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是患者到医院就诊的第一站,就诊流程中每个环节的好坏直接影响医院的医疗秩序和医疗质量,在提高门诊医疗服务水平中,信息化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医大一院运用信息技术,创新门诊服务流程,有效地缓解了“三长一短”现象。其具体做法是:
运用新HIS系统实行就诊卡方式就诊。计算机录入病人基本信息后,建立患者主索引号码,通过信息系统准确采集病人就诊、检查、取药、治疗、收费等信息,并把此卡应用于整个就诊过程中。复诊病人直接刷卡挂号,缩短了挂号时间。2010年5月,中国医大一院与中国建行联合发行的健康龙卡(一种可以看病的银行卡)正式应用,进一步完善和增强了就诊卡的功能。此卡除具备医院就诊卡功能外还具备银联卡的功能,为进一步实现“先诊疗后结算”服务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HIS系统实现多种挂号方式,现场挂号、按楼层分散式弹性挂号收费为一体(根据门诊量弹性安排挂号收费窗口,有效缓解了挂号拥挤等待时间长的问题)。大力推行预约挂号(现场、电话、网上)、健康龙卡自助预约等多种形式的预约服务,以实名预约为主,努力使病人分时段就诊,抑制了“号托”,调控门诊高峰,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就诊时间,改善了就医秩序,提升了病人满意度。
应用门诊智能导医系统使病人知道自己就诊的进度。门诊智能导医系统是集系统科学、信息科学、计算机技术、电子电路技术与医院管理科学的综合性系统,运用智能化的逻辑运算,通过语音、视觉画面等完成自动化导医全过程。此系统与HIS的挂号、诊间医生工作站、采血室、检查科室的系统紧密衔接,病人挂号后信息直接进入医生诊间系统及护士工作站,即进入一次候诊系统,使病人在主候诊区等待。前一位就诊结束后系统自动呼叫下两位病人,病人在候诊区通过视觉画面及同步语音提示一位在二次候诊区等候,一位进入诊室就诊。此系统同样应用在检查及采血室,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留给病人咨询,从过去的“叫号员”成为病人喜欢的“咨询员”。此系统的应用使病人就诊便捷有序。
应用门诊医生工作站。以医生工作站为主线,点选医嘱组套,医嘱系统自动传输到收费处、药学部,节省医生书写医疗文书的时间。医院PACS、LIS的全面上线,诊间取消化验申请单,医生在诊间工作站可查询检验、检查结果,让医生把更多的时间留给病人。
门诊区域设置计算机触摸屏查询系统。提供医院信息、医生信息、就医指南、就诊流程、预约流程、费用查询等,方便病人就医。
数字化门诊健康教育系统。在门诊大厅、挂号处、候诊区等处各种多功能显示屏可以看到医院概况、科室设置、就医指南、出诊医生简介、实时挂号信息及健康科普教育,努力为病人提供温馨的就诊环境。
高效科学的门诊管理功能。门诊医生排班系统、门诊病人挂号量统计分析、预约挂号量、门诊医生接诊情况、医嘱系统(检查、用药情况)、收入院情况、首诊确诊率等指标,使管理更加科学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