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金财工程应用支撑平台建设纪实(上)
来源:CIO时代 更新时间:2012-04-14

   夏祖军 贺明亮

  编者按:按照财政部统一部署,金财工程应用支撑平台建设目前正在各地井然有序地进行。河南省财政厅高度重视,把它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成功探索出“市级集中管理”的建设模式,使平台建设驶上快车道,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平台在省、市、县三级财政部门的贯通,初步建立了财政业务规范、数据分析快捷、电子化监督到位的一体化管理格局,为提高全省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促进财政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本报记者走进河南,对该省的做法进行了深入了解。

   几个与“1”有关的数字,在新年伊始见证了河南省金财工程应用支撑平台的建成。2011年1月11日,财政部信息网络中心组织专家对河南省金财工程应用支撑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建设项目进行验收。验收报告认为,河南省财政厅平台建设项目完成了既定目标,上线运行情况良好,提交物齐备,符合财政部平台验收标准。这意味着,仅仅用时一年多,河南省就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省本级、18个市和158个县的平台贯通,演绎了金财工程平台建设的“河南速度”。

  早干早受益

  说起“河南速度”的成因,关键的一条是领导重视。

  曾在国税系统尝到过金税工程甜头的钱国玉,就任河南省财政厅厅长后,正赶上金财工程在财政系统的推广实施。他意识到,平台建设是快速构建财政新系统、整合原有业务系统的有力工具,是实现财政内部之间、财政与同级预算单位之间、上下级财政部门之间“三通”的桥梁,建成之后可以在全省财政系统方便快捷地实现资金监控、统计分析和决策支持。

  经过梳理,钱国玉发现现有业务系统存在三大问题:一是财政信息化孤岛现象比较严重。现行财政业务系统繁多,各系统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技术架构、技术路线、数据标准、编码规范,导致系统之间衔接困难,系统可重用性差,系统全局自动化程度低。二是财政信息化应用接口标准和规范需要加强。财政部门使用的业务系统有财政部统一部署的,也有一部分自行建设的,采用的软件开发技术、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变化很大,难以实现全局的整体信息化,导致数据口径不一致,业务流程不通畅,信息共享程度不高。三是财政信息化规划不完整。由于财政部门的各业务处室信息化进程不一致等原因,部分资金和业务没有纳入统一的系统管理,致使系统涵盖资金范围不够完整,难以从整体上反映财政的收支状况,系统处理的业务事项不够全面,影响了财政业务的全过程管理。“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着财政管理水平的提高和财政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无法从量化角度为财政经济预测分析提供科学依据,不利于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钱国玉说。

  “有鉴于此,在财政部明确平台推广实施时间表后,钱国玉就提出‘早干早受益’,并多次组织召开财政厅党组会议研究部署平台建设工作。”河南省财政厅信息化管理办公室主任刘天增对记者说,在2009年7月召开的地级市财政局长座谈会上,省财政厅自加压力,决定用一年多的时间,在全国率先建成覆盖省、市、县三级的金财工程应用支撑平台。

  “原以为先在18个市实施,现在一下子扩大到158个县,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刘天增说。但军令如山倒。为确保全省平台建设任务如期完成,在钱国玉的带动下,全省财政系统层层实施“一把手”工程,省、市、县三级财政部门的主要领导都亲临第一线,把平台建设作为年度工作的重点,为平台建设开绿灯,遇到问题和困难都是优先解决。

  时至今日,回忆起一年多来热火朝天推进平台建设的场景,刘天增仍显激动。

  首创“市级集中管理”模式

  平台建设不仅涉及硬件、软件,还涉及财政业务基础数据的规范,如果有一个县的财政改革不到位,工作就没法进行。“当时面对的局面是,全省县级信息化基础条件较差,50%左右的县还需要推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等,要在既定时间内完成平台建设目标,难度确实不小。”刘天增回忆说,经过深入调研和集思广益,最终形成了“先推进市级集中管理,再实施平台建设”的工作思路。其做法是:地级市财政局将下属各县区财政业务系统所需的设备放置在市级中心机房,市财政局对所有硬件、软件、数据库进行统一配置和集中管理,各县区财政局按照财政改革后的业务处理流程,进行各项财政业务操作。

