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标准”开启我国政务网站的“地标时代”
来源:信息化建设 更新时间:2012-04-14

   作者:朱雅芬

 “宁波标准”开启我国政务网站的“地标时代”

  加强政府网站标准化建设 促进规范化发展

  为什么是宁波?

  ——“宁波标准”的产生基础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子政务的深入推进,全国政务网站总体发展快速增长。宁波,这个挺立在经济社会发展潮头的港口城市,城市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电子政务应用日益普及,政务网站进入了跨越式发展阶段。宁波市政府门户网站年更新量近8万篇,首页访问量每天9千人次以上,页面浏览量每天20万次以上,在历届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与中国特色政府网站评选中都名列前茅,成为全国地市级网站的建设模范和运营典型;其建于2007年覆盖市政府及部门的全市统一的政府信息公开管理平台,包含了宁波市下属78个市级部门和单位、17个县(市)区、管委会政府以及下属部门、乡镇、街办;实施于2009年的宁波市电子政务内网资源整合平台,对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四大班子进行了电子政务资源的整合。

  随着新建、改版、优化的政务网站持续增多,形式规范、内容丰富、功能强大、服务深化的政务网站不断涌现。这些网站在架构、运行与表现方面,整体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宁波的这些政务网站整体发展已形成了一定的瓶颈,迫切需要有一个切实可行的标准来帮助政务网站的建设,以减少不必要的弯路和重复投资,提高网站建设效率。这无疑对网站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于是,一门当前宁波市政务网站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被摆上桌面。那就是,通过制订宁波市政务网站建设和管理标准来进一步加强全市政务网站规划建设、运行管理和服务,促进全市政务网站规范有序、快速有效地发展。

  对于网站的相关标准,当前国际上许多国家都在研究探索之中,国内有些电子政务领先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也相继出台过针对政府网站的一些管理办法和标准规范,以指导政府网站的发展。但是,包含整个政务网站建设和管理的地方标准还是一纸空白。

  凭借有一定电子政务基础的宁波,由此萌生了开风气之先的勇气。

  那么,由谁来牵头这件千头万绪而又意义重大的任务呢?信任的目光自然落到了宁波市市委市政府信息中心——这个具有10年政务网站建设和管理经验的管理团队。

  近10年来,宁波市市委市政府信息中心主要负责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规划,在应用绩效管理加强政府网站建设、提高电子政务效能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丰富经验。他们主持开展了2001年—2010年全市政府系统网站评测考核工作,对全市政务网站建设现状有较为清晰的了解和把握,为在理论、政策与实践层面总结政府网站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素材。连续多年开展的网站评测考核工作,已初步规范并提升了各级政务网站的建设与管理,也为地方标准的制订、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标准制订工作从2009年4月开始,经过一年多的艰苦运作,2010年8月4日,一套根据国家、地方的相关文件要求和标准规范,结合宁波市政务网站的现状和发展要求,由宁波市市委市政府信息中心总体统筹、协调、审核,宁波市市委市政府信息中心、北京国脉互联信息顾问有限公司、南京大汉网络有限公司三家单位共同起草并制订的《宁波市政务网站建设和管理标准》终于出炉。

 什么样的标准?

  ——“宁波标准”的架构模式

  在标准制订之初,宁波市就给自己的这项任务制定了清晰而明确的目的,那就是:《宁波市政务网站建设和管理标准》的研究与制订,不仅能够引导宁波市政务网站的建设和发展,也能在全国范围内起到领先和引导的作用。它既要与政务网站建设和管理的全流程系统相协调,又要同国家和地方规范性体系要求相协调;既要结合政务网站的现状,反映政务网站的基本特征、共性特征,又要充分融入未来政务网站的发展趋势。

  在宁波市,则要通过这套标准的贯彻和实施,不断规范全市政务网站建设和发展,使全市政务网站建设的整体性加强,更好地体现政务网站的“全局性、宏观性、权威性”;通过标准的引导,能够节约财政支出,避免各级政务网站重复建设,减少资源浪费;通过标准的指导,不断增强网站间的共享协作能力,为进一步的共享交换打下基础。

  这样的目的决定了《宁波市政务网站建设和管理标准》的编写必须结合宁波市政务网站的现状和发展要求,坚持“先进性、引导性、规范性、实用性”的原则。而这四个“性”也正是宁波市政务网站建设和管理标准的亮点所在:

  “先进性”体现网站未来发展的前瞻性和循序渐进的发展性;

  “引导性”能正确体现政务网站建设的发展方向,对政务网站实施起到导向作用;

  “规范性”系统、全面地反映政务网站的建设要求,规范政务网站建设和管理;

  “实用性”是在价值上,以需求为导向,体现标准的实用、客观、有效,并可重复测量等特点,符合宁波市政务网站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和客观要求。

  在编制过程中,这套针对全市政务网站建设和管理的标准,是依据网站建设和管理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将网站规划、内容、功能、运营管理、安全应急、推广与评估贯穿于整个标准中。

