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研背后的“政府之手”
来源:南风窗 更新时间:2012-04-14




    自二战以来,美国科技水平稳执世界之牛耳。信奉自由主义的美国,言必称市场经济,反对政府干预。而在科技发展的背后,美国靠的是看不见的“市场之手”,还是有一只粗大的“政府之手”在舞动?导致美国巨大科技优势的发展模式是什么呢?

  战略:政府领军,抢占高地

  作为一个市场经济国家,美国没有定期制订统领全国科技发展的“长期计划”,但并不等于说美国政府没有科技发展战略。美国在科技发展上的“政府之手”,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由政府精心选择,并牵头组织重大科技项目。这种项目必须是战略性的,它有助于美国国家安全和美国霸主地位的维护;必须是前瞻性的,有助于美国科技领先地位的维护;必须是系统性的,足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美国联邦政府出面组织科技发展项目发轫于二战期间著名的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原子弹的问世,使美国手握利器,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覆灭和战争的终结。“曼哈顿”模式对美国科技发展之影响至深至远,延续到今。

  二战期间和冷战时期,美国政府主导的重大科技发展项目都以维护国家安全为最高指针,具有浓厚的军事色彩,如“曼哈顿”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和“星球大战”计划。冷战结束后,国际竞争的焦点从军事斗争转向以高科技竞争为核心的经济竞争,美国政府主导的科技项目力图全面控制和抢占新时期科技制高点,以保持新兴产业的优势地位,军民两用的色彩越来越浓。

  如克林顿时期,美国政府看准信息产业的重要战略地位,相继推出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信息技术长期研究的重大项目。除了人们熟知的、由副总统戈尔大力倡导的信息高速公路──下一代互联网计划(NGI)外,还有2000财年发布的“面向21世纪的信息技术计划”(IT2)。此外,联邦政府还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1997年7月,克林顿颁布“全球电子商务框架”。该框架对全球电子商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这一系列项目实施的结果,使得美国在世纪之交的信息社会敲门之际,再次站到了世界各国的前列。据估算,1995年以来,美国生产率提高了80%,其中2/3归因于信息科技的发展。在1980年代,美国在半导体电子技术,在汽车和家电制造业上还落后于日本,一些美国人发出了“日本第一”的惊呼。而美国1990年代通过抢占信息高地,一下子把日本远远甩在后面。

  纳米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崛起的重大科研领域。美国自2001年以来实施纳米技术国家计划。据美国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最近发表的报告,美国纳米技术国家计划迄今已取得明显成效,纳米技术发展在全球明显居于领先地位。

  机制:散中求聚,行政主导

  1940年以前,美国政府几乎没有科技管理的机构。1941年7月,罗斯福总统建立的“科学研究与开发办公室”(OSRD),成为美国政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领导全国科学研究的中枢,“曼哈顿工程”等项目都是在它的领导下完成的。

  然而,在“三权分立”的美国政体下,联邦政府的科研管理体制属“分散型”,没有专门的机构负责全国科学技术活动的组织、协调与规划,而是由行政、立法、司法三个系统不同程度地参与国家科学技术政策的制定和科技工作的管理。

  其中行政系统涉入程度最大。联邦主持的科技研发,由美国总统领衔的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该委员会于1993年成立,重要使命之一是为国家科技发展确立明确的目标,并确保有关科技发展工作朝此目标进行。它的具体事务由总统科技办公室负责,主要任务是向总统提供科技政策咨询,协调各政府部门制定和实施科技预算和政策;与私营部门合作,在联邦、州和地方政府之间以及与各科研机构、外国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

  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是美国行政机构中唯一的专职科技管理部门,于1950年成立。它独立于总统行政办公室之外,是美国联邦政府为资助基础研究、促进科学教育、发展科技情报工作、促进国际合作而专设的独立科技管理机构。它的职能更多是提供“横向”的资助,也就是说,对于不适合由各具体职能部门承担的科技工作,特别是一些基础研究,主要由NSF资助并管理。

  而美国国会则通过其对全国科学技术的立法权、大型科研项目的拨款权、政府各部门科研经费的审批权来保障科技的发展。美国国会的参众两院都有负责科技事务的委员会。众议院负责科技事务的是科学委员会。参议院负责科技事务的授权委员会是商务、科学与运输委员会。它有权单独委托有关科研部门组成“特别咨询小组”,对任何科研项目进行质询评估认证。

