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显示器前,调度员不用出门,青岛港港区内的重要变电所内的高压设备运行状况一目了然,鼠标一点,开关实现分、合闸;打开电脑上的《堆场监控系统》,五颜六色的堆场平面图上,每个货区内的货物堆存情况跃然屏上……正在逐步完善的信息化建设,让青岛港人有了一种轻松感。2010年以来,青岛港坚定不移打好信息化升级战,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依靠信息化建设,提升港口现代化水平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各大港口增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提升港口的信息化水平也成为世界港口的当务之急。“青岛港要科学发展、转型升级,向第四代港口迈进,早日成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信息化建设必不可缺。我们就是要依靠信息化港口的建设,大力提升港口现代化的水平,这一点正是要用世界的眼光、国际的标准、本土的优势来展现青岛港的风采。”青岛港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常德传说。
随着经济全球化特别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过去的生产方式、管理方式、电话传真的联络方式,根本无法满足如今青岛港每天上百艘船舶、100多万吨货物、33000多集装箱进出港的生产管理需要,必须依靠信息化提升港口的现代化生产管理水平。
多年来,青岛港以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为目标,坚持以信息化作为提升港口产业和推进口岸发展的重要手段,努力建设航运信息服务中心,打造数字港口,信息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信息化建设程度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在信息化建设的支持下,青岛港的生产效率得到了巨大的提高,集装箱装卸“振超效率”先后8次刷新世界纪录、铁矿石接卸“孙波效率”13次刷新世界纪录。2006年,青岛港荣获“全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典型示范单位”,成为全国港口行业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单位。2007年,在由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主办的2006年度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颁奖大会上,青岛港荣获“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荣誉称号。
2011年,“十二五”的开局之年,青岛港专门下发了《青岛港2011年信息化建设升级战指导意见》,指导督促全集团抓好信息化建设。同时,“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也被写入了《青岛港“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通过了职工代表大会的表决。信息化已经成为青岛港加快发展、转型升级的强大武器。
供电史上转型升级的一次根本革命
2010年12月16日开始,伴随着远程集中监控系统的全面建立,在青岛港供电公司的“工作辞典”上,“值守人员”一词永远地消失了,翻开了“无人值守”的崭新一页,实现了青岛港供电史上转型升级的一次根本革命。
信息化远程监控、变电所“无人值守”是为衡量电力系统自动化程度的重要标尺。过去,由于未实现远程监控,变电所内设备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控与值守,全部依靠人力,工作量较大;由于未实现最大范围的数据同步采集,一些变电所内,数据仍需人工抄表计算、电话报数,用电量大时需每小时抄报,统计数据量较大,而且容易出错。说起以前的“落后”,有着20多年经验的值班电工张红梅深有感触:“由于变电所数量多且分布广,冬天骑着自行车来回巡视一趟,身上全冻透了。”
“我们都长了千里眼、顺风耳、无影手”,如今,当记者走进供电公司时,职工们会这样形象而骄傲地讲述管理革命带来的工作方式、管理方式翻天覆地的变化。
的确如此。在科技驱动下,如今的青岛港供电公司,遥信、遥测功能让14个变电所的供电信息和2个变电所的消防报警信息实时上传调度中心;遥控功能让5个变电所的高压开关实现远程分合闸;遥视功能像千里眼,在调度中心可以看到7个变电所19个房间内的设备;远程监控系统建立后,原有的168名供电运行人员,可以减少为83人,凸显出青岛港供电转型升级的革命性嬗变。
信息化助力生产
信息化建设不仅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而且应用在生产上,大大提高了青岛港的装卸生产效率。
近年来,青岛港前港公司矿石吞吐量大幅度增加,库场堆存能力呈现出严重不足的现象,如何合理安排堆场,减少搬倒,提高库场利用率,成为一个亟待突破的难题。而前港公司近期开发的堆场图形化管理系统,成为攻克这一难题的有效“武器”。
在前港公司库场队,队长焦学良打开电脑上的《前港堆场监控系统》,一张五颜六色的堆场平面图跃入记者的眼帘,只见上面的货垛用不同颜色进行了标注,每个货区内的货物堆存情况一目了然。“从这张图上,你可以看到现在20万204堆场堆存的巴西粗粉还有18万吨,明天有3万吨要卸在这个垛上。”焦队长指着屏幕向记者仔细地讲解着图形化管理系统的功能和作用。图形化管理系统不仅可以对堆场的货物进行实时监控,还可以展示出正在码头上作业的船舶的装卸状态、装卸货物名称、装卸总量、完成量、剩余数量以及预计完成时间等作业信息。
焦队长高兴地说,堆场图形化系统的投入使用,可以准确、实时监控货物的港存状态,业务人员能够充分利用系统提供的数据及时掌握货物流量、流向,合理组织生产,提高库场利用率,进一步促进了前港堆场管理的智能化、规范化、图形化。
在前港公司10万中控室,监控屏幕上不时闪动着一个个的小亮点,前港堆装队的中控操作员李淑红说,每一个亮点对应的就是一台装载机,在屏幕上每一辆车在哪个堆场都被清清楚楚地标注了出来,经过每60秒一次的刷新后,有的亮点还在不断地变换位置,“这是装载机正在从一个作业点赶往另外一个作业点。”李淑红说。
据了解,在前港公司正全力打造的信息化建设项目中,公司给每一台装载机都安装了GPS定位系统,生产管理人员从监控屏幕上不仅可以随时掌握车辆的动态信息,而且可以根据生产需要将生产指令发送给装载机。“GPS系统的最大好处,就是实现了车辆资源调配的最大化。”调度室主任陈为亮不无感慨地说:过去与装载机司机进行联系,主要靠对讲机等无线通讯设备,有时设备出现问题或者信号不好,就容易产生联系不上作业车辆等问题。现在有了GPS系统,可以快捷地将生产指令发送给相关车辆,而且还可以根据车辆的具体位置,合理调配,达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智能化照明业务、智能码包机、矿石协调管理系统、疏运管控指挥系统……如今,面向2011年及“十二五”,“信息化促进转型升级”已经成为青岛港加快发展的强大武器,青岛港信息化的步伐也愈加坚实有力。
(乔丕亮 青港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