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烟青岛卷烟厂:用信息化平台保设备“健康”
青岛卷烟厂设备综合管理平台可以对制丝生产7个工艺过程、卷包生产5类质量管理的120多项指标数据进行分析,监控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波动和异常状态,及时发现设备异常并进行报警。图为工作人员正在对制丝生产数据进行分析,监控设备运行情况。
张素丽摄
2010年山东中烟青岛卷烟厂在引进TnPM设备管理理念的基础上,建设了设备综合管理平台(以下简称QY-EAM)。该系统与企业原信息化系统有机集成,上接ERP,下接MES、制丝中控系统、卷包数采系统、状态监测系统、动力能源系统,形成了完整的设备管理三层信息架构。
依托设备信息化管理平台,青岛卷烟厂拟“机”为“人”,关注设备的“体检”、“会诊”、“治疗”、“保健”和“建档”,建立了设备运行、诊断、维修、评价、知识管理体系,实现了设备的健康管理。
“体检”----重在状态管控
青岛卷烟厂运用点巡检、状态监测和产品质量分析等手段,掌握设备状态,通过及时的自主维护和专业维修,提高设备运行效能。
注重自主维护和专业点巡检的结合。对点检、润滑、维保、自检自控校验工作实施标准化管理,建立基于单台设备的维护标准8万余项。通过在各岗位设立“电子工作台”,实时接收QY-EAM按时自动触发的清扫维保和点巡检任务,并及时进行确认,实现闭环管理。
积极应用状态监测技术。在采用离线状态监测的基础上,对全厂80多台关键主机设备300多个测点进行振动、温度等参数的在线监测;对动力中心10多个子系统1万多个状态点进行集中监控,实现设备状态的信息化预警。
关注过程工艺指标。借助SPC统计过程控制,实现对制丝生产7个工艺过程、卷包生产5类质量管理的120多项指标数据的分析,监控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波动和异常状态,及时发现设备异常并进行报警。
“会诊”----重在数据分析
青岛卷烟厂通过数据分析等多种“会诊”手段,实现故障诊断的闭环管理,提高设备的运行效能。
深入分析设备状态数据。通过对点巡检、状态监测数据的分析,掌握设备异常、报警、缺陷等劣化倾向信息,实施设备的隐患管理和倾向管理,并通过在线分析系统诊断设备故障,为设备预知维修提供保障。
全面实施故障管理。建立规范的故障信息收集系统,记录故障的部位、现象、原因,形成设备故障树。对故障的诊断、维修、验收、评价进行闭环管理,实现设备故障的统计、查询、分析,为减少故障停机、提高设备效能、降低维修成本提供保障。运用故障树分析手段,发现设备运行状态中的薄弱环节,指导维修策略的修订。
积极利用专家智库和远程协助。建设机械、电气、信息化等专业技术团队,构成企业内部的专家智库。利用企业内部专家智库和设备生产厂家等“外脑”远程协助,及时分析与评价设备运行、维修过程中的问题,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的设备维护服务。
“治疗”----重在科学维修
“会诊”后就要对设备的“病情”进行治疗。青岛卷烟厂从多方入手,提高维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科学制定维修策略,实施三闭环维护。现场操作、维修人员通过“电子工作台”接收任务。操作人员在能力范围内解决发现的设备异常,第一时间对设备进行维护,形成自主维护闭环。超出能力范围的由专业维修人员处理,形成专业维护闭环。对于频发异常和典型故障,运用源头追溯机制,制定根除预案,对设备实施主动维修,形成维修预防闭环。
合理配置维修资源。从“人”的方面,将设备的自主维护人员、专业维修人员和外协维修人员纳入统一管理。综合考虑维修工作的技术要求、工作量和成本,对维修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配置。从“物”的方面,根据QY-EAM中的维修工单,结合山东中烟库存联合储备情况,自动产生备件采购计划,并对计划执行进行全过程跟踪,提高备件的上机率。
全程规范维修行为。分机组、按专业建立起以维修技术、维修作业和维修质量验收为主要内容的维修标准,QY-EAM在维修工单中自动挂接维修标准并触发维修验收流程,规范维修行为。
“保健”----重在持续改善
青岛卷烟厂依托信息化平台,科学设置KPI指标,建立设备健康管理评价体系,通过绩效考核实现设备管理的持续改善。
完善指标体系。以打造“样板机台”为切入点,将设备消耗指标、产品质量指标、现场改善活动指标引入评价体系,形成包含设备现场管理类、质量指标类、物料消耗类等新的定性、定量、定额指标体系,将ERP、MES、SPC、数采等系统的指标数据进行整合,形成动态KPI数据库,为设备管理的综合评价提供依据。
建立评价体系。承接山东中烟的核心KPI指标,在厂内进行逐级分解落实,直至具体岗位和机台。兼顾对标工作的组织和开展,通过建立各级目标的评价标准,实现厂级、部门级、班组级、岗位级的层层对标。
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将设备管理的目标层层分解责任,设备评价结果与员工业绩相结合,通过绩效考核,形成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QY-EAM将设备管理评价作为绩效考核的依据,实现层层考核的公正、公开、准确。
“建档”----重在信息固化
目前,青岛卷烟厂已对90多个机型的主要生产设备建成数字化的故障库、BOM(设备常用维修备件清单)库和设备标准库,并正在建设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
故障库。收集1.5万余条设备故障部位、现象、原因和解决措施,固化为故障树,融入维修技术人员长期积累的零散维修经验,形成故障库,实现了设备故障的快捷录入和设备故障发生频次的统计分析,为维修人员提供了鲜活的培训教材。
维修BOM库。通过对常用备件进行收集整理,形成1万余条BOM条目,固化形成BOM树。通过BOM与单机设备部位、故障、维修步骤的关联,方便了维修人员查询,优化了故障诊断、备件更换周期的统计,提高了维修效率。
设备标准库。对全厂90多个机型的操作、自主维护、润滑、保养、点检、维修等标准进行整理,形成包含8万余条标准的标准库,固化了维修流程,规范了维修行为。
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目前,青岛卷烟厂正在建设基于全厂综合管线的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GIS)和基于主要烟机设备的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其中,GIS系统通过对全厂30多类管线地理数据和图纸资料的电子化管理,实现了各类管线的定位、连通、断面分析等信息查询。基于主要烟机设备的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的建立,实现了设备结构查询和拆装演示。
信息化建设使青岛卷烟厂实现了对设备知识的“四化”管理,即“个人知识集体化,隐性知识显性化,零散知识系统化,规范知识信息化”。
(山东中烟青岛卷烟厂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