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A打通社区卫生信息平台的任督二脉
来源:ZDNet 更新时间:2012-04-14

 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机构基于 SOA 平台构建了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具体包括纵向管理中心、服务中心、数据中心和横向数据库电子交换体系等。基于 SOA 架构的信息化平台还提高了北京市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系统未来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也为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社区卫生服务是建设覆盖城乡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的载体。但社区卫生服务系统基础信息化建设比较薄弱,系统之间缺乏数据的沟通与互动。医疗未实现标准化管理,电子健康档案建设不够完备,需要完善居民健康档案数据库。

目标:促进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

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全市有 351(已经建成 32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 290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了市区两级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机构,在市和 18个区县成立了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运行机制的转变,一是实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收支两条线管理,二是实行社区卫生服务常用药品政府集中采购、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

社区卫生是新医改的龙头项目,想要促进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首先要发展社区卫生。社区卫生的主要特点如下:

第一,它是以人人健康为中心,促进健康维护,以健康维护促进服务,而不仅仅以疾病的治疗为中心,从疾病治疗中心向维护健康为中心的转变这是最大的转变,也是社区卫生服务最大的舞台和优势,这是最关键的,一定要转变这个观念。

第二,它是主动式的服务。我们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要通过电话、互联网、健康教育课堂,主动了解和掌握辖区居民卫生服务对象的健康状况,采用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必要时还应上门服务,与居民建立朋友式,亲人式关系,而不是单独的坐堂行医。

第三,它的服务对象是社区全人群,病人、妇女、儿童、老年人、贫困居民,而不仅仅是病人。

第四,它提供的是综合性服务,不仅仅在机构层面如此,在医生层面也是这样,把更多的精力投向健康人群、高危人群,要实行慢病的社区综合防治。

第五,它提供的是连续性服务,要求我们一定要有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档案,没有健康档案,无法为居民提供连续性的服务。

第六,它提供的是可及性服务,要在距离上可及,费用上可及。

建设三大平台 远离信息孤岛

为了保障公共卫生系统落到实处,就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建设了三个平台:

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建立以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平台,平台除了为全科医生提供简易的门诊通道功能外,重点对辖区居民的健康管理信息,具体包括本辖区健康人的电子病历管理、健康体检、健康评估,对辖区特殊人群健康信息的跟踪、随访、疾病干预。

在区县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建设与业务接管、工作绩效、统计为目标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平台,方便区县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人员完成服务监管、绩效考核统计、工作质量相关指标的计算和收支两条线管理。

在市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机构将建设以补充决策为目标的统计分析平台,通过采集原始数据,提供对原始基础数据的多角度的统计分析,方便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机构的领导和专家掌握全市居民的健康状况,了解社区卫生服务的现状和政策的实际效果。

这样的信息化基础条件下,最大的问题主要还是信息孤岛问题。王晖主任这样分析道:"没有建立统一的社区居民健康档案数据库,存在着信息孤岛,社区之间、社区中心与医院之间没有实现医疗信息共享交流,卫生管理部门也不能及时、准确地获得所需要的信息,无法动态、及时、准确、高效地对社区进行业务指导、监控、监督。每年各社区为居民建立的健康档案和慢病管理无法实现与医院病历的互连,各区县卫生局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之间没有任何联系,社区卫生系统规划也没有考虑和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互连,最终不能做到资源共享。"

而标准化是医疗信息化中面临的另一个主要挑战。王晖主任说:"我们国家的信息化推广这么多年,很多基础标准化非常差,我们的药品至今没有标准,现在的诊断标准,住院有 ICD10,门诊没有相应的症状编码,一旦做了社区就会发现,我们缺少的标准太多了。"

而社区医疗系统中的信息化就表现在以下几个领域:

第一,健康档案标准。北京市健康档案标准是完全参照即将发布的卫生部的健康档案做的。

第二,自己形成全市统一的社区药品编码标准。

第三,没有统一的社区诊疗的规范标准。目前北京市参照的是解放军出版社第四版诊疗规范。

第四,采用 ICPC2 作为症状标准。

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档案建设是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的另外一个挑战。此前,纸介质的个人档案,因为没有实现电子化和数据共享,所以一直就是躺在医院资料室里面的"死档"。王晖主任说:"什么叫健康档案?很多单位做传统的社区卫生,都是五页纸的个人档案+两页纸的家庭档案。这是狭义的社区卫生健康档案。全生命周期的社区卫生健康档案,我们怎么做?目前的系统是这样设计的:基本信息,就是传统的社区卫生健康档案,五页纸的个人档案+两页纸的家庭档案,加上专业的健康档案,整个就是全生命周期的,因为有妇女、儿童,精神病人和慢病等专业健康档案,加上我们的健康服务体系,健康评估,包括双向转诊、出院小节等等。"

此外,要实现双向转诊,也离不开信息化系统在背后的支持。王晖主任说:"我个人认为,双向转诊不是技术障碍。目前情况下最关键的是实现信息共享,双向转诊的前提是社区首诊制的建立。后续政策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我们做双向的电子信息双向转诊。

不难看出,建设北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系统的难点在于:基础信息化建设比较薄弱,系统之间缺乏沟通,系统之间缺乏数据的沟通与互动。医疗信息化需要医疗标准化,电子健康档案建设完备才能避免纸档案的"死档"问题。要搬开这些公共卫生信息系统面前的"绊脚石",王晖主任选择了基于 SOA 平台的信息化架构。

纵横架构支持 构建跨平台服务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这个道理不仅仅适用于中医理论,在信息化的建设领域也是同样适用的。没有一个畅通的筋脉,就无法建设一个健康的系统。王晖主任表示:"我们也是基于 SOA 的设计理念,主要是建立了纵向管理中心、服务中心、数据中心,同时实现了横向数据库电子交换体系,且所有的跨平台服务都是用 Web Service 作基础。"

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在实现社区纵向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站的 IT 系统建设的同时,还实现横向的基于"服务"的共享交换体系。此系统不仅能够满足社区包括基本医疗、康复、健康管理、慢病干预、健康教育和全科医师可持续培 训体系建立,而且将逐步创造性地融入双向转诊、电子健康档案等功能,实现社区系统与医院的服务级交互。

实现上述纵横架构需要标准、灵活的数据基础作为支持,整个 XML 数据交换流向以 ESB 总线为交换核心。在三层IT系统之间通过事件数据交换接口(消息队列接口)和批量数据交换接口实现了整个系统的松耦合特点,这样的技术特点使得各层IT系统之间的依赖程度降低,在交换标准(XML/Message/复制)统一约定的前提下,各层 IT 系统具有最大的灵活度,可以根据自身业务的特点进行系统的部署和调整。

在基于 SOA 平台的基础上,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系统还设立非常多的接口,以往的公卫系统的接口,包括社区平台资源库等等,还有移动的接口,可以方便基层医护人员对居民进行上门服务进行灵活的数据访问链接。基于SOA架构的信息化平台提高了北京市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系统未来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也为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该系统覆盖面广,用户多,需求复杂,尤其是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档案的建档和存储上,还有很多技术难点。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副主任王晖表示,"IBM 的技术团队对SOA的架构设计、健康档案建模和存储、病人主索引等技术要点的把握体现了IBM 技术团队突出的研发实力,并表现出良好职业素养和团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