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借金财工程促财政改革
来源:中国财经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河南速度”建成的金财工程应用支撑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对河南省财政管理和业务工作带来哪些变化?能否实现“以平台建设促财政改革”的目标?新年伊始,记者带着这些问题来到河南,通过座谈和采访,实地感受平台建设对河南财政改革与发展的促进作用。 
 
 记者 夏祖军 通讯员 贺明亮 
 规范了财政管理

“平台建设最直接的效果,就是促进了财政管理的规范化。”谈到平台建设的好处,河南省财政厅厅长钱国玉开门见山。

“这种变化,是基于我们构建的财政管理一体化信息系统。”钱国玉说,河南财政平台建设的目标,是以跟踪和控制资金运行过程为核心,将核心业务应用纳入一体化管理,建成各级财政内部、财政与本级预算单位、下级财政互通的一体化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全面支撑各级财政部门本级财政支出及对下转移支付资金的规范管理,逐步实现全省财政系统预算自动汇编、收支及时汇总和决算生成。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河南省财政厅在财政部信息网络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利用支撑平台的业务组件和技术组件,对现有的河南省财政预算管理系统、预算执行系统、工资统发系统、非税管理系统、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行政管理系统等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造与整合。以统一的数据规范为基础,将这些系统的基础数据、预算指标数据、用款计划数据、集中支付数据、工资数据、非税数据等财政业务结果数据采用接入方式纳入平台总账,并基于平台生长开发了统一门户和综合查询分析系统,通过平台对接入数据进行标准化梳理,使各个业务环节数据实现共享,从而实现全省财政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以预算执行系统为例。该系统是在原有的国库支付系统的基础上,将现有预算执行业务全部纳入一个系统管理,以预算管理为源头,以国库收支为主线,既涵盖财政指标管理、计划支付管理、总账管理、综合查询、公务卡管理等预算执行管理全过程,同时又实现了对资金的监控与督办,即对授权支付的违规资金支付进行实时拦截,将违规资金在业务流程节点上进行挂起操作,达到对违规资金支付的事前审核、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通过平台实现对预算执行业务链条式的管理,使预算执行工作达到规范化、科学化和精细化。

“有了平台的支撑,我们可以从繁重的手工计算、统计、汇总等工作中解脱出来,极大地减轻了劳动强度。”河南省财政厅国库处处长左守亭深有感触地说,随着平台的推广应用,全省财政收支数据等统计工作变得越来越方便、快捷,基本可以做到在当年12月31日晚上统计出全年的数据,元旦放假不用再加班或少加班。

“随着财政改革的推进,财政业务工作越来越依赖信息技术的支撑,信息技术已经与财政业务融为一体,成为财政业务工作密不可分的重要组成部分。”钱国玉说,目前全省财政部门设定了包括专项资金监控、预算执行查询分析、财政收支数据、经济热点数据等专题分析报表8类50多种,初步构建了多方面的即时分析体系。同时,将电子化监督寓于财政管理的全过程,利用信息手段构建“分级管理、权责明确、规范透明、相互制衡、运转高效”的监督机制,进一步促进财政监督的科学化。

促进了财政改革

“平台建设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对整个财政业务管理流程中的信息对象进行全面梳理与规范,最终形成规范的财政业务基础数据,使财政核心收支业务数据进入平台。”河南省财政厅信息化管理办公室主任刘天增对记者说,这里面的一个潜台词就是财政改革要到位,否则会造成基础数据的不全面或错误,从而影响整个平台建设。

从平台建设前河南财政的情况看,尽管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等改革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仍有部分县财政改革没有到位,不利于财政业务统一规范,成为平台推广实施的瓶颈制约。

“借助平台建设这个契机,我们狠抓了县级财政改革,督促那些改革措施不到位的县区积极推进改革。”钱国玉自豪地说,从实际结果来看,全省没有一个地方因为财政改革不到位而影响平台的推广实施,河南也得以在全国率先实现平台在省市县三级财政部门的贯通,“以平台建设促财政改革”的设想在河南变为现实。

