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注协:打造“网格化”行业管理模式
来源:中国会计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3月临近,北京城区连续下起了两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家住石景山区的城市管理监督员老张一大早就“发现”门头沟有一路段交通拥堵。他立即通知环卫部门,只用了半小时,路上的积雪被清理得干干净净。

  是什么让城市管理有了“千里眼”和“顺风耳”?石景山区政府在2007年底开始运行“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简单地说,就是将所辖区域划分成若干个网格状的单元,由专人对所分管的单元进行全时段监控。

  诞生于美国的网格化管理代表了一种化繁为简、化粗为细、化低效率为高效率的先进城市管理模式。

  如果将网格化管理的思路引入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中,会发生什么神奇变革?谈及“十一五”期间信息化对注册会计师行业以及协会本身的带来的变化,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毓圭感触比较深。

  “信息化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支持、引导业务的升级,管理和服务的提升。在信息化环境下,一些传统状态下的事情不需要去做了,一些传统状态下办不到的事情也可以办到了,信息化建设就是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装备注册会计师行业。”陈毓圭说。

  2010年11月,会计行业信息化战略被确定为我国注会行业未来5年5大发展战略之一; 2011年2月,注册会计师行业信息化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行业信息化战略全面启动。

  “六横七纵”式管理体系

  2006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开始着手开发自己的行业管理信息系统(下称“行业系统”),即一套贯穿行业工作“六横七纵”的立体网络管理体系。

  据陈毓圭介绍,六横即行业系统按照用户类型的不同主要分为六个版本,即中注协版、地方协会版、事务所版、注册会计师版、会院和CPA院校版、公众查询版;七纵涉及协会七个部门,即考试管理、会员管理、培训管理、业务监管、财务报表、专家库管理、行业党建七个子系统。

  纵横交错的行业系统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以往,中注协只有考试软件、注册软件和财务管理系统,而且各自在部门内独立运行,行业数据标准不统一,内容不全面,各级协会之间以及协会内部各业务部门之间信息不能共享;而行业系统将各部门的子系统都建立在统一的平台上,各子系统之间的信息便于相互利用,跨部门的业务操作和数据的统计分析更易于完成。

  以考试管理为例,2009年中注协考试系统主要为全国考办和试点6省提供考务管理系统建设,同时为试点6省考生提供网络报名服务。网上报名系统共计注册考生88,410人,报名考生79,389人,网上支付考生7,243人。2010年,中注协考试系统实现了全国网上报名和网上支付、配送服务,全国预报名考生645805人,确认考生528387人,其中网上支付考生356841人。

  透明化监管

  “你想知道一个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诚信水平、专业资历信息、继续教育信息、最近3年的奖惩等信息,都可以在诚信信息监控体系上查询到。”陈毓圭所说的这个系统就是中注协依托行业系统建立的。

  2006年,中注协着手建立以“注册”为枢纽的行业诚信信息监控体系,提高行业运行的透明度和信息化水平。

  目前全国7800多家的会计师事务所和9万多注册会计师的相关信息,在网上可供公众随时查询和监督。

  “诚信信息监控体系有利于实现全面、动态、适时的记录、跟踪和监督;有利于公开披露行业信息和会员诚信信息,接受公众的监督。”陈毓圭说。

  回顾“十一五”,中注协建设并完善了以行业管理计算机广域网络系统、行业远程教育网络系统、行业管理信息系统、协会网站和电子邮件系统等四大系统为支撑的信息化应用平台。

  展望“十二五”,注册会计师行业信息化建设任重道远。陈毓圭强调,行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各级领导者的坚强领导,周密谋划,群策群力,对可能出现的阻力,要有预见;对可能面对的矛盾,要有毅力;对光明的前途,要有信心。