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集,一个普通的苏北小镇,凭借在网上开店的信息化手段,在短短4年间演绎出一个“聚沙成塔”的传奇。2010年,沙集镇获得了第七届全球网商大会颁发的唯一的“最佳网商沃土奖”。如今,“沙集现象”、“沙集模式”迅速走红,这个被誉为网络“小岗村”的地方让人们看到了信息时代农民的致富路,更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中国农村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农村信息化发展等深层次的讨论。
催生安居乐业“淘宝镇”
80后的普通农村小伙子孙寒,2006年在家乡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沙集镇东风村创建第一家淘宝网店卖家具时,他想不到4年后,这一举动为自己家乡带来的巨大变化,以及这种变化背后暗含的更深远的变革和意义。
从2006年开始,沙集镇销售家具的网商每年都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截至2010年年底,沙集镇已有700名农民网商,开办了1200余家网店,其中钻石级网店近500家,网上销售额超过3亿元,是2009年的3倍、2008年的7.5倍。今天的沙集镇已经从种植养殖及农产品加工、废塑料回收等农村传统产业转型为农工商一体化的家具产业重镇。
信息化改变了沙集,也改变了沙集人的生活。在沙集镇,农民刘兴利一大早开车把孩子送到县城里的学校,回来后就坐在电脑前忙乎起来,他的店从早上8点一直开到晚上11点,几个人轮换看店,收拾家、做饭、照顾老人、辅导孩子都不耽误。
东风村里曾经的贫困户胡翠英,现在不仅是美家居网店的老板,还是自家家具厂的工人。她边干活边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说:“网店改变了我们的生活。3年前,我们借钱开网店,现在每年净收入十几万元。更重要的是,外出打工的孩子们都回来了,现在一家人在一起忙乎着做生意,心里感觉很幸福。”据了解,现在沙集镇的人,除了少数在外事业有成的,几乎没有外出务工的人。相反,还引来了辞去工作卖房归乡创业的城里人。
如果说,离土不离乡,让沙集人不再纠结于农民工生存质量不高、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各种棘手的社会问题,那么,从业方式的改变,也让曾经受制于各种就业门槛的人有了新的机会。在沙集,有带着孩子开网店的妇女,有用“一指禅”(单指操作键盘)谈生意的老人,还有身体有残疾的人,他们过去需要依靠别人生活,而今在信息化手段的帮助下,他们平等地享用着网络带来的大市场,创造着自己的价值。
开网店不仅给农民带来了收入,也在迅速改变着当地农民的观念。农民王万军说:“做网店后,我们意识到这个市场的影响力是靠大家一起来打造的。我们努力发展自己的业务,也不拒绝帮助别人开网店。”他最津津乐道的是自己曾经帮助做废旧塑料加工生意的邻居开了家网店,“现在他的生意一直不错,最重要的是,他家的院子里再也不会流出污水把河道弄脏、把树烧死了。”他说。
2月18日,江苏省省委常委、副省长黄莉新率省农工办、经信委、农委等部门负责人在睢宁调研“沙集模式”时指出,“沙集模式”是农村电子商务探索的成功典范,对农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繁荣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要在全省推广。当她看到一边带着孩子一边在网上谈订单的网商魏芹时,高兴地说:“你们靠着自己的努力探索了一条致富新路,真是了不起。”
带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
沙集模式是靠信息化把家具生产带动起来并形成了巨大的规模效益,彻底改变了当地农村的经济和社会结构。现在,沙集镇的网络销售已经带动了家具制造、木材制造、材料配件、通信、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物流配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并形成一定规模,成功地促进了落后地区农村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型。
“一业兴,百业兴。”沙集镇党委书记黄浩说,“现在的沙集镇,通过网商带动了以家具生产制造为中心的工商业的大发展,形成了包括200多家家具生产企业、16家物流快递企业、6家板材加工企业、2家家具配件销售服务企业和1家软件信息服务企业的原生态的产业集群。其中,单是网销带动的物流产业营业额就高达3000多万元。”记者在沙集镇看到,各家物流公司门口包装好待发送的家具堆积如山。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汪向东表示,沙集镇走的是一种很典型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农村产业化的模式。他说,在这里,信息化不是一个辅助手段,而是一个“火车头”,它拉动了加工制造、服务、物流等产业发展,形成了一个产业群,形成了一种新生态。“信息化只有与工业化相结合,才能在农村获得生命力。”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张坊说,“过去,农村信息化一直是围绕中国农业生产被动展开的,农民的电子商务是在不改变当地生产结构的前提下进行的,如生产枣就在网上卖枣,种花就在网上卖花。而沙集的农户则是通过网络市场的需求组织起来进行工业化生产。虽然沙集目前是低层次的工业生产,但是却从根本上改变了沙集农村的产业结构,从农业转向了工商业一体化。”