  此外,美国也有国家科学院、工程院等专职科技管理机构,但它们是半官方性质,主要授予荣誉学术地位,提供政策咨询等,行政管理的职能很弱。

  投入:企业研发,政府扶持

  美国科技的世界领先地位,是以巨额的投入为后盾的。自“曼哈顿工程”以来,美国逐步形成了联邦政府支持研发经费投入的体制。美国是私有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产业界既是研究开发活动的最大投入者,也是最重要的承担者和成果占有者。但是美国政府认为,政府必须支持个别公司,甚至支持整个产业都无力支持的探索性研究、实验项目以及创新活动。这种合作关系使私营企业能产生新知识、发展新技术,从而增强美国的国力、增加其国际竞争能力。

  自二战以来,美国联邦政府研发经费投入占国内研发经费的比例有升有降,但总体呈下降趋势。如从2000年至2002年,一直保持在28%左右,没有超过30%。1990年代以来,产业界的重要性有增无减,其科研投入和支出占全美总投入和支出的比例均逐年上升。如2000年,产业界研发实际投入约为1760亿美元,而同年,联邦政府研究开发经费的实际投入额为696亿美元,约1/3给了联邦政府自己下属的研究机构,1/3给了高等院校和独立非营利研究机构,还有1/3左右,共222亿美元,是给了企业和设在企业内部的联邦研发机构,这块经费占产业界研究开发经费的11%。

  更重要的是,从投入结构上看,在基础科学投入上美国大部分是来自政府的公共投资,而不是私人激励。从投入效果上看,美国政府对私营企业研发上的投入也不是低回报的。经济学家估计,私营企业对研发投入的平均回报率为30%左右。然而公共研发投资的社会回报率(整个社会的经济利益)是它的两倍。

  目前,美国最富全球竞争力的产业——计算机和通信产业、半导体产业、生物技术产业、航天产业、环境技术产业和节能产业等均得益于联邦政府持续不断地对研发的投入。

  危机:人才流失,优势滑坡

  近来,美国许多报纸杂志刊登文章警告说,美国正逐渐失去科技领域里的主导地位,在研发方面也正失去竞争优势。专家指出,虽然美国目前仍然有全球最先进的科学研究项目,仍在吸引来自全球最优秀的科技人才,但是随着中国、印度等国的兴起,如不采取相应步骤,美国科学和技术的主导地位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竞争。

  美国的科技危机首先体现在人才危机:美国在人力资本上正面临潜在危机,美国的理工科人才正在老化当中,其中一半已经超过40岁,接下来5到10年内,很多科技领军人物将退休,离开就业市场。但是美国年轻一代对数学和科技领域的兴趣却有递减的趋势。结果是,美国对外国学生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2000年,来自外国的理工人才占美国理工人才总数将近40%。

  “911”后,美国政府的战略重心开始转移到反恐上,沿用多年的移民政策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据统计,由于美国政府近年来收紧了签证政策,申请到美国大学留学的海外学生数量锐减1/4。从2001年到2003年,被美国政府拒签的高技术类签证数量增加了一倍。

  其次是成果危机:一些美国专家认为,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经济繁荣时期,美国的科技实力就已经开始出现下滑的趋势,这主要体现在专利和科技论文数量的减少上。美国著名物理学杂志《物理评论》最近公布的调查结果表明,美国人发表的科技论文已经从20年前的占大多数变为少数。2003年美国人撰写的研究论文仅占总数的29%,比1983年的61%减少了一半以上。欧洲早在1990年代中期就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发表科学论文最多的地区。据统计,美国发明家拥有的工业专利数十年来一直呈下降之势。

  美国一些有识之士,包括比尔盖茨,英特尔执行长贝瑞特等近来都高分贝地炮轰华府忽视了美国科技的落伍,呼吁美国政府必须加强两个领域的发展:一是要确保继续刺激并支持科学和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尤其应该在范围广泛的领域里增加研发部门的投资与经费。二是要增加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同时放宽高科技人才的移民政策,让美国在未来能拥有最优秀的理工人才。

  可见,在美国科技发展的背后,一只粗大的“政府之手”在悄悄挥舞,这是美国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夺取优势的秘密。战争时代如此,和平时代更是如此。而在今后,美国要维持这种优势,扭转下滑的趋势,看来也要借助政府这只大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