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讯(记者 肖易寒)不用问既往病史,输入身份证号就可以了解居民身体详情。
日前,和平区在全市率先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管理,即“居民电子健康档案”。
这使沈阳成为继北京和上海之后,全国第三个使用社区卫生服务全区信息化管理的城市。
看病报身份证号 既往病史全显示
昨日10时许,63岁的黄阿姨来到和平区宝环社区卫生服务站治疗支气管哮喘。
“麻烦你说下你的身份证号。”朱医生打来电脑信息化平台页面,输入黄阿姨的身份证号,一份居民健康档案信息采集表显示出来。记者看到,这份信息表上有40项相关信息,除了居民的个人基本资料外,还有对过敏史、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等进行详细标注。
朱医生首先点开居民个人随访信息栏,里面详细记录着黄阿姨上次治疗时间、出现的病症及用药的情况。
“上次我去亲戚家犯病了,去的是其他的社区卫生服务站,那次的治疗在这里也有记录,我连病历本都不用带了。”黄阿姨说。
“有了这个卫生服务信息平台,关于居民治疗的健康档案、电子病历、门诊病历及历次诊查结果都记录下来,这就意味着患者去和平区政府设置的任何一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医生都可以从系统中调出患者信息。”
目前,和平区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和1个乡卫生院全部实现联网,并与沈阳市医保中心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光纤互联的区级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网络。
健康状态随时更新 每次看病随时记录
和平区卫生局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主任付文丽就健康状态更新问题解答了记者的疑问。
付文丽介绍,信息平台中的档案都进行了分类,对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和心血管慢性病管理上做到随时更新,采用电话、上门、健康讲座、到卫生服务站就诊等方式,主动了解居民的健康状况;针对65岁以上的重点人群,每年要进行四次随访,一次免费的健康体检;对儿童、妇女等群体,通过妇女保健管理系统、儿童保健管理系统更新资料。
此外,对残疾人、贫困居民及亚健康人群、高危人群,也实行监控和防治。
“只要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去看病的居民,每次看病的记录都会记录下来,下一次看病的时候,前一次的记录也是累积保存。”付文丽说。
未来在大医院也能凭身份证号看病
据和平区卫生服务信息化管理项目负责人张静铭介绍,这个项目分三期。
一期是完成健康档案、健康教育管理、医院信息、居民医保等相关信息的建立,这些已经完成。
二期在2011年年底完成,届时像CT等检查可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一些生化检查也可以及时送到实验中心检测,最终数据会及时反馈到卫生服务站。
三期纳入“十二五规划”,设计完成医学影像与传输系统、视频会议、远程会诊、与大医院双向转诊,即公立医院对社区“上转”的患者安排辅助检查、安排住院;大医院及时将康复期患者“下转”社区或出院后由社区进行追踪管理,到那个时候居民不出家门也可以在家看病。
“与大医院实现双向转诊后,居民健康档案实现共享,居民到大医院输入身份证号后,医生就能清楚地了解居民的相关信息和病情,极大节省了就医时间。”张静铭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