从废塑料加工产业到网销家具产业,借信息化手段,沙集成功地实现了从“废品业”到“家具业”的转型。
形成“农户+网络+公司”沙集模式
对于沙集模式,汪向东曾经这样诠释:沙集模式的核心要素是“农户+网络+公司”。农户是在家中直接对接市场、主动掌握信息、自主经营按需生产的平等的市场主体;网络是市场化的公共电子商务交易网,农户在这上面从事网销;公司则是由土生土长的农户变身而来。农户、网络、公司这3个环节相互作用、滚动发展,像滚雪球一样,走出了信息网络时代农民的创业致富新路。
沙集模式的发展路径是,农民自发开网店→细胞裂变式复制→网销带动工业→其他产业元素跟进→产业链不断拓展→规模迅速扩张→网销进一步发展→经济和社会繁荣,从这种“原生态”的发展模式中,我们看到其成功的偶然性和必然性。沙集模式用信息化手段解决了小生产和大市场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矛盾,当小生产和大市场对接起来后,农民的生存方式开始发生改变,他们做老板、打工,通过网络了解市场供需情况,直接和市场对接,直接和买家商谈,直接组织生产或货源。基于此,其他相关联的产业也被广泛带动起来。“这种由农民自发地利用信息化迈向大市场,又借信息化反过来加速当地工业化和产业化进程的做法,有望为农村城镇化发展探索一条新路径。没有任何工业化基础和信息化基础的最普通农村,通过这条路径同时开始了信息化的起步和工业化的起步,是最原始意义上的、也是最典型的‘两化融合’发展道路。”张坊说,“信息技术的一个典型特征是‘智能化’带来的‘简单化’,正是由于‘简单化’为低成本的复制创造了条件。 我们将联合省有关部门,组织专家总结、提炼沙集的发展经验,迅速将这一来自最基层的创新实践向向全省推广。”
引发网商发展新问题
在沙集,我们感受到信息化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的意外惊喜。但是,这种自然随意的发展模式既有强大的影响力,也有突出的不可回避的问题。
睢宁县副县长赵李说:“沙集当前面临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农民融资问题、道路交通问题、产业集聚发展、规划引导问题等,这些都可以通过努力来解决。而我们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是,在个体农户为主的网商环境下,如何进行品牌化和标准规范建设,以及如何解决人才短缺问题。”据了解,因为家具产业升级和发展不仅需要更多的服务人员和技术人员,更需要懂设计的信息化技术人员。由于农村的生活环境不是很好,既使开出比城市更高的工资也很难请到这些急需的人才。
了解到这种情况后,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相关部门迅速开始研究帮扶方案。张坊说,将尽快协同有关部门率先开展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与信息基础设施运营商的沟通,促进沙集实现“家家通宽带”的目标,适时建立沙集信息中心提高本地信息交换能力。二是帮助制定沙集家具生产标准和网商服务规范,促进“沙集模式”向规模化、正规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三是帮助组织邮政服务系统进入沙集,拓宽网上销售渠道,解决网商小额融资贷款难题。四是支持和组织沙集农村干部和农户到国内农村信息化比较发达的地区学习,吸收发展经验,提升发展层次。五是组织IT企业与沙集对接,为沙集提供相关信息设备、软件产品和信息服务等。
与此同时,沙集镇的网商们也在积极行动。“我们要充分发挥自己对农户网商的了解,把大家组织起来,共同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孙寒说。我们已经自发成立了电子商务协会,希望通过协会来解决产品同质化竞争、提升产业化水平、细分产业市场等问题。”说这话时的孙寒,已有新的身份———沙集镇电子商务协会会长、东风村村委会副主任。据了解,尽管孙寒是沙集镇第一家开网店的人,但他的生意并不是最好的。“我没有想到自己无意中的一个决定给家乡带来了这么大的改变,在这种变化中,我逐渐感受到一种很强烈的责任感。现在,我关注自己网店的发展,但我更关注整个沙集镇网商的长远发展。”
孙寒,让我们看到了信息化给农村带来的深远影响,也看到了信息化时代一个农村青年人的成长与责任。
路漫漫其修远兮。沙集镇通过信息化手段引领农村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发展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但我国广大农村学习借鉴吸取沙集经验,完成从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要走的路还很长。“沙集”能否象当年的“小岗村”一样,开辟一条引发全国农村的第二次生产力革命,我们将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