在开封市财政局,记者见证了钱国玉的说法。

“开封的金财工程起步较早,2000年就是河南省3个试点单位之一。但由于财政部门自身改革不到位等原因,金财工程工作在全省排名较为靠后。”开封市财政局局长安洪海对记者说,平台建设实施前,全市11个县区中有6个县区的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不到位。省里启动平台建设后,开封是全省第一批9个试点单位之一。针对存在的问题,他们通过下发文件和督导检查的方式,积极推进县区财政改革,为实施“市级集中管理”的平台建设模式创造了条件。全市平台建设是2010年3月开始的,结果只用了3个多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所有县区的部门预算及国库集中支付等财政改革,全面完成了市县两级平台建设。

“因为质量高、速度快,我们的平台建设受到了省财政厅的通报表扬。”开封市财政局信息网络中心主任王一平高兴地说。

“通过平台实施,我们进一步梳理规范了县区各项财政业务,整体提升了县区财政信息化管理水平,有力促进了全市财政改革。”安洪海介绍说,截至2010年底,全市整合了基于平台应用的业务系统和控制系统21个,纳入平台管理的系统用户达1700余个。目前全市各级财政正逐步将预算单位基础信息、项目库信息、预算执行动态信息、非税收入项目信息等纳入平台管理,并初步构建了涵盖收入预测、财力分布、支出均衡化、财政与经济关联分析、执行跟踪、动态监控等多个方面的即时反映和分析体系。

节省了财政资金

河南省平台推广实施的效果,还体现在有效节省了财政资金。

刘天增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由于平台建设实行了“市级集中管理”模式,各县区财政业务系统所需的设备都放置在市级中心机房,县级财政部门就不需再配置相关设备。以每个县区节省50万元计算,仅此一项,全省158个县区就可节省财政资金7900万元。

从开封市的情况看,市县两级平台的贯通为他们节省了好几笔财政支出。

“在设备平台搭建上,我们在充分利用现有设备的基础上,购置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通过资源整合有效节省投资。”安洪海介绍说,市财政局用3台小型机和4台服务器搭建了先进的小型机集群和服务器集群运行数据库;用9台先进设备替代了原来市和县区分散部署需要的150多台服务器。同时,购买了先进的刀片服务器运行应用程序,满足了全市所有县区和乡镇财政部门部署业务系统的需要。几增几减,400多万元投资就节省下来了。

“在建设城域网招标采购时,我们精打细算,一分一厘地节省投资。”安洪海说,在采购300条2兆SDH光纤时,市财政局在选择运营商时实行竞争性谈判,租金节省上百万元;在采购配发预算单位的300台电脑和300台打印机时,用150万元采购了价值258万元的设备。这几项算下来,又节省了投资270万元。

更为精明的是,开封市还把资金节省账算到了财政系统之外。开封市城市数字化监督指挥中心主任闫凯介绍说,借鉴金财工程平台建设经验,开封实施了“数字开封”建设。为了避免出现各个市直部门独自建机房、买设备、建网络并进行维护等浪费资源的现象,市领导采纳了财政局的建议,以“数字城管”的设备和网络平台为基础,搭建了“数字开封”大平台,把“数字城管”、“电子监察”、“电子政务”、“统计网”等子系统全部接入这个平台,实现机房、基础设备、网络和数据库等公共资源共享,业务系统独立操作。

“‘数字开封’大平台的建设,避免了重复投资,实现了资源共享,大平台建设大约节省了5000万元投资。”安洪海高兴地说。

记者由衷感叹,如果从开封的资金节省情况推算河南省18个地级市,平台建设节省财政资金的效果就更为明显。

“目前,全省应用支撑平台已建成,实现了省市县三级平台贯通。”钱国玉表示,今年要重点强化平台应用,通过部署专项资金监控、财政惠民“一卡通”、非税收入管理、会计管理、企业财务信息等系统,进一步丰富平台内容,完善平台功能,逐步建成全省财政数据中心,充分发挥平台对财政经济运行分析的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