宿舍空调计费系统、自助打印服务、自助影印服务、自助洗衣服务、线上预订体育场地等,并在校园各个区域提供自助充值机,把系统运作成本降到最低。另外作为系统背后的核心,资讯科技部自主开发了针对各个应用的子系统和中央管理数据库,为系统提供了良好的可扩充性,在带给智能卡用户极大方便的同时,也使管理相关服务的部门运作更有效率。

  与线上支付帐户及RFID技术结合,车辆进出自动控制系统也作为电子校园的一部分在2005年正式投入使用,从而使校园的交通安排和停车场的管理也更为有序。


  教学方案的信息化

  教学方案的信息化,是近年来教学方案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资讯科技部在协助教学方案信息化的技术支援上,提供了一些较有成效的线上视讯随选系统和线上学习系统,比如WebCT、UMMoodle服务等等。这些系统把教学上的互动,伸延到通过网络来进行,把学习上需要的资讯和作业成果,通过这些系统来进行相互交流,批阅和评分,不仅把教室扩展到大学以外,连教师和学生之间信息交流也随着这些系统而更为密切地联系起来。

  澳大线上学习系统已成为全校师生乃至校外课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目前,使用线上学习系统的课程接近500个,下一步,资讯科技部会投入更多的研究力度,同相关师生相互合作,以建立更方便,更有互动性的在线教学方案,以延续大学在这方面的优势。

  深化办公室信息化

  多年来,大学大部分办公室信息系统都是校内自主开发的。办公室信息化管理系统主要分为三大类:

  文件数据库:为让大学、部门及小组内有效地分享知识,资讯科技部建立了多种文件数据库,让大学各个部门、小组内可以有效地管理及分享部门的文件。其中ISO 9000 质量管理文件数据库及澳大文件数据库等让大学的员工及学生可以方便快捷地在网上取得大学的政策、条例、规定及各种行政程序等文件。校务会议数据库存放所有会议议题及计划提案,让与会者通过使用手提电脑及校园无线网很容易地在中央数据库查询以往会议的资料,方便进行讨论及作出决策,使得会议更有效率。

  电子流程:把以往依赖人手处理以及耗费时间传递的服务,经标准化后,以电子化流程实现。由于各个处理的步骤已经预先设定,减少人为错误的机会,自助服务一方面可以减少人手,另一方面让所有人可线上查询有关服务的进度,使得流程的处理变得更有效率。现有的电子流程包括:电子假期申请系统、电子采购系统、电子建议书提交系统、投诉处理系统、电子公告系统、消费品申领系统等等。

  企业级管理系统:以Oracle系统作为平台,大学也自主开发了企业级的管理系统,如学生资讯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及财务管理系统等。

  未来的挑战

  目前放在资讯科技部面前最大的挑战是澳大新校园的建设,我们对于新校园的目标是最大程度地实现校园信息化,把现在成功实施的电子化校园概念更进一步深化和强化,使将来在新校园修读的莘莘学子可以直接受惠于先进的信息科技和应用方案。这除了带给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的便利外,也可以促进他们在运用信息科技的过程中引发自身的新思考和新创意,为将来社会注入创新意念。我们会在这方面尽我们的努力,为他们提供一点星火,做一点贡献。

  (作者单位为澳门大学资讯及通讯科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