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18日至20日,刘红薇部长助理带队到宁波市就金财工程建设特别是应用支撑平台(以下简称“平台”)试点工作进行调研,听取了宁波市金财工程建设和平台试点情况汇报,考察了财政局新建机房和国库支付中心,并与宁波市财政局领导和相关处室、单位负责同志进行了座谈。
一、金财工程建设概况
近年来,宁波市财政局根据全国金财工程建设统一部署,结合本市财政管理和改革进程,大力推进金财工程和财政信息化建设,取得较大进展。一是在系统应用方面,宁波市财政局实施了预算编制、指标管理、拨款管理、国库集中支付、预算外资金管理、工资统发、会计核算和总预算会计等系统,基本涵盖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等重要财政管理环节,有力支撑了财政管理工作,提升了财政管理工作的效率,并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电子化业务数据,为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二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宁波市财政局新建了总面积为900多平方米、能够容纳20多台小型机和存贮设备以及400台PC服务器的机房,可以满足今后10-15年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同时,建立了局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物理隔离的网络体系,对广域网、局域网进行了升级改造,与各县(市)区实现了电信(10M)和网通(100M)的双线备份,升级了核心交换机(1000M),建立了统一规划、统一出入口的网络安全体系。三是在行政办公系统建设方面,建立了B/S(客户端/服务器)架构的行政办公系统,主要包括发文管理、收文管理、档案管理、个人邮件、会议管理、待办事宜、个人文档及个人办公页面定制等模块,提供了短信通知服务,使用范围覆盖了所辖各县(市)区财政局,使用人数达3000多人,实现了公文信息全市财政系统内的自动流转,提高了办事效率。
二、平台试点工作思路及实施方案
为了检测和验证平台功能,探索平台在地方的应用模式和建设思路,财政部按照2006年金财工程建设座谈会确定的平台建设思路,在抓好平台开发及在中央试运行工作的同时,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山西、四川和宁波三省市进行了试点。其中,山西、四川两省分别采用“接入”模式和“基于平台生长”模式进行试点。对于宁波市平台试点,部金财办与宁波市财政局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后,决定采用“一体化建设”模式进行,即在财政部统一平台的基础上,以跟踪和控制资金运行过程为核心,构建完善的、与公共财政职能相适应的一体化大系统,充分满足现阶段财政管理的需求,并有效应对未来财政改革深化和管理模式的发展变化,为建立公共财政框架体系,实现财政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提供技术保障。
根据上述思路,宁波市财政局制定了具体的试点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步骤和试点工作目标。具体安排是,2006年9月至2006年底为试点筹备阶段,成立平台试点组织机构,确定新系统试点的县(市)区,完成前期准备工作。2007年1月至2008年4月为核心系统开发和实施阶段,2007年7月1日完成基于平台的指标管理、政府采购、预算执行(包括计划管理和支付管理)和总账系统的上线;2007年9月完成市本级的预算编审、预算执行分析两大管理模块的实施;2008年1月完成市本级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模块的实施;2008年4月底完成系统在宁波市下属3个试点区县的实施。2008年5月至2009年年底为系统扩展阶段,在全市逐步推广应用核心系统并开展其他非核心系统建设。
三、平台试点工作进展情况和主要做法
宁波市平台试点工作于2006年9月份正式启动,在完成业务需求梳理和工作流程设计基础上,于2007年3月中旬开发出了第一个系统测试版本,初步完成了指标管理、国库支付管理、总账管理的大部分功能点,实拨管理、接口管理等功能正在抓紧开发,预计4月底全部实现第一阶段剩余功能点。在平台试点工作中,宁波市财政局党组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扎实工作,保证了平台试点按计划积极稳妥推进,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强化平台试点组织保障。为加强金财工程建设的组织领导,保证平台试点工作顺利实施,宁波市财政局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调整了金财工程建设领导小组,调整后一把手局长任组长,局领导班子任成员,并明确金财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为平台试点的决策机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分管信息化工作的局领导任办公室主任,成员由各主要处室负责人组成,负责平台试点工作的组织实施。同时,在办公室下组建了预算处、国库处牵头的业务工作小组和信息中心牵头的技术工作小组,负责落实平台试点相关工作。
(二)充分准备,制定平台试点实施方案。2006年9月,宁波市财政局专门召开了全市财政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研究和部署金财工程和财政信息化建设问题,制订了《宁波市金财工程实施意见》,提出了工作目标,决定基于平台建立一体化的财政管理信息系统。按照会议部署,2006年11月初至2006年12月底,宁波市财政局组织业务和技术人员共进行了三轮业务需求调研,编写完成了业务需求方案书、需求规格说明书,为平台实施和基于平台的系统开发做好了准备。
