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程教授张文燚
2009年10月22日下午,第四届中国国际数字城市建设技术研讨会全球数字城市高峰论坛在北京国际饭店紫金厅举行。会上有来自不同城市的领导者、组织者、数字城市的科学技术体系开发者、建设者,将他们在数字城市的思想理念、科学技术体系以及数字城市实施中的经验进行介绍。
搜狐焦点网对此次研讨会进行独家网络报道,以下为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张文燚的发言。
【张文燚】:今天下午让我来讲一下信息化顶层设计和信息化基础设施。最近这些年搞信息化的人都能感受到一些隐痛,这是为什么呢?总觉得很忙但是很不待见。刚才杨区长讲信息化建设觉得信息化很是很受重视的。我们在搞信息化的时候比较容易打的一竿旗是国际接轨,人家说国际化穿了一件西装,信息化好像是国际化中的一个装饰,装饰是什么?打了领带。现在麻烦了金融危机了,和国际接轨都有问题了,这时候西装都不能穿了,还需要领带吗?这样信息化更尴尬了。信息化究竟还有什么用?这个问题让人感觉到信息化有点像女大愁嫁,工业化和信息化合得不合来?所以要想搞清楚信息化工业化怎么融合,就得先了解了解工业化。仔细一了解发现工业化属于富二代,能看得见的天上飞的、水里游的都是他们家的,工业化极大提高物质能量等信息转化速度,这是对工业化非常大的肯定。但是工业化还有另外一个东西就是我们在说工业化的时候,不光要看到工业化形成一系列物质成果,我们还要看到在工业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的技术、模式和制度。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在工业化的进程中除了人们感受的社会福利水平提高以外,也感受到工业化有一些麻烦,就像说什么?大户人家规矩就是多,如果不按一定的模式和制度运行,或者运行不畅,那么工业化就会有很多的问题,农业社会就没有这么多的问题,农业社会自给自足很简单,所以说大户人家还不那么简单。
在工业化社会里,在大户人家想搞清楚这些规矩是很不容易的,很累,有时候也很麻,表现什么地方?基于技术、模式和制度的大规模协作日益增加的资源消耗,严重的影响了资源配置效率和社会福利水平,由于交易费用的存在,使得社会结构运行存在大量的成本,这个成本主要是在产权的界定和估值以及产权交换结构运行实施和监督方面所产生的高昂信息成本,就像大户人家说大家都琢磨人家什么想法,他觉得是他的,我要他的东西,他要我什么?然后这些规矩该怎么遵守,我自己在大户人家的时候怎么自处,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工业化社会所要面临的麻烦。
所以大户人家要娶媳妇信息化愿意不愿意去,人家愿意去有一个基本认识,就是你过来大户人家每个人比较容易知道别人的想法,而且每个人更容易按照规矩办事了,而且更容易为自己的行为做出决策来。如果信息化嫁给工业化就必须大幅度提高模式、制度、结构效能,要显著降低协助运行成本,如果不然就没有价值。大户人家娶这个媳妇也是有想法的,他的想法是如果不做这些事情,可能接下来的家就不好当了。大规模社会化分工结构的运行,因为自己自身效能的底下和资源效率底下会陷入困境,这就是工业化需要信息化的根本,也是信息化去和工业化融合的使命。
但是嫁到大户人家做媳妇不容易,因为如果说你管不好家就可能把你休了,就是说信息化如果不能提高这些结构效能,就会丧失存在的价值。为什么我们要讨论这个问题?就是因为我时常看到很多部门在做信息化的时候,技术导向倾向带来非常被动的局面,而且在被动的局面里时常感觉很委屈,如果信息化不能为工业化做到改善效能就一定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更有甚者做管家管得好管不好,不是你自己说了算,他的标准是既能省钱又让大家过好日子,刚才我们说显著降低成本,同时只是降低成本,还不能让大家满意,还必须能让大家过好日子,就是要通过资源配置效益的提高,来促进资源转化速度提高进而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如果不是这样,公众就无法知道。有些时候我们的领导也无法感知到信息化的过程。
