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设的他山之石
来源:中国国防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军队建设是国防建设的核心内容。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推动战争形态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美、俄、法、英、日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军队先后走上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其实质是实现军队形态的转型,也就是将工业时代的军队转变为信息化军队。考察这些国家军队在信息化建设上所走过的道路,可以为我们建设信息时代的国防提供有益的他山之石。

     三个发展阶段

 
     外军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上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之前的单领域独立建设阶段。这一时期,发达国家军队机械化建设中有了信息化的成分,信息化建设主要是为机械化建设服务,其重点在于提高机械化作战能力。第二阶段为海湾战争后至本世纪初的跨领域系统集成建设阶段。受海湾战争的影响,各国日益重视信息的重要性,这一时期信息化建设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军队结构中的信息成分越来越多,系统集成全面展开。比较典型的是美军对指挥与控制系统进行结构性调整,将系统整合成一个包括战略、战役和战术三级的全球作战指挥系统。第三阶段为从本世纪初至今的信息化体系建设阶段。进入新世纪后,各国从自身安全和战略利益考虑,以网络为中心不断强化信息系统的功能,目的是使力量编组更加紧密,信息交互更加顺畅,要素耦合更加紧密,从而生成具有质差的整体作战能力。

     大致相同的选择

     从发达国家军队的信息化建设实践来看,其主要做法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海湾战争爆发后,军事理论研究被置于各国军队建设的“火车头”地位,理论研究成果逐渐在各国政府及军事决策层达成共识。作战理论方面,非接触战争、非对称战争、信息战、网络中心战、空间战、精确战、联合作战等理论层出不穷,部分理论得到战争实践检验。美军按照网络中心战要求,不断强化各类信息系统的功能,创新开发C4IKSR系统,更加注重信息优势向决策优势的转化。俄军则针对美军网络中心战在作战运用和技术防护上的弱点,提出了网络破袭战理论。

     集中领导,加强管理。世界主要国家为加强信息化建设的统筹管理和多方协作,对原有体制进行了较大调整和优化,增加了更多信息化建设的要素。美军自1995年开始,国防部先后成立了C4I工作组、首席信息官办公室、首席信息官委员会、信息开发办公室、军队转型办公室、国防业务系统管理委员会等10个信息化建设机构。日本防卫省(厅)成立了官方信息通信科,德国国防部建立了信息技术局,印度国防部也组建了信息战局。上述机构的设立,满足了军队信息化建设对管理体制的新要求。

     健全法规,统一标准。世界各国军队都十分注重法规体系的建设和标准规范的制定。美军已颁布诸多政策指南和规划,基本覆盖了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其中《信息技术管理改革法》、《国防编目与标准化法》,《国防部标准化》指令等,明确了相关的方针、政策、程序、组织机构和职责。俄军早在苏联时期就制定了完善的电子通信网络标准体系,无论模拟技术体制还是数字技术体制,无论是固定还是野战通信网,均使用全军统一的军用技术标准、协议标准和接口标准,为加速军队信息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使军队信息化建设纳入法制化和制度化的轨道。

     军民协作,共享资源。美、俄、日等国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十分重视军民一体化发展,对国家信息化和军队信息化的双重需求进行通盘谋划,以节约经费、规避风险、提高效率。在信息技术开发上,加强与工业部门的交流与合作,及时吸收社会上的最新信息技术成果。美国陆军80%的解决方案来自于民用技术。在信息设施建设上,多数国家突出军民兼容的发展思路,多数大型军用信息设施同时为军队和民间用户服务,民用信息设施建设也考虑了军队需要,以便在必要时转为军用。

     人才为本,加快建设。发达国家军队纷纷采取广泛吸纳、多渠道培养等措施,加快信息时代的高素质军事人才队伍建设。美军强调尽可能吸收和利用民间信息技术人才,如美国微软公司许多职员就直接参加了美国国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日本防卫省(厅)一方面加大信息技术在军队院校培训中的权重,另一方面通过选送优秀军官留学、实习、接受委托培养等形式,积累经验、储备人才。

     抓住军事体系信息化

     加强信息化建设是使军事体系逐步向信息化迈进的必然选择,是军队战斗力新的增长点和军队发展的主要环节,也是提高军队建设质量和作战效能的根本所在。外军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做法,对我军信息化建设有诸多启示,具体表现在:

     信息化建设需要先进的信息化理论作指导,必须大力加强理论研究。任何军事变革,都是理论发展创新的结果。我军信息化建设起步晚,尚有许多理论问题有待解决和完善。在我军全力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今天,必须依靠全军官兵的集体智慧,群策群力,既要与时俱进又不能脱离实际,努力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理论,及时从理论上指导我军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必须加强战略管理。信息化是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核心,也是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本质特征,信息化建设本身就是一项新型军队发展战略,是维护国家安全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主要途径。信息化建设具有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涉及面广、整体性和综合性强等鲜明特点,这就要求在统一领导下,对我军信息化建设进行总体规划,加强战略统筹,制定符合我军发展需要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措施,防止和克服各自为战、自成体系、兼容性差、重复建设和缺乏长远规划等问题。

     信息化建设需要靠制度来保证建设的方向和质量,必须制定实施统一的标准体系。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形成系统的信息化法规体系和标准化技术体系是关键。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规范,即便设立了跨军种、跨部门的信息化建设管理机构,其政令无法真正落实,其管理作用也无法充分发挥,无法避免陷入各职能部门自成体系,各搞一套的困境。因此,要搞好信息化建设这样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始终注重标准化工作,结合实际,从顶层着手、谋划长远,全面设计信息化标准体系;要规范信息化标准的选取,制定完善的高层标准化文件,逐步形成体系配套、技术先进的军用标准体系和推广执行机制,保证信息化工作的开展。

     信息化建设需要统筹兼顾各领域的发展,必须建立健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协调机制。我军要抓好信息化建设,必须构建一个机制化的协调体系,从建设主体、建设内容、建设进程、建设指导等不同方面,协调好机关、部队、院校、科研院所等各单位关系,理顺系统改造和研制开发的关系。既要加强对建设起步阶段的领导,更要扎扎实实地组织好建设中的各项艰难任务的攻关;既要突出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内容、关键环节和技术,又要兼顾信息化建设的一般内容;既要着眼当前在建项目的完成,更要着眼未来筹划好各项目的发展。

     信息化建设植根于国家信息化大发展过程之中,必须走军民融合式发展之路。军队信息化建设植根于整个国家经济、科技体系之中,因此必须充分利用全社会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信息化建设。要积极推进军用与民用标准化建设的融合,加强对现有军用标准的修订,对涉及国家与军队建设的相关技术领域,要以协商的方式共同制定通用标准。要加强军民两用技术的开发,充分利用民用产业界的规模效应加速推进军事应用的发展。要建立军民结合的联合需求评估机制,以便民用科研、生产部门及早了解军方需求,提高相关资源的利用效率。

     信息化建设需要优秀的人才队伍作支撑,必须培养一大批符合时代需求的信息化人才。人才是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所在。我军必须着眼于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需要,以信息化建设需求牵引人才培养,搞好人才队伍建设的宏观设计,科学制定人才培养规划。要从整体上筹划人才培养工作,加速建立适应信息化需要的新学科体系,合理确定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人才的培训分工。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多维、多向、多层次的信息化人才培养机制,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裕、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动态发展的信息化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