  河南省财政厅副厅长刘荃把这项创新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通过集中管理,市县两级财政部门整合升级了网络系统和安全系统,建成了市级财政数据中心,以较低成本构建了平台建设的基础环境。二是将市县财政部门已运行的业务系统纳入集中管理,初步实现了业务流程的完整统一,为平台建设做好了前期准备。三是通过集中管理,推进县区财政改革和系统整合,解决了业务和管理统一的问题,为平台建设奠定了一体化管理的基础。四是市级集中管理为推进平台建设修建了一条快车道。

  思路一新天地宽。启动市县平台实施工作后,河南省财政厅组织了由全省财政信息化部门和实施公司近200人组成的若干实施小组,分赴各地按照工作流程实行流水线作业,有效加快了平台建设的实施进度。

  率先在三级财政部门贯通

  下面的时间进度表,记录了河南省平台建设的全过程:

  2009年6月,同步启动省本级平台实施和三门峡等9个地级市的市级集中管理工作。2010年1月省本级平台系统上线运行,9个试点市也完成了市级集中管理并启动平台实施,其他非试点市开始进行市级集中管理工作。

  2010年6月底,9个试点市通过接入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非税收入、工资统发、IT运维管理、身份认证管理、行政管理等业务系统,开发统一门户管理和综合查询分析等系统,率先完成了平台实施,并实现了与省财政厅和所辖县区的贯通,其他非试点市也完成了市级集中管理工作。

  2010年7月至10月,在进一步完善市级集中管理、总结市县平台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全面部署完成平顶山等其余9个市及所辖县区的平台建设。

  至此,河南省本级、18个市、158个县(市、区)的平台实施工作全部完成,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实现了省、市、县三级平台的贯通。

  在这个平台上,河南省通过对财政厅整体业务进行梳理,按照财政部制定的标准,确定业务、流程涉及到的信息项,建立了《财政业务基础数据规范》。

  在这个平台上,河南省构建了财政厅财政管理一体化信息系统。以统一的数据规范为基础,将预算管理系统、预算执行系统、工资统发系统、非税管理系统、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行政管理系统、IT运维管理系统的基础数据、预算指标数据、用款计划数据、集中支付数据、工资数据、非税数据等财政业务结果数据采用接入方式纳入平台总账,并基于平台开发了统一门户和综合查询分析系统。

  在这个平台上,河南省建立了财政厅数据交换中心,构建了省财政厅本级及所辖市县基于平台的一体化数据库。通过财政管理一体化信息系统和数据交换中心在省、市、县、乡的部署,完成了省本级与各相关部门、财政部、所辖各市县的数据贯通与分级共享,实现核心业务数据的集中存储与管理,为科学决策提供信息支撑。

  在这个平台上,河南省建立了综合查询分析系统,为财政决策分析提供保障。采用数据仓库的设计理念,通过全省财政管理一体化系统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加工,生成全省财政数据多维数据库,提供财政日常报表、综合查询分析、资金监控与决策支持等。

  ……

  在平台建设项目验收仪式上,记者通过工作人员的演示,目睹了平台带来的便捷。上面既有财政公开发布的各种信息,也有与各工作人员岗位有关的业务信息。通过平台,财政主要业务数据可即时汇总,准确、快捷,而且每一笔财政资金从指标下达到用款单位都可以跟踪到底。

  “河南省平台建设的大胆探索和实践经验弥足珍贵,其首创的市级集中管理对全国县级财政平台建设具有借鉴意义。”财政部信息网络中心主任刘祝余高兴地说,“以平台促改革”的设想在河南变成了现实。

  有关专家评价说,河南省平台的三级贯通,使全省数千亿财政收支数据在平台清晰展现,实现了预算编制、执行到监督的“三位一体”,使财政部门的决策分析和政策实施更加科学化精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