看来这个工作量会很大,这个工作量大在什么地方?你要想让大家能够很好的协助、协调起来,你必须把这个规矩吃透,而且还要在大家庭里面随时提醒每一个人怎样做才符合规矩,学术一点来讲信息化要把知识解析为信息,并且以信息传递的方式把协作知识所谓为事务操作,我们做的很多工作是这样的。这样来降低我们协作实施过程中的信息成本。还有一件事更难做,就是你还要随时随地揣摩这个大家庭中每个人的心思,这样才知道每个人想干什么做决策。回到信息化领域,就是信息化从海量信息中发现可用信息和有效知识,这样降低协作建设信息成本。我们在考虑信息化效率的时候通常会加进去一个思考的时间,在交易的过程中思考时间更严重,反过来说交易顺畅不顺畅,不取决于沟通顺畅不顺畅,更重要的是你认为你的交换是不是物有所值,这个物有所值的发现就是从海量信息中发现有效的知识和可用的信息,这件事更难,所以我们也日益感觉到信息化非常的沉重,有的时候我们不堪重负。
这个不容易,其实就像鞋子穿在脚上谁难受谁知道,信息的成果表现为工业社会资源转化为循环速度的增长。信息化的表现是由资本带来收益的表现,换句话说信息化就成为了幕后英雄,做了多少最后都是工业化的成果。有位领导说起信息化的时候,说我感觉信息化是雷锋,不光是雷锋,还有时机的问题,他需要释放结构效能,我们经常搞信息化,发现业务部门的同志不配合,为什么不配合?他感觉运行的挺好,结构效能挺高的,没有什么需要你去释放的,所以这时候做信息就得忍耐,有人说这就是邱少云,火烧眉毛你也要忍着。还有就是信息化有时候会得到领导重视,经常在什么时候?在出现循环失序的时候,这时候搞信息化的人赶紧做事情,为什么?工业化说成本太高耽误事了,所以有人说这叫黄继光,出了问题得堵枪眼。 最后你拼命为工业化社会结构提高效能你要做很多的工作,而且需要工业化各部门的配合,因为这个配合他觉得你妨碍了正常运行的速度,什么意思?换句话说你说我们中间的叛徒。
信息化很尴尬,而且信息化要做的事情也非常复杂,复杂在什么地方?信息化的出路是工业化融合,什么是融合?融合就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夫唱妇随,怎么夫唱妇随呢?就是你不管人家怎么唱,你自己的戏剧脚本要准备好,也就是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关系中,这种融合的方式是由工业化循环结构主体自己来判断,循环结构中哪些缓解的协作成本过高,降低了信息配置效率,进而影响了资源转化循环。信息化还有一个很不容易的地方就是高速发展的社会需要灵活的结构—这个结构转型必然导致机制的转型,因此信息化在持续演变,而结构转型是结构要素和它的相互关系的变化,这必然导致信息资源及其组织的运用模式变化,同时信息机制表现为解析业务知识的信息和布局的变化,所以信息化一直演变。所以问题非常复杂,我们需要做好信息化的顶层设计,这最强调的是使命感,我再次强调我们做信息化是使命驱动的不是技术驱动,必须要牢记自己降低协作成本和提高结构效能的使命。我们简单举一个例子,很多企业都在做ERP,很多人做ERP的时候做了,做完以后市场反映速度和资金周转率都没有变化,我说你实现资源计划系统干什么?这几年不管你实施什么,你要是面向资源配置来做,必须牢固把握就是成本要素,能否把握好标准成本要素,以信息为导向的ERP,可能对工业化的过程就非常不一样,就会被休掉。所以我们做顶层设计思路就是面向使命来释放效能。
面向使命释放效能核心是如果我们面对的是目标系统,完全使命实现目标是容易,但如果我们面对非目标系统,通过信息化也能实现目标、完成使命这才是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我们要面向机制提高效能,这里面核心讲的意思是如果我们把整个信息机制中术业有专攻做同样的事这样效率高很多。同时我们强调顶层设计是面向本体持续演化。我们举一个做信息规划,信息规划是刚性机械结构,这就表现业务变化信息资源变化不能随之变化,这样很被动。信息化逻辑结构运行产生的网络信息负债和核心能力的匹配。顶层设计最终的成果形成一系列基础设施的实现,这里包括支持释放效能的基础设施,我们还有支持提高效率的基础设施,已经提高演化的基础设施,还有支持科学发展缄默仿真的基础设施。
总之我今天讲的信息化很不容易,而且每一步都面临着创新,我们把知识解析为创新,很多时候我们知识是处于混沌状态,要用知识严密解析是很难的。在这里面顶层设计很重要,因为信息化不是自主的是融合到工业化里面,因此要适应工业化,所以说顶层设计很重要,最后我们要把顶层设计结果归结为基础设施建设,这才是我们搞信息化的基本工作。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