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作君:互联网为政协履职开辟新的广阔平台
来源:人民政协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作为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互联网以一个巨大的“虚拟世界”,已全面包容、反映并作用于现实世界中的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科技、文化等广泛领域,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不可或缺的工具,正在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深刻的影响。毫无疑问,互联网对人民政协工作也产生巨大的影响。

  ■互联网为人民政协利用网络履职提供了可行性

  互联网为人们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直接渠道,也为人民政协利用网络履职提供了可行性。

  1.网上交流活跃。中国现有上百万个论坛,2.2亿个博客用户。据抽样统计,每天人们通过论坛、新闻评论、博客等渠道发表的言论达300多万条,超过66%的中国网民经常在网上发表言论,就各种话题进行讨论,充分表达思想观点和利益诉求。博客、微博客、视频分享、社交网站等新兴网络服务在中国发展迅速,为网民通过互联网交流提供了便捷的条件。

  2.网上监督作用。我国绝大多数政府网站都公布了电子邮箱、电话号码,以便公众反映政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近些年来,一大批通过互联网反映出来的问题得到解决。据抽样调查,超过60%的网民对政府发挥互联网的监督作用给予积极评价,认为这是中国社会民主与进步的体现。

  3.网上反映社情民意。互联网在政府与公众之间架起了直接沟通的桥梁。通过互联网了解民情、汇聚民智,成为政府执政为民、改进工作的新渠道。各级政府在出台重大政策前,通过互联网征求意见已成为普遍做法。近几年来,每年“两会”期间通过互联网征求公众意见和建议多达几百万条,为改进政府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互联网为人民政协履职开辟了新的广阔平台

  互联网的普及性、开放性、互动性、便捷性,为人民政协履职开辟了新的广阔平台。

  1.政治协商。在不须保密的情况下,可探索网上协商。对一些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政策的出台,可组织政协委员、专家学者进入公共论坛与网民进行讨论,使利益相关方面增进理解,为政策出台以后执行创造条件。可以尝试将一些座谈会、征求意见会在网上举行,扩大协商主体范围,提高协商的质量和效率。

  2.民主监督。将政协的民主监督与网络舆论监督结合起来,可增强民主监督的效力。例如,将重点提案在网上公布,广泛征求委员、网民对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并将这些意见和建议反馈给提案承办部门,有利于承办部门提高办理提案的质量。在不涉密的情况下,将承办部门的办复情况在网上公布,接受委员、网民的监督。

  3.参政议政。建立网络问政制度,通过开设博客栏目、设置论坛议题、组织网民评论等形式,拓展问政渠道。政协组织可主动联系一批有代表性的网民,通过网上、网下互动,进一步提高建言献策的针对性、可行性。政协组织要重视网络民意的收集、转办、答复,尝试应用网言网语,通过网来网去,积极回应网民的问题。

  ■人民政协工作的信息化

  政协工作信息化是政协工作方式的一场根本性变革,是人民政协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要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实现政协界别资源、人力资源、智力资源、信息资源、参政议政资源的共享与传播,提高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并促进政协参政议政成果向社会各个领域的转化。

 1.网络化。信息能否产生成效、产生什么样的成效,与信息网络化程度相关。推动政协工作信息化,应以网络化为先导。要建立虚拟政协,把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搬到“网”上来,利用互联网征集政协提案、政协社情民意信息和政协文史资料,在网上实现对政协委员的培训和管理,实现政协机关办公的自动化、无纸化等。要对政协信息进行立体式发布和双向互动传播发布,改变传播信息量小、更新速度慢、线性叙事、单向传播的现状。要将报纸、杂志、电台、电视中的政协信息整合起来,打包上网,形成网络传播中的政协信息流。

  2.多媒体化。进入信息时代,多媒体是最活泼生动的信息表现形式。这种形式把许多不同类型的媒体(如文本、图片、动画、图像、声音、音乐等)组合在一起,其最大特点就是可以互动,可以随意选择和主动参与。人民政协信息化要以多媒体为载体,以大众信息的表现形式、群众语言和网络语言,使之最大限度地适合群众的需求。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采集和归纳政协信息,发布文字、语言、视频、图像、图形等政协信息,构建一个多媒体化的人民政协宣传阵地,实现政协信息由单一、平面向多元、立体转化,增强政协信息的吸引力、感染力和活力,有利于广大群众认识政协、关心和支持政协工作。

  3.数字化。推进政协工作信息化,重点要加强政协的数字化建设,要把政协历史的、现在的和将来可能产生的各种会议、学习、提案、视察、专题调研、反映社情民意、祖国统一、海外联谊、对外交往、文史资料、党派合作、界别管理、委员履职、机关建设、理论研究等信息转变为可以度量的数字信息,同时用电子文档的形式进行储存,进而构建一个能够涵盖政协方方面面的“数字政协”。充分利用“数字政协”,提升政协信息资源化的深度和广度,全面巩固政协信息化的技术基础,使人民政协的各种信息能够转化为数字媒体并以多媒体的形式进行展现,能够通过软件技术来处理并逐步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管理,能够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发展的新形势。

  网络化、多媒体化、数字化是政协工作信息化的基本要素。通过政协工作信息化建设,将政协履行职能、政协的基础性和经常性工作、政协的自身建设、政协的理论建设等所有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多媒体化的整合、集成和发布,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为实现“网上办公、网上管理、网上履职、网上服务”提供全面的支持,推动政协工作的创新,促进人民政协事业不断发展。

  ■相关链接

  各地政协全会涌动网络潮

  江西省政协十届一次会议适应新形势,正式开通了江西省政协新闻网、江西省政协社情民意热线和江西省政协手机报。各界群众可登陆江西政协新闻网和大江网,点击进入“江西政协社情民意热线”,查阅和反映社情民意。江西政协新闻网是省政协和江西日报社共同开办的一个全新网络媒体,网民们在这里可以直观各级政协和广大委员履行职能的工作、活动与风采。省政协主办、大江网承办的以手机为载体的新的宣传媒体——江西政协手机报也在这次会议上推出,它利用WAP和彩信等新技术将有关政协的新闻内容发送到委员的手机上,使委员在第一时间通过手机阅读最新的政协新闻,了解最新的政协工作动态,接收工作通知。

  天津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期间,委员们不仅在市政协特别设置的拥有数十台上网电脑、传真机的网络信息中心修改自己或与其他委员联名提交的提案、大会发言,还利用便捷的网络实现了“电子政务”,通过电子邮件、传真等形式处理本单位急需处理、阅批的文件,实现了参政议政、本职工作两不误。

  据天津市政协办公厅副主任崔志强介绍,如今,委员提交提案情况、大会进程信息等都可以在网络中心查询,方便了委员、记者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