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只是沈阳打造“数字城市”,让公共服务贴近大众的一个缩影。其实,信息技术在沈阳经济社会各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比如电子政务建设,沈阳市在全国是起步较早的,为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提供了支撑和手段,为沈阳市经济和社会进一步发展创造了信息化基础条件。
近年来,沈阳市各部门普遍建成了局域网,实现了办公自动化,相继建成了党政信息网核心平台、政府门户网站、政务公开以及交通、城建、社保等一批重点网络系统。依托政务公开信息化平台,沈阳市93个政府部门编制的37万余条政务信息,在网上主动进行公开,实现了政务信息公开“一网通”;开设了全国首创的“114公民政务咨询热线”,“中国沈阳”政府门户网站2007年获得“政府门户网站最快进步奖”,2008年获得“中国地方政府网站创新品牌奖”。
2010年,沈阳市建成的具有沈阳特色的数字化城管系统。目前,沈阳市共划分了6269个基于基础地理信息的万米单元网格及7大类102小类部件、6大类77小类事件,采集和确权的部件数达60余万。形成了精确、敏捷、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模式。
“数字沈阳”的一大特色是企业信息化稳步推进。沈阳抓住国家大力提倡“两化融合”的有利契机,从组织、规划、政策、资金扶持等诸多方面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加大推进力度。据统计,沈阳市参加信息化示范工程的企业中,应用财务管理信息化达93%,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技术的约占78%,应用过程控制技术的约占65%,应用企业资源计划的约占45%,在销售、供应等单方面应用信息技术管理的约占90%。沈阳市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涌现出沈阳机床(13.60,0.12,0.89%)、沈阳鼓风机、特变电工(20.93,1.00,5.02%)、北方重工、沈阳电机等一大批先进典型。沈阳市还成立了“两化融合”推进工作组和企业联盟,积极推进工业化企业和信息化企业合作共赢。目前,特变电工、北方重工集团等多家工业企业和昂立软件等多家软件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在城市社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沈阳也在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步伐。大力推进“百万农民上网”工程,为推动沈阳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2007年,沈阳投入3000万元,用于开展“村村通宽带工程”,全市1534个行政村光纤覆盖率达到100%,全市具备宽带接入能力的行政村比例达到100%,提前实现了村村通宽带的目标。目前,全市8个区、县(市)均已建立信息部门,并开通了农业信息网站,1000多个村建立了信息站(约占全市的70%左右),已经初步形成了上联国家农业部、省农业厅,下联县、乡、村的农业信息体系。在红菱镇李子生产基地,苏家屯区建立了精准农业示范园区,并开发“无线传感温室控制系统”,通过在每个温室配置传感器,对温室内的气温、湿度、光照、地温、土壤湿度等参数进行测量、采样。技术人员和生产者在对数据进行分析后,充分掌握农作物生长习性等相关信息,实现农业的低投入、高效益。
在加快城市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沈阳信息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目前,全市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企业100余家,产品涉及数字医疗、通信、视听、数字识别和传感、IC装备、光电子、应用电子等多个领域,形成了一批重点企业和产业集群,主要包括数字医疗设备制造基地、家用视听设备制造基地、手机企业集群、IC装备制造基地以及工业自动化产品制造基地等。全市累计认定软件企业达431家,先后建立了沈阳昂立软件园、沈阳国际软件园、东北亚软件开发基地等软件园区,规划面积达2030余万平方米。
预计到“十二五”末期,“数字沈阳”初步建成,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取得明显成效,以“两化融合”为核心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确立,信息化发展的制度环境和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信息安全保障水平大幅提高,为迈向信息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为沈阳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