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的中国,城市堵车已不是新鲜事,甚至许多县城也会塞车。堵车是每一个现代化大城市发展过程中都要经历的过程,但如何解决堵车,恐怕不是简单地用一两个号召、一两种方案就能解决的。
交通拥堵用另外的话说就是道路的“供给”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对道路的需要。一直以来,解决供不应求的办法有三:一是加大供给,即多修道路或拓宽道路;二是提高道路使用价格;三是“凭票供应”即限行。现在的城市不断扩张,不断向现代化大城市迈进,使得更多的人进入城市,寻求发展。我们会发现,有些道路的通行短时间流量巨大,但同时有些道路却门可罗雀。交通工具的操作者和交通道路的使用者对道路信息状况的不知情,浪费了宝贵的道路资源。
解决交通拥堵和限行不能划等号。上海世博会会期长达半年,遭遇日超50万人次的大客流超过20多次,但是,上海的日常交通依然平稳有序。这一成绩的取得,恐怕不是靠限制性措施,而是精细化管理、信息化手段应用、各部门间信息充分协同共享和公交先行理念的倡导所取得的。
对于城市的管理者来说,要吸取的不仅是世界城市治理拥堵的措施,更要有未雨绸缪、科学规划的经验,增强工作的协调性和预见性,增强信息化应用才是硬道理。
城市交通拥堵,增加的是难题,考验的是智慧,挑战的是对信息化的应用水平。今天,我们正在步入信息化的社会,信息化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需要城市管理者用信息化思维来解决面临的问题。不用信息化提供的手段解决交通的问题,再多的限行措施最终可能会落得“越限越不行”的尴尬境地。现在,信息传播渠道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在道路规划、道路管理、道路实时信息搜集、道路信息展示传达,以及城市管理的各个部门间充分共享和协同等方面,综合运用信息化手段,让道路信息为每一个使用道路者充分享用,恐怕才是解决道路拥堵的正确选择。
去年春节,笔者曾写过一篇“信息化虎虎生威”总编寄语,但愿今年的春节由于信息化的发展,能使北京的堵车缓解,别影响了过年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