(三)认真研究,明确系统建设架构。在系统建设过程中,业务需求的不断变动容易造成系统的频繁调整,给系统开发带来不利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宁波市财政局按照平台的设计思路和技术架构,采取了两方面措施:一方面,财政管理的对象是资金,资金的表达方式是指标体系和预算会计科目体系,控制指标的主体是财政内部各职能部门,记录财政资金支出结果的是预算单位的会计,这些要素是相对稳定的。基于此,宁波市财政局区分不同性质的财政资金分类梳理了财政业务工作流程,据此设计了工作节点和权限,适当调整了处室职能和岗位职责,优化配置了岗位职责体系;另一方面,在系统技术架构上,努力实现灵活配置,即通过工作流引擎及业务组件,实现财政管理的流程化,通过权限、角色、岗位的要素组合,配置出新的财政管理和工作模式。这样,即使今后财政管理方式发生变化了,只要重新配置表层就可以实现,而系统的核心部分能够保持相对稳定。
(四)规范实施,基于平台抓好系统开发。为了保证基于平台的系统建设能够有一个较高的起点,避免重复建设,宁波市财政局招标确定了软件开发公司,并聘请了专业的项目咨询公司,在平台数据字典、总帐系统、报表系统等模块的基础上开发表层业务应用模块。整个系统建设共包括一个平台七个管理模块的开发和实施,业务功能点478个。其中,第一阶段主要完成一个平台和四个管理模块的开发和实施,需要实现财政业务功能点287个,经过紧张开发,目前已完成业务功能点218个。
四、平台试点工作体会
宁波市平台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宁波市财政局围绕平台实施和开发做了大量工作。总结7个多月的平台试点工作,他们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高度重视。宁波市财政局党组高度重视金财工程建设和财政信息化工作。局党组书记、局长宋越舜同志在局内各种大小会议上都会强调金财工程和财政信息化建设。在座谈中,他指出,随着金财工程建设的逐步深入,信息化已经成为财政工作的“神经中枢”,“神经中枢”一旦出问题,整个财政工作就会陷入瘫痪。在考察财政局机房时,面对着一排排的小型机、服务器和存储设备,宋局长感慨地说,“它停掉,我就死掉”。由于局党组特别是一把手重视,全局上下形成了人人重视和支持金财工程建设和财政信息化工作的良好氛围,不仅从人力、财力上予以保障,而且为信息化工作开展创造了各种有利的软、硬件环境和条件。
(二)更新观念。平台是建立一体化大系统的基础和关键,不仅可以实现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解决当前存在的流程割裂、信息孤岛问题,而且易于扩充,能够适应未来复杂多变的业务需求。宁波市实施平台不是对现有系统的修修补补,而是要按照平台的先进理念,通过在平台上构建大系统,重组和优化财政业务流程,把业务流程和岗位职责在系统中固化下来,从而真正实现财政业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
(三)勇于创新。平台实施不仅事关本地财政改革的成败,而且对于其他省市具有重要的示范借鉴意义。作为平台在地方试点的首批省市,肩上的责任十分重大。在坚持部里整体规划和思路的前提下,只要看得准、方向对,就要勇于创新,敢于尝试。例如,基于平台开发系统是对整个财政资金运行进行流程化管理,每项资金的管理和控制节点具体落实到哪个部门,不能完全照搬现有模式,需要对各部门的管理权限进行梳理,解决各部门对同一资金的交叉管理问题。对此,宁波市财政局领导班子多次开会研究,最终对各部门的资金管理权限做出了大胆调整,为系统建设铺平了道路。
五、宁波市财政局提出的几点建议
宁波市财政局提出,要在财政部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平台实施,开发出一套效率高、服务好的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闯出一条平台在地方实施的成功之路,为平台在全国推广实施奠定坚实基础。结合金财工程建设和平台试点工作,他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尽快发布财政业务数据标准。在大系统建设中,任何一个指标的变动都会涉及软件从底层到表层的一列修改和调整,维护工作量很大,建议部里尽早发布财政业务数据标准,为信息系统建设提供规范和依据,同时希望新的数据标准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尽量减少指标和科目调整的频率。
(二)出台与电子政务工程衔接的网络安全标准。金财工程建设涉及到与预算单位的联网,如果单独建设财政业务专网,不仅投入大、成本高,而且使用率低。财政系统网络建设应充分利用政府网或政务外网等现有资源,与电子政务整体规划相衔接,尽可能减少重复建设。建议部里在前几年出台的网络安全建设标准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制定与电子政务工程衔接的网络安全标准。
(三)从政策和资金等方面对平台试点工作给予支持。宁波市基于平台的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一期建设预计投资8000万元—1亿元,目前已经投入4000多万元,信息化建设面临着较大的资金压力。鉴于平台试点对于财政部平台建设和其他省市平台实施都具有重要意义,希望部里能够在财力上给予支持。同时,在软硬件设备购置方面,希望部里能从政策层面创造优惠条件,如财政部统一采购硬件和第三方软件,地方可以跟标采购;采购进口设备能够统一提供税收方面的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