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打拐”仰仗信息化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新闻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作者:张春红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当下最暴利的犯罪行为你以为是什么?毒品?军火?联合国统计显示为拐卖人口——2008年,全世界约260万人被拐卖,拐卖妇女儿童已经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最暴利的犯罪之一。

  打击拐卖人口同样成为世界级难题。在中国,这个难字尤甚。首先是国土辽阔,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这既是人口买卖的内生动力,也使得打拐必须大范围跨地区作业,不仅成本高,而且打击、解救的精准性并不尽如人意。其次是人口拐卖犯罪呈现专业化、集团化。从近年来破获的几起重大拐卖案件可看出,人口拐卖团伙其链条之长、组织之严密令人惊叹,并且更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态势。三是受中国传统传宗接代、重男轻女、儿女双全等观念的影响,人口拐卖特别是拐卖儿童成为日趋暴利的卖方市场,随着其暴利化程度的日渐提高,铤而走险参与犯罪的越来越多,所以尽管公安部门已连续发起了五次拐卖儿童的专项打击行动,但这种犯罪行为仍是屡打不绝。

  这是一场道义与罪恶的博弈。有许多社会知名人士曾为打拐积极鼓与呼,提出增加公安部门的编制、经费等。笔者认为,这是把中国打拐问题简单化了。它的难以推进并不在于官方打拐的力度不够,关键是如何突破打拐的技术瓶颈——实时发现被拐儿童的线索,并且一地发现能够全国尽知。

  借助网络、手机等新技术手段的微博打拐由民间自发地发动起来,成为兔年新春最激动人心的一幕——“今年春节, ‘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成为一个热得发烫的微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教授于建嵘等人开通的这个微博目的很简单:通过网络的力量,找到被拐卖的乞讨儿童……短短两周,该微博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1700多张乞讨儿童的照片。有多位家长通过微博看到与自己孩子形似的照片,并开始实施解救”。 (2月9日 《第一财经日报》)

  官方力量与民间力量的迅速对接亦成为微博打拐的另一道令人温暖的风景。公安部打拐办主任陈士渠通过微博回应: “我会通过微博和大家保持沟通,欢迎提供拐卖犯罪线索。对每一条线索,公安部打拐办都会部署核查。”可以说,民间微博打拐为官方打拐送去了 “及时雨”,帮助政府部门突破了缺乏线索、信息传递不及时的技术瓶颈,让犯罪分子真正掉进了 “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信息化是先进生产力,在此次打拐实践中再次成为生动例证。在“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之前,湖北人彭高峰在网友和警察的协助下,一路靠微博传递信息,从千里之外找回了被拐3年的儿子。发起微博打拐的中国社科院于建嵘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起因是1月17日一名母亲让他帮忙发微博,寻找失踪的孩子杨伟鑫。微博发出后,立刻引起网友关注,并且有网友表示,去年初曾在厦门看到一名和杨伟鑫相似的孩子在乞讨,并上传了孩子乞讨时的照片。随后,孩子的家人立刻赶往厦门寻找其下落。

  现代科技日新月异,信息化不仅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而且在社会事务管理中发挥着愈加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拓展应用方面,民间走到了政府的前面。我们现在也应该系统地主动梳理一下,看看现代信息技术在服务公众方面还能做些什么?比如,微博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中的应用也应该是很广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