  在这套标准中,政务网站的建设与管理分为构思(开发)阶段与管理维护阶段。构思(开发)阶段包括政务网站规划、政务网站内容和政务网站功能,管理维护阶段包括政务网站运行管理、政务网站安全应急、政务网站推广与评估(详见下图)。

  政务网站建设和管理架构包括六部分内容,即这套“宁波标准”的主要内容:

  一是政务网站规划标准。该部分规定了政务网站规划实施过程中的构成要素,适用于宁波市各级政务部门网站建设的构思设计阶段。

  这部分标准明确了政务网站规划的前期准备工作:政务网站的定位原则和目标、政务网站的建设需求处理过程,规范了政务网站规划的总则、要求、分类、原则和理论,明确了规划的步骤、规划内容与要素,并进一步对政务网站展现形式设计进行了说明,具体到网站的名称、域名、风格、标识图案、宣传语、色调和搭配、图片等,通过图文的方式展现了政务网站的各类导航和版面布局。

 二是政务网站内容标准。该部分规定了政务网站内容所包含的构成要素,适用于宁波市各级政务部门政务网站建设的构思设计与开发阶段。

  这部分标准分为政务网站的内容组织、内容分类、内容数据规范三大方面。内容分类主要从信息公开、网上办事、互动交流、公共服务四个方面组织,对信息公开的要求和方式、网上办事的服务类别和办理程序、互动交流的形式、公共服务的内容、其他语言版本和首页内容进行说明。

  三是政务网站功能标准。该部分规定了政务网站功能所包含的构成要素,适用于宁波市各级政务部门政务网站建设的构思设计与开发阶段。

  这部分标准分为前台服务功能和后台服务功能,前台服务功能包括查询服务、信息检索、场景式服务、个性化服务、音视频播放服务、无线门户、无障碍浏览服务等功能,后台服务功能包括内容管理、模板管理、栏目管理、用户管理、用户权限管理、身份认证与单点登录等功能。

  四是政务网站运营管理标准。该部分规定了政务网站运营与管理的构成要素,适用于宁波市各级政务部门政务网站建设的管理与维护阶段。

  这部分标准包含了网站运营的基础设施管理、政务网站应用管理、外包服务管理、政务网站运行监督检查、机构与人员建设、制度建设的各个方面。其中政务网站应用管理包括了栏目管理、内容管理、功能管理、服务管理、展现形式管理、域名管理、用户管理、备案管理、隐私管理。针对政务网站日益突出的服务外包业务,增加了外包服务管理,对基础设施和服务外包的要求、单位选择、人员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说明。

  五是政务网站安全应急管理标准。该部分规定了政务网站安全与应急的构成要素,适用于宁波市各级政务部门政务网站建设的管理与维护阶段。

  这部分标准以国家相关标准为参考依据,从安全系统建设、安全技术要求、安全运维管理、应急管理、安全评测五个方面组织。其中安全技术要求分别从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的不同层级进行规定。

  六是政务网站推广与评估标准。该部分规定了政务网站推广与评估的构成要素,适用于宁波市各级政务部门政务网站建设的管理与维护阶段。

  这部分标准分为政务网站的推广和评估,包括推广的原则、方式和形式、效果评测,以及评估方式、评估指标、评估方法、评估结果使用。

  由此显示,宁波市政务网站建设和管理标准适用于宁波市各级政务部门政务网站的建设和管理,依据该标准将网站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及功能等要素标准化、结构化,使基础单元得到统一管理。

“标准”了之后会如何?

  ——“宁波标准”的绩效展望

  任何一项标准的制订和实施,都背负着人们对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期冀。《宁波市政务网站建设和管理标准》也不例外。

  就经济效益而言,宁波市政务网站地方标准集合了政务网站从无到有的相关信息要素,从网站规划、内容、功能、运营管理、安全应急、推广与评估这六个方面对全市政务网站的建设和管理进行指导,能帮助各级政务部门节约投资,避免重复建设,增强数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标准的普及与应用将大大减少资金浪费,避免重复规划,增强资源合理利用,降低风险,提高网站建设的效率和科学性。

  而在社会效益方面,宁波市政务网站地方标准的制订,将有助于促进宁波市各级政务网站的建设,有效提升整体水平,带动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发展;有助于政务网站的信息共享,优化相互间配置,提高运行的有序性;促进宁波市电子政务整体发展,增强政府服务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提升服务品质。同时,“宁波标准”的实施对宁波市网站群建设和运营绩效也将有重要意义,公众对标准的认可将促使政务网站大众参与建设与应用,为构建电子政府创立条件。

  当然,要显现这两方面的效益,取决于《宁波市政务网站建设和管理标准》的有效实施。宁波市将在市质监局的统一指导下,逐步在全市范围内推广这套标准。同时加强宣传力度,扩大该标准的影响力,通过开展培训、讲座等活动对标准进行讲解,帮助相关单位更好地实施。此外,还将积极发挥社会和第三方机构的力量,对标准的实施效果进行检验,不断收集实施过程中的建议和意见,修订和完善标准。

  一扇新门已经